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50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综述 由湖北省哲学学会、湖北省伦理学学会主办,湖北大学哲学系承办的“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12月21日至23日在湖北省孝感市召开。来自湖北各地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就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现将有关观点综述如后: 一、关于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的元问题 与会专家对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中存在的元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学术梳理。首先,关于“科学”、“发展”等元命题的探讨。汪信砚教授认为,“发展观”前的“科学”二字并不是通常所讲的“自然科学”中的“科学”,应当理解为“合理的、正确的、好的”等意思;“科学

2、发展观”的理解应该深入到它提出的背景中去把握。梅祖寿教授也提出,“发展”前面冠以“科学”两个限定词,赋予了“发展”的科学内涵和要求;从规定或内涵上看,正是“发展”的科学界定带来了发展性质上的革命性变化,实现了对以往发展观的历史性超越。吴宁教授认为异化是一种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消除的现象,发展离不开异化,因此,科学发展观中的“发展”也会出现一些负面作用,要努力避免和克服这些消极影响,使之不断趋向“科学”。孙?灾也吭蛉衔?,“科学”用在这里不是一个名词,而应当是一个形容词,是对“发展观”的一种褒扬、评价;“发展”的主语应是社会,社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因而发展的最终目的应该落实到

3、“人”的角度上。韩东屏教授则指出,“科学”二字主要告诉人们是什么,怎么做,是一个实证问题;而“发展”二字告诉人们该做吗?有意义吗?它是一个选择性的价值问题。戴茂堂教授认为,历史上科学的异化带给社会的既不是发展也不是文明,因此,对科学发展与社会文明做出简单的线性理解是可疑的。 其次,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解。与会学者一致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社会历史观的基本内容,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于以人为本。朱传?淌谔岢觯?发展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没有“人”的哲学是自然科学家所研究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双重维度来深化“以人为本”,努力挖掘人的内在价值。汪信砚教授解释了科学发展观的二层内涵:

4、即可持续性和以人为本,并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必须反对两种偏向,即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中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社会的人本主义,二者与以人为本思想是有本质区别的。龚耘教授认为,“以人为本”并不仅仅是强调人要成为某种人,而且蕴涵了如何做人,什么样的人生才有价值等这些最根本性的伦理问题。就“人”本身的理解而言,学者们看法略有不同:朱书刚教授认为,“以人为本”中的“人”应该有四层含义:一是人权意义上的人;二是无产阶级执政理念意义上的“人民”;三是人才;四是人类。魏忠明老师也指出,我们所说的“以人为本”是相对于“以物为本”、“以神为本”而言的,这里的“人”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具体的、现实的、有联系的人

5、,而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人,二是有知识、有素质的“人民群众”;同时,这里的“本”是指本源、根本,是指评判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再次,关于社会文明的探讨。大多数与会学者认为,“文明”作为一种哲学评价性概念,是把人们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和成就,进一步置于时代发展需要和人的自由解放程度上来衡量的特殊审视,“文明”本质在于人所创造的生存价值世界的合理化发展。刘可风教授认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都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文明”的内涵既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统一,也凸现了三个文明的动态发展的进程。贺祥林教授进一步提出,社会文明属于上层建筑中的一种意识形态,社会文明既在物质文明、政治文

6、明和精神文明不平衡的交错中发展,又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作用中平衡发展,因此,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紧密关联的。值得提出的是,在关于社会文明的划分方面,与会专家们看法不一。有的学者认为,把社会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比较恰当的,其划分依据是主客体关系,这种区分更加能突出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有学者则认为,应把社会文明划分为三大文明,即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其依据是按照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也有的学者认为,现代文明应当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三个部分,因为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

7、的内在要求,是精神文明的本质体现,也是二者产生和存在的条件。还有学者从社会学角度提出,如果从广义上对“社会”这一范畴进行描述概括,它就涵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行为、生态等各方面的内容,那么,“社会文明”也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它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关系文明、制度文明、行为文明、生态文明等各方面的有机统一体。 二、关于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 关于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也是与会学者研讨的一个重要话题。与会者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是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大家一致认为,根据马克思主义人学和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与“和谐”是统一的,二者统一

8、关键在于做到以人为本。陶笑眉教授指出,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构建和谐社会始终的基本要求和原则,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二者进一步回答了“怎样发展”和“发展应该怎样”的问题,发展与和谐是辩证统一关系。陈立新教授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升华,和谐创造生产力;同时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时要注意历史观念的变迁,要用进步的历史观念亲民化,不搞“宏大叙事”,力求做到“和谐”与“发展”二者良性互动。陕大海副教授也认为,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这种内在统一表现在它们有着共同的实践本质及其历史过程,有着共同的实践课题及其价值取向。 二是关于社会文明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会专家指出,社会和谐是

9、衡量社会文明与否的重要标尺,社会文明与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关系。江畅教授从现代文明的演进特别是自由与平等关系的矛盾运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战略选择深刻的历史背景和面临的现实难题,指出和谐社会的构建的关键是要解决好自由和平等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当代国情的度。这个“度”一般地说就是公正。因此,公正问题特别是公平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万冬保副教授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集中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文明。 三是关于科学发展观与社会文明建设的关系。这是与会学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会上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

10、观点认为,社会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谈科学发展观就是谈社会文明。理由是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集中体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从而进一步体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另一种观点认为,科学发展和社会文明分别是和谐社会的两个不同方面,不能相互等同。前者是一个动态的事实范畴,体现一种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而后者是一个静态的价值范畴,体现了一种社会状态和社会关系。第三种观点则认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文明建设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二者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包含,相互促进,具有内在的逻辑关

11、联。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集科技、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于一体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一个多维的综合的系统工程;另一方面,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法制的完善、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人与自然和谐又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安定有序的和谐环境,从而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文明 在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文明的问题上,与会代表也讨论得比较深入。 首先,关于如何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力求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地发展。朱传?淌谥赋觯?科学发展观体现

12、了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时,要注意历史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具体性原则,一切要从现实出发,解决人的依附问题(如物、钱、权等),塑造完美人格。黎?匝锝淌谌衔?,科学发展观虽然是哲学文化的又一次提升,但科学发展也存在特有的负面影响;“和谐”是一种状态,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很多,没有必要用“和谐”二字来掩盖,关键是我们用什么办法解决以及如何解决的问题。王勇副教授则从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关联性出发,认为社会发展取决于五个方面:一是理想、信念和信仰;二是培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处理好传统和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三是文化力;四是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五是精神文明建设。叶泽

13、雄教授从分析学界关于“可持续性”概念的多重理解入手,揭示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的两大伦理难题即一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困境,二是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的矛盾重重,就可持续发展何以成为可能的问题上,作了深入论证。 其次,关于如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的问题。在社会文明的构建问题上,与会专家达成了这样共识: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文明,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等健康、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戴茂堂教授指出,社会文明的构建不应忽视农村文明建设,不久的将来农村文明将成为社会文明建设的关键。孙晓毛教授则从人的发展与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相一致的观点出发,阐述了社会进步是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社会进步则依赖于物质文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加强,强调教育在文明构建中的重要性。罗丽副教授认为,构建社会文明要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价值观,特别是儒家“和实生物”、“和为贵”等思想,强调在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做到“和而不同”。方永博士提出,建构社会文明应当承认社会阶层的存在,每个阶级、阶层都有自己的一套“游戏规则”,当国家与它们中的某一成员发生价值冲突时,应当考虑价值多元性的问题。 (责任编辑 陈金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