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读”的再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12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范读”的再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范读”的再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范读”的再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范读”的再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范读”的再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读”的再反思 曾几何时,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课堂,教师的范读,板书渐渐逝去,几乎销声匿迹。记得,开学初教荔枝一文时,本想用多媒体课件朗读全文引入新课的教学。恰巧那天停电,计划泡汤,灵机一动,何不来一下“范读”呢?于是,我手捧课本摇头摆脑,声情并茂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我觉得教室里格外的安静,抬眼一瞥,连“不法分子”今天也乖巧多了。一口气读完了全文,我被伟大的母爱所震撼,心中涌起一股“报得三春晖”的感恩之情,再看看我的学生,有的还沉浸在母爱的温馨之中,有的睁得大大的眼睛还噙着泪花,有的用小手正拭着眼边的泪水多感人的一幕啊,真是不曾预约的精彩!比以往任何一节新课的导入效果都好。我心旌不禁一颤

2、:好一个范读,以情激情;好一个范读,引领孩子们全身心地走进文本中,走进作者的心灵之中。 一、“教师的范读”好处 1、教师的范读能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 教师精彩的范读,不仅浓缩了教师领悟教材的深刻体会,而且伴随着教师的范读。课文中那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向往,就会像一股清泉流淌学生稚嫩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阅读,没有感情的投入,是得不到回报的,或回报甚微!这情感的投入,情感的熏陶,无疑为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的范读能更有效地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记得徐世英先生是这样理解讲解和朗读的,他说:“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赋予作品生命,使人感受,使人融贯、显现。在某种

3、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就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3、教师的范读能读出好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 于永正老师说过:“对儿童来说,正统不如卡通。”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在钻研领悟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倘若能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或在学生读文前或当学生读得不尽人意时,处于“愤,悱”之时,教师范读一番,将会是事半功倍。在上优美抒情的课文时,教师更应用情用心地读,把孩子们带入尽善尽美之中。 二、“教师的

4、范读”误区 误区一:普通话不标准,不好范读 普通话不标准能成为教师不范读的理由吗?如果真的这样,那语文教师更应该加强普通话训练,多范读,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普通话不标准,仍能掌握朗读技巧,敢于在学生面前朗读,不也是最好的示范和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吗?这时候学生会想:老师的普通话不标准都能读好,我也一定行的! 误区二:以录音、多媒体朗读替代教师范读 当今语文课堂,听录音、多媒体朗读似乎成了教师拥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象征。许多语文教师走极端,摒弃了传统教学的优点,一味追求课堂的现代化和学生的自主性,放弃范读,以录音和多媒体朗读代替。其实,教师范读的声音更真实、更亲切,更富有感染力和示范性。因为教师的脸

5、部表情、体态手势能更直接影响学生,从而与学生产生共鸣,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美国心理学家梅拉列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接受信息的总效果有55来自面部表情。教师动情范读时,学生可以观其人、闻其声、悟其情,可以直接领悟教师范读时的语调、情感,从而有所感悟。范读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给他们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当然,教师的范读需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需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朗读技巧,还要反复练习、推敲。范读时需要全身心投入,这可比放录音、多媒体要费神得多。当然,我们也不能只要教师范读而摒弃录音、多媒体朗读,走两个极端都不妥,应该以教师范读为主,录音、多媒体朗读为辅。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

6、生实际和课文情况有所选择,将现代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 误区三:教师范读在前,学生跟读在后 学习新课文,不少语文教师喜欢先范读一遍,然后再由学生朗读。教师范读是件好事,但把教师的范读无一例外地都放到学生朗读之前,我认为不妥。是否需要教师先范读,这要依课文的难易和学生的基础而定,学生的基础不是太差、课文不是太深,就无须教师先范读。教师的范读体现的是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照着模仿,会左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教师的范读应该放到学生充分阅读、理解课文之后,即让学生先朗读,教师再范读,随后将学生和教师的朗读进行对比,评价他们的优缺点,这样就能体现出学生和教师对课文的个性化理解。 误区四:只

7、范读,不指导,不评价 很多时候,一些教师范读了,学生也读了,但自己读得怎么样、学生读得怎么样,教师并不关心,也不过问。其实教师在范读后,应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教学生如何准确地把握停顿、节奏、轻重、快慢、语调和感情。师生读后,大家应相互评价朗读的效果。教师应该让学生先试读,效果不好时,教师再把这些朗读技巧贯穿在自己的范读中,然后学生再读,通过反复练习,逐渐形成朗读技能。学生感悟不到的地方就应该得到教师的点拨和示范,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更自在、更自主。在范读、指导后,学生仍读不好时,教师可带读,然后再由学生读,师生互评朗读的情况。对教师或学生的朗读情况要进行中肯的评价,评价后教师或学生再范读,全班学生再齐读,直到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只有这样,范读、朗读才算落到了实处,才有它们存在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的朗读水平会越来越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