“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40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方寸”中的试题及其设计邮票,尤其是纪念票不仅内涵历史信息,而且,它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是历史教学的优质资源,也是测量命题的绝佳材料之一。2007年春,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新课程初三历史考试“主题式简释与问答题”的第2题,就利用了一枚1942年7月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纪念中国抗战五周年邮票。初稿如下: 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1942年7月7日发行的一枚邮票。观察此图。回答问题:(8分) (1)邮票中左上方的人物是美国总统林肯,他下方引用的英文句子的中文含义是“_”。(2分) (2)右上方的人物是_。(2分) (3)处于这张邮票中间位置的是哪

2、个国家的版图?(2分) (4)仔细观察邮票中这个国家的版图。其中的哪一部分提前反映了开罗宣言确认的一项重要内容?(2分) 这个设计的最大优点是紧扣这张邮票设问,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先观察和汲取邮票中的有效信息。再结合已经学过的史实作出正确的判断。显然,观察能力构成了解题的先决条件,而且有一定的难度递进。另外,解题过程中,参与思考、判断的史实都属于已学的基本知识,这就使试题显得大气,可见命题者材料与目标意识的清晰和自觉。 然而,仔细分析学生的解题过程,可以发现:回答第(1)问实际上靠的是英语水平,属于英语知识的运用;回答第(2)问有两种思路,要么直接依据邮票中孙中山的照片,要么根据林肯像及其名言

3、在图中的位置关系来推断“民生、民权、民族”的上方应当是谁。如果是前者,考查目标是已学史实的再认;如果是后者,考查目标是一种情景性的类比推理。由于学生都见过孙中山的照片,所以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考查目标是前者;回答第(3)问的依据是邮票中版图的形状、图案及其中英文标识,解题的思路是将其与已知的史实作对照后得出判断,考查的也是已学史实的记忆性运用。回答第(4)问,在看清邮票中的中国版图后,与已经学过的开罗宣言中有关内容作对照,就可以得出判断。其思维模式是: 通过观察得到:1942年邮票的这个版图中有a、b、c; 通过回忆得到:1943年开罗宣言中有a、x、y; 判断结论:所以,这个版图“提前反映”

4、的是a。 可见,考查的还是已学史实的记忆性运用。这使一道8分的试题在考查目标上缺少了能力变化层次和结构性的灵动,可能只适应鉴别中等偏低学力的学生,对较低和中高学力的学生就很可能缺乏鉴别力。这么精彩的一则史料作如此利用,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为此,命题者决定进一步挖掘材料的内含信息。在保持整体难度大致不变和仍以观察能力为基本考查目标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提问。增加考查目标的层次。提高试题的鉴别力。正式稿如下: (题干和图片同上,略) (1)邮票中左上方的人物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的美国总统_;右上方的人物是中国民主革命先驱_。(2分) (2)处于这张邮票中间位置的是哪个国家的版图?(1分) (3)仔细观察

5、邮票中这个国家的版图,其中哪一部分提前反映了开罗宣言确认的一项重要内容?(2分) (4)邮票在两个历史人物的下方分别标明了他们生前强调的“民有、民治、民享”和“民族、民权、民生”,表明了设计者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希望建立_性质的国家。(1分) (5)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邮票设计者对中国的态度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规则: (1)林肯;孙中山(各1分)。 (2)中华民国(或中国)(1分)。 (3)把被日本窃取的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归入中国领土范围(2分)。 (4)(资产阶级)民主国家(1分)。 (5)友好(1分)。理由:承认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

6、位;承认孙中山在建立中华民国中的重要贡献(任答一点,大意正确即可得1分。注意,其他言之成理的回答也可酌情给分)。 正式稿的第(1)问将原来的(1)(2)问合并,把考查目标改回历史学科。由于增加了题干中的文字信息,降低了难度和本题的“门槛”,增加了鉴别较低学力学生的问题;新增了第(4)(5)两问,其中第(4)问要求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已学的知识透视作者的政治理念。第(5)问则进一步要求通过这张邮票的整体设计洞察作者的情感态度。这两问属于鉴别较高学力学生的问题。如此,整道试题五个小问在考查观察能力的基础上,既降低了“门槛”又使思维要求逐步提高,形成了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阶梯结构,使试题面向了更多的学

