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的词汇化初探.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692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息”的词汇化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消息”的词汇化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消息”的词汇化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消息”的词汇化初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息”的词汇化初探.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消息”的词汇化初探词汇化即是从短语等分立的非词单位凝固而形成单一的词汇单位的过程。指从句法层面的自由组合到固定的词汇单位的演变过程。双音词中有很多都是由两个单音词经过词汇化而形成的。本文选取反义并列双音词“消息”,对其词汇化进行探析。 “消息”便是现代汉语中比较活跃的一个反义并列词语,其语义、形式和用法在不同时期也经历了多种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消息”逐渐成词,产生了现代汉语的“音信”义。“消息”在汉语大辞典中有一下几种义项:消长,增减;盛衰。变化。休养;休息。休养生息。停止;平息。斟酌。音信,信息。征兆,端倪。奥妙;真谛;底细。机关,发动机械装置的枢机。乾六爻为息,坤六爻为消。新闻体裁名

2、。词牌永遇乐别名。汉语大辞典中“消息”列出了十三个义项,“消息”是如何从反义并列双音词演变成了现代汉语的一个词呢?本文将对“消息”的成词过程进行描述分析,并对其成词动因进行探析。 一、“消”与“息” “消”,篆文写作,表示水、河川,是“肖”即“小”,表示水小,造字本义是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造字本义只见于古文,诗经?郑风?清人:“清人在消,驷介。”“消”说文解字解释为:“消,尽也。从水肖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消,尽也。未尽而将尽也。从水肖声。”广雅:“消,减也。”“消”的意思即为消灭、消除、消减。易?泰:“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孟子:“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3、。”三国志?魏志:“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以上“消”的语义都是消除、消减的意思。 “息”,金文写作,表示自己,是“鼻子”的本字,是“心”,表示以心为鼻进行呼吸。造字本义是呼吸时以心为鼻,即胎儿不用口鼻、只借助母体的心跳来呼吸。造字本义在古代文献中已看不到。“息”?h文解字:“息,喘也。从心,从自,自亦声。”“息”解释为喘息。列子?汤问:“北山愚公长息。”战国策?齐策:“闵王太息。”广雅:“息,安也。”释言:“息,休也。”“息”解释为停歇、休养。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息。”易?乾:“君子以自强不息。”左传?昭公八年:“臣必致死礼以息

4、楚。”以上例句,“息”都表示停息、休养的意思。 二、“消”与“息”连用及“消息”成词化过程 先秦时期,“消”与“息”在周易及诸子等书中已连用,“消息”的意思是“消”与“息”两个意义的简单相加,表示消长,增减。这一时期“消”与“息”连用的情况还不多,仅有6例(北大语料库)。例如: (1)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易?剥) (2)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兴时消息;而况於人乎,况于鬼神乎?(易?丰) (3)一虚一满,不位乎其形。年不可举,时不可止。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 (4)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庄子?杂篇?盗跖) (5)臣闻之,消息盈虚

5、,与百姓诎信,然后能以国宁勿已者,朋其可乎?(管子?戒) 在例(1)至例(5)中,“消息”的意义都是“消”与“息”意义的相加,例(2)高亨注:“消息犹消长也。”先秦时期“消息”多与“盈虚”“满虚”对举使用,是一对反义并列双音词,表示消长、增减,“消息”即为“消长”。 两汉时期,“消息”连用的情况有所变化。利用北大语料库检索,两汉时期“消息”连用的共有18例,数量较先秦有所发展,其意义也有了一定的变化。例如: (1)积薄为厚,积卑为高,故君子日孳孳以成辉,小人日怏怏以至辱。其消息也,离朱弗能见也。(淮南子?缪称训) (2)且冬且夏,且春且秋,上穷至高之末,下测至深之底,变化消息,无所凝滞。(淮南

6、子?兵略训) (3)书曰“历象日月星辰”,此言仰视天文,俯察地理,观日月消息,候星辰行伍,揆山川变动,参人民繇俗,以制法度,考祸福。(汉书?眭两夏侯京翼李传) (4)然少阴倍力而乘消息。臣疑陛下虽行此道,犹不得如意,臣窃悼惧。(汉书?京房传) (5)损益盈虚。与时消息。虽臧否不同。其揆一也。是以圣上穆然。(荀悦前汉纪) (6)父母所生,非敢还言,有美辄进。家少财物,俅恭温柔而已,数问消息,知其安危,是善之善也。(太平经) 例(1)“消息”的意思是征兆、端倪。例(2)至例(5)“消息”的语义都可以理解为变化,但是“消”与“息”结合的不怎么紧密,依旧可以把“消”与“息”看作反义并列双音词来理解,语

