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7609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立体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实践立体化教学是指以知识的多元联系为出发点,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在综合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营造纵横交错、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从而实现教材、教师、课堂、学生等四维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它讲究在时空上的拓展,内容上的纵横开放,教学手段上的多样化,学生思维的多元化等的综合效益,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种全方位的、立体化的质感和动感。它既能促进学生心智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又能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基于此,教师可深入挖掘教材生活元素,创设立体化教学情境;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打造动静结合的立体化教学;实施多元化师生互动活动,构建和

2、谐立体化课堂氛围;设置层次化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多元化思维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 一、挖掘教材生活元素,创设立体化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包括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方面,教材是显性知识体系,数学思想是隐性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基于教材,又不囿于教材,因此,数学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还是生活的乐园。基于此,教师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践的素材组织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从理论到实践运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其中隐含的数学思想、规律和内涵,并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的有效迁移。 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要求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

3、图中提高识图、用图能力。教师以“蒜叶的生长”为主题,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绘制统计图,要求学生连续七天记录根须生长的数量(阳光下和房间内)。根据记录的数据,思考如下问题:“指出在阳光下和房间内生长的蒜叶,其变化情况的相同点?比较图中两组数据的差值,差值变化的特点?第几天长出根须?测量出第3天和第6天根须的长度?从实验数据中,你还能得出哪些信息?”,通?对问题的探究回答,深化了学生对复试折线图特点的认识,既能看出两组数据增减的数量、变化情况,还能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挖掘教材中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知识点,组织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从生活中理解数学知识,掌握了运用折线图解决

4、实际问题的方法,实现了理论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实践回归,体现了活化教材,用教材教的理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打造动静结合的立体化教学 小学生具有好奇、多动、集中注意力时间短等特点,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丰富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其声像等特点调动学生各个感官,让学生从中感受学习的新鲜感,以提高学习效率。 如,以“圆柱的表面积”教学为例,在探究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过程中,教师以多媒体动画展示的方式,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了圆柱体展开图与长方形和圆形之间的关系,通过观看视频,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

5、问题:“如何求出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圆柱体的展开图与长方形之间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以此调动学生深入思考的兴趣。通过观察、交流、思考得出: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其展开图长方形的面积,即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侧面积与两底面积的和。其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画出圆柱体的平面展开图,并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标出,让学生在画一画中深切体会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公式的来龙去脉,推动学生由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教师通过播放多媒体视频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猜一猜、量一量、动手算一算等过程,既让学生参与了获得知识的过程,也让学生自主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了激发学生兴趣,构建动静结合立体化

6、教学形式的目标。 三、创设师生互动多元化,构建立体化课堂氛围 师生有效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的关键,这种互动不仅仅是师生,还要延伸到生生之间的双向、有效、积极的交流,而且这种互动要建立在小学生认知倾听的基础上,并能在知识学习、问题反馈、意见表达上形成双向交流,不能“交”而“不流”,“沟”而“不通”。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地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建议,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营造一个和谐、多元化互动的立体化课堂氛围。 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探索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拓宽思维维度。教师以展示圆柱模型的方式,引导学生阐述其特征:圆柱上下有两个相同的圆形,上

7、下面之间的距离是高,且有无数条,圆柱上下粗细一样,侧面是曲面,一共有三个面。通过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圆锥的特征,由于高在圆锥的内部,学生不容易表达出来,教师以“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那么圆锥的高也有无数条吗?”为导向,引导学生画出圆锥的透视图,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找到圆锥的高,并明确圆锥的母线和高的区别。其后,教师以“如何测出圆锥的高”为题,诱发学生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利用直尺、三角板尝试测出圆锥的高。最后,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是圆柱、圆锥,以强化学生的空间感。学生在看一看,画一画,量一量,一系列的问答中认识圆柱和圆锥,这种多样化的互动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化了学生对圆

8、柱、圆锥特征的理解,提高了学习成效。 四、习题设置层次化,促进学生思维多元化 思维是决定一个人创新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关键,要培养学思维的多元化,课堂练习就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依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教师可从不同的层面、视角、方位设置习题,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释疑、思考,实现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学生立体思维活动能力。 如,在“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练习中,教师设置如下练习:(1)已知一名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总分是21分,共投中9个球,其中有2分球和3分球,求出2分球、3分球各投多少个?(2)34名学生在12张桌子上进行乒乓球比赛,你如何求出单打和双打各有多少桌?在解题中,学生需要思

9、考:“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阐述解决的过程?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解决吗?”,学生通过彼此交流探究问题解决的策略,并尝试用替换、假设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其间,为了使题目数量关系更加清晰,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画图、列表等提高解题效率。在(1)中,利用列表,根据总分是21分,采用枚举法进行推理,最后得出2分球投6个,3分球投3个,得分恰好是21分;利用假设法,可以将2分球都换成3分球,或者将3分球换成2分球。但是通过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过程,学生发现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类比的方法,顺利地解决了第二个问题。教学中,教师以题目为载体,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交流、探究,利用列表、假设等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促使学生用同样的思维方法顺利解决了题目(2),既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又促使抽象知识立体化,实现了学生推理、逻辑思维的立体化。 总之,立体化教学强调维度的多元化,层次的多样化,知识的全面化,思维的多元化,并以此打造教材、教学、课堂、学生等四维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挖掘教材生活元素,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构建师生多元互动,设计层次化课堂练习等策略,构建纵横交错的立体化教学,推动学生由单向思维向立体思维的转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