7、生,大大增加了试题的区分度。 从这道试题的修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材料分析题应当紧扣材料设问。而不是虚晃一枪。问到材料外面去。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命题者自己是否看到了材料中的信息及其价值。心中是否有目标;其次,把一道较大的试题分为几个连续的小问题,在理论上可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但不等于分了就自然会好,在实践上还必须有意识地精心构造,同一种目标可以有不同的深度,不同的目标会有不同的难度;再次,所谓问题的难度、区分度是相对于被试的学生而言的,不同学力的学生应当设计不同的问题,既为他们提供表现的台阶,又要提高试题的鉴别力。 同样道理,如果用这则材料命制高三试题,并希望保持较好的测量性能,就必须再

8、作改造: 方案一:(题干和图片同原题,略) (1)邮票中左上方的人物是_,右上方的人物是_。(2分) (2)仔细观察邮票中的版图,其中哪一部分反映了后来被开罗宣言确认的一项重要内容?(2分) (3)邮票在两个历史人物的下方分别标明了他们生前强调的宗旨,表明了设计者认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希望建立_国家。(2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认为邮票设计者对中国的态度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2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规则略。) 这个改造方案将原来的五个问题变成了四个:删去了第(1)(2)问中的文字提示,使考生只能从邮票的观察中辨认这两个历史人物;删去了比较容易得分的第(2)问;删去了第(4)问中的提

9、示性文字,使考生必须从邮票的人物及其名言中作出推理。所以,这个方案是根据高三学生的特点。在保持原来考查目标的前提下。提高了试题的“门槛”、加大了难度的阶梯和提升了整体难度。可以预见,这道试题用于鉴别高三中等偏下 学力的学生会有较好的区分度。 方案二:邮票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及其本人思想的反映。下图是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观察此图,回答问题:(14分)(图片同原题,略) (1)这枚邮票最早当发行于哪一年?简要说明你的判断。(1分) (2)这枚邮票的主题是什么?简要说明你的判断。(2分) (3)从邮票的图文中是否可以看出它的政治倾向和国际关系的理念?简要说明你的判断。(4分) (4)这种倾向和理

10、念是否符合当时美国的主流看法?简要说明你的判断。(2分) (5)当时,中国共产党是否欢迎作者的这种倾向和理念?简要说明你的判断。(2分) (6)从历史的视角简要评价这枚邮票。(3分) 参考答案和评分规则: (1)1942年。邮票中间标明了19371942、“抗战建国”。(1分,判断与理由相符才能给分。) (2)从邮票的中心图案及其文字说明可以看出主题是纪念中国抗战(1分)五周年。(1分) (3)可以。邮票引用林肯、孙中山以及他们的名言,说明他们赞成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国家;(1分)纪念中国抗战的主题宣传了反法西斯侵略(或国家主权、平等)的理念。(1分) (4)符合。建立和推行(资产阶级)民主是

11、美国独立以来的主流思想;(1分)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已经参战,反对法西斯侵略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思想。(1分) (5)欢迎。“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认为首先应当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并与孙中山合作;(1分)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已经宣布“拥蒋抗日”,并与国民党合作抗战。(1分) (6)有信息依据的积极评价,视实际水平分别给13分。如果能答到这枚邮票本身就是一种史料,与开罗宣言等材料一起,有利于证明美国过去对“一个中国”的看法,可以另外奖励2分,但不能由此使本试题总分超过14分。 注意:本试题评阅不要拘泥于文字,意思正确即可给分。另外,如果有不同的回答,只要言之有据,可参照本规则酌情给分。 显然,这

12、个改造方案大大提高了试题的难度: 第一,不仅保持了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汲取邮票中有效信息的特点,而且开发了汲取信息的深度和利用信息的综合度。 第二,在此基础上,使五个问题形成多侧面、逐次深入的目标结构。第(1)问考查的是根据已有信息,对文物“最早”可能产生于何时的时序感或时段界定的能力;第(2)问实际上问的是美国邮政总署发行这枚邮票的目的,考查的是对邮票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加工、移情推论的能力;第(3)问考查的是进一步透视邮票所反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能力;第(4)问要求考生将这枚邮票放到当时美国的社会意识中去比较,考查的是历史主义的思考方式;第(5)问考查的是进一步作历史主义的辩证思考的能力,“神入”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第(6)问考查的是历史的视野、价值观和点评能力。 可以预见,这个修改方案如果用于学力较高的高三学生,会有较好的区分度。 责任编辑杨莲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