7、义解释为“消长”。如例(5)“消息”与“盈虚”对举,表示增减。例(6)“消息”已具有了现代意义的“音信”义。这一时期,“消息”已经可以看成一个词来理解,而不仅限于“消”与“息”意义的简单相加。 魏晋南北朝及唐五代时期,“消”与“息”连用的情况更普遍,且在语义上,与东汉以前相比,“消”与“息”意义结合的更加紧密,词义也逐渐引申分化,越来越抽象化。例如: (1)太后虑其传致消息,三月三日,于城南大巷中杀之,方悬赏募贼。(北史) (2)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序。(北史) (3)遇江东反,杨素遣铁杖头戴草束,夜浮度江,觇贼中消息,具知还报。(北史) (4)经年不忍问家消息,久之乃

8、讯访,修之具答,并云:“贤子元矫,甚能自处,为时人所?Q。”(宋书) (5)?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 (6)绮筵金缕无消息,一阵征帆过海门。(全唐诗) (7)师闻此消息,欲得去相公处,众中觅人随师。(祖堂集) 例(1)(3)(4)(6)(7)中“消息”解释为现在意义的“音信”义,例(2)(5)“消息”是“变化”的意思。这一时期“消息”已变成一个词,具有了多个固定含义。如例句中所举“音信”义、“变化”义已是“消息”一词的常用义。 宋代开始至现代,“消息”一词仍然会出现在典籍文章中,其基本意义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保持“音信”的含义,且“音信”义成为“消息”一词的固定常

9、用义。例如: (1)频来雁度无消息,罢去鸳文何用织。(乐府诗集) (2)且一年有余,无从问个消息,我心里一刻不能忘,再如此思念几时,毕竟要生出病来了。(初刻拍案惊奇) (3)便是紫鹃欲向侍书打听消息,又怕越闹越真,黛玉更死得快了,所以见了侍书,毫不提起。(红楼梦) 两汉时期,“消息”已出现“音信”义,但“音信”义只有一例,使用还不普遍,“消息”还没有成为固定的词。魏晋南北朝时期,“消息”连用已由“消长”义抽象为“变化”义,而且“音信”义使用已非常普遍,此时“消息”已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由此可知,“消息”固定成词的时代应不早于两汉时期。 三、“音信”义的产生过程和特点 “消息”开始只是两个反义单音

10、词的临时组合,属于并列短语,可以分开解释成“增长”和“减少”。“音信”义的产生,不是直接从表示“增长和减少”的短语义引申而来,二者之间不存在意义上的直接联系“意义的变化是连续渐变的,不是突变的”。反义并列短语“消息”在具体语境中产生了概括这两种相反动词义的整体意义“变化”,使其由并列短语而凝结成反义并列双音词,又在此整体的意义基础上引申出“音信”这一新义。 “音信”义的产生过程,是一个语义抽象化的过程,这种演变符合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模式和汉语词义的引申规律。但是,一个短语凝固为词之后,实际语言中仍继续保留着短语的用法,这是汉语的历时发展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消息”这一反义双音形式在某些场合是反义

11、双音词,在某些场合是并列短语,要根据具体语料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把已经成词的 双音形式看成短语,也不能把是短语的双音形式看成词。例如: (1)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世说新语?政事) (2)阴阳盈虚,五行消息,变虽不常,而稽之有则也。(文心雕龙?书记) 例中的“消息”是其成词之后其短语用法的保留。 “消息”由最初的反义并列短语,经过语义的概括和抽象演变为并列双音词,表示“变化”,进一步引申出“音信”义。在“音信”义的产生过程中,语义发生了抽象化,语音也发生了弱化,第二个音节要轻读。 四、“消息”成词化动因分析 词汇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思维

12、方式的转变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 首先,汉语词汇意义的发展总趋势是由具体到抽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认识和创造着新事物,事物范畴不断扩大。当人的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已不满足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与表达,而是要认知、思考、表达一些抽象的概念与思想。短语义是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相加,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语义发生抽象、概括或隐喻引申,两个单音词的意义融合为一个意义,代表一个更概括的意义整体,这样并列短语就演变成一个并列双音词。“消息”就是由“消”和“息”意义的相加,抽象引申为表示一个整体意义的“音信”义。 其次,汉语词汇是由单音词向双音词发展。先秦时期,汉语以单音词为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更精

13、确的去表达事物和区分事物,单音词已不能满足人们交流及表示事物的需要,所以人们用两个单音词去表达一个事物,开始大量出现双音词。 最后,符合语言交际的省力原则。词汇化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语音的弱化。从现代汉语中仍在使用的短语和双音词可以证明,反义复合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体现出了语音的变化。一个双音反义并列短语成词之后,后一个音节往往会轻化,像“动静”“东西”“消息”“早晚”“利害”等。双音词后一个音节弱化之后,这个弱化的单音词就不能准确表达其原来的意义,其结果就是两个单音词放在一起,表达一个新的完整的意义。 五、结语 “消”和“息”在先秦时期经常作为一对反义词在文中使用,“消息”则是“消”与“息”两个单音词意义的简单相加。两汉时期“消息”开始凝固为一个词,意义逐渐虚化、抽象,表示“变化”的意思。后来,“消息”的意义和用法更加抽象,引申为“音信”义。“消息”一词的演变,体现了汉语史上词汇的发展变化。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