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02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制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所谓自制学具,就是指教师基于教材内容以及学情自主制作的学具,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在课前制作的学具,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特征,能够辅助小学生进行高效的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借助自制学具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数学操作、数学思考以及数学探究,从而优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 一、运用自制学具,内化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内化,这样才能够更充分地保障高效化的数学学习。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借助自制学具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学习必然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1. 运用自制学具,强化数学感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2、运用自制学具对数学知识进行感知,从而为他们的数学探究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够充分把握体积和形状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为学生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有一根钢坯,如果其底面半径为4米,高是6米,为了满足产品需求,需要将其打造成为一个圆锥,新圆锥的底面直径为1.2米,那么这个圆锥的高是多少米?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借助橡皮泥捏成圆柱之后改成圆锥。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知不管形状如何改变,体积不会发生变化,因为大家使用的都是同一块橡皮泥,只是制作出不同的形状。 学生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就能?蚨蕴寤?与形状的概念进行感知,从而为解决这

3、一题目打下基础。 2. 运用自制学具,突破知识难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所匮乏,一般都是基于感性思维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这样,一些数学知识难点就很容易成为学习过程中的绊脚石。教学中,如果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学具,必然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学生在自制学具的过程中,能够更充分地体会到知识的产生过程,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理解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从而让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带领学生分别制作了三种不同的三角形,依次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及钝角三角形,之后再分别将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进行拼接,由此而获得三角形内角和。学生们通过亲历这一过程,不

4、仅强化了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是良好的脑力训练,能够更深刻地把握相关知识,实现了快乐学习以及高效学习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自制学具,引导自主学习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的数学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小学生自制学具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1. 课前引导制作学具,开展自主学习 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过“做中学”的理念,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基于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学具可以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对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既能够感受到数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的意义,并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

5、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共同制作,有助于师生感情的促进,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体积”一课时,由于小学生的学习大都基于直观思维而展开,而体积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然无法准确把握。所以在课前笔者让学生利用硬板纸开展长方体模型的制作,并分别记录下自己所制作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这样,学生能够基于亲手操作和数据分析对比的过程,了解长方体体积实际上就是长宽高的乘积。通过这一过程和学生的自主发现,能够对这一知识点产生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并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 2. 课中引导操作学具,开展自主学习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当善于把握学具,引导学生展

6、开动手操作,使学生可以基于动手操作的过程实现自主的数学学习。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内容时,对于学生来说,很难充分地理解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所以,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各自准备一个三角形,让他们分别说出自己所准备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多少。大多数学生都会使用量角器分别测量每一个角的度数之后相加。接下来,笔者引导他们采用拼接的方法进行测量。学生通过拼接发现,即使不用量角器,也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实际为180。 三、运用自制学具,提升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自制学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数学素养的提升,使课堂教学成果事半功倍。 1. 运用自制

7、学具,培养创新能力 对于现代教育来说,其所关注的重点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基于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相应的培训。创新并不仅仅集中表现于智慧方面,更多的是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对问题进行良好地处理。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思维还有欠成熟,对某些问题的思考大多依靠感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增设很多能够直接感知的教学资源。如果使学生能够基于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学具,必然能够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更充分地把握新知,将抽象的课本知识具象化展示,这也是对理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时,笔者引导学

8、生基于教材内容制作相应的学具,借助三角形纸片用于裁剪或者进行拼接,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由此在日后对梯形面积公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基于同样的探索方式举一反三,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亲历实践活动既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也是对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又如,对于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教学,如果仅仅依靠死记硬背,学生必然不能够充分地理解公式所代表的含义。此时也可以基于之前的方法展开教学,首先带领学生分别制作一个空的圆柱和圆锥筒,它们的底和高都完全相同,接下来在空的圆锥筒中装满大米,之后再倒入圆柱中。此时,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需要几次才能够使圆柱中装满大米?在学生动手操作

9、之后,发现经过三次才能够将其装满。接下来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现在大家能否获得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学生们很快能够了解到对于同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说,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必然能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并且可以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实践能力的提升,可谓一举多得。 2. 运用自制学具,培养科学素养 如果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学具的制作过程,必然会对师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产生极为重要的积极影响,并且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了能够有效地制作出合适的学具,教师应引导学生仔

10、细观察,并且融入更新颖的物品,由此才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其洞察力得到有效提升。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这一内容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制作一个年历表,通过分工合作,每人都制作几个月。通过这一过程,学生们能够更仔细地观察到月份之间的差别和相似之处,同时也可以了解在月历表中最前面一列是周日,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月的第一天都是周日,而且上月的月末和下月的月初合起来是完整的一周。通过操作活动,有效地避免了枯燥繁杂的讲解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对于这一方式来说,既是对动手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对观察能力的有效训练,并且进行小组合作还更充分地培养了学生合作双赢以及科学的思想。 总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师生一起共同完成学具的制作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这一过程,既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有效拓展,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强化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充分地感知实践的重要性,并通过这一过程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