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04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自然灾害”教学构想(人教版) 一、设计理念 “友善用脑”是一个脑科学成果在教学应用中较有影响的研究,是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规划课题之一。它以人本主义为基础,以神经学、心理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教(学)会学习为理念,强调教师、学生、家长三方互动以及积极学习的新方法。根据友善用脑课题组的研究成果,友善用脑教学流程一般分为三部分:课前、课中和课后,而对于教学尤其重要的课中又分为四大环节:第一高效期、低沉期、第二高效期和课末2分钟。这三部分四环节构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整体学习、系统学习、自然学习。本校地理组教师近年来也尝试运用该项课题的研究成果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本

2、教学设计即以“友善用脑”为理论指导。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自然灾害”是人教社2013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四节内容,学生在此之前已对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等基本自然环境特点有所了解。本节是2013版初中地理教材根据我国特殊的自然环境特点导致灾害频发的实际情况而新增的。教材围绕“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展开叙述,主要涉及三方面内容:自然灾害的内涵和分类、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防灾减灾。 课标要求:最新版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是我国基本的地理国情之一,也是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中国梦必须考虑的基本地理

3、条件。由于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分布有一定难度,鉴于八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本条标准只以“了解”为最终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不涉及较深的原因分析,并立足于“中国”,从“身边”入手,将所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体验相结合,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理念。 教学重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如何防灾减灾。 教学难点:我国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区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任务式学习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的国家;能结合实例说出自然灾害的内涵;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能举例说出我国在防灾减灾

4、工作中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通过小组合作与讨论,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示范和引导,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解释我国主要自然灾害集中分布的形成原因;能运用适当的方式与方法,与同学交流防灾减灾的心得与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家乡自然环境,关心我国在自然灾害方面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初步形成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增强防范自然灾害、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南京常见的自然灾害,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在防灾减灾方面做出较为正确的选择,提高生存技能。 四、教学过程(表1) 专家点评:教师以当下脑科学在学习领域的研究成果为切入点,结合社会

5、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设计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模拟体验的学习情境,充分利用教师的学习经验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探究平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新课标理念。全课通过“图片分析”、“情境体验”、“合作探究”、“防灾模拟”等富有独创性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习心理学中动感知觉通道的开发机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渐递进地完成“认识自然灾害”、“了解自然灾害的特征”、“掌握我国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了解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增强自我防灾意识”、“学会自我防灾逃生技能”等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也了解家乡南京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防御。全课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学生活动丰富有效,并结合教学内容上升到生命教育的层面,是一节创新有效的地理课。(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 孙小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