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是第一教学法.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422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是第一教学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是第一教学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是第一教学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是第一教学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是第一教学法.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读”是第一教学法 语感教学非常重视“读”,可以说,“读”是语感教学的第一教学法。读,包括默读和朗读,本文着重谈语感教学中的朗读。 朗读的作用很大。通过朗读,可以准确传递作品的思想、情感、形象和韵味,可以吸纳语词、语料,积累言语范式,表达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注重朗读,善于范读,长于朗读指导,是洪镇涛先生语文教学的主要特色之一。对于课文的精彩段落,洪先生从来是要求学生朗读、背诵的,他的课堂上,总是书声琅琅。请看他教友邦惊诧论时是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朗读的。 “刚才,同学们从课文中列举了大量的铁一般的证据,有力地驳斥了所谓友邦人士,莫名惊诧的谬论。现在,我们再来领会鲁迅先生在驳斥敌人时的思想感情。”洪

2、老师严肃地说,“下面,我把二、三两段朗诵一遍,请同学们注意我突出了哪些词语,表达出了哪些细微变化的思想感情。” 说完,只见洪老师整襟锁眉,慷慨激昂地朗诵着。这朗诵,如阵阵狂风翻卷着松涛,怒不可遏的咆哮,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老师的朗诵刚一落音,教室里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表示对老师精彩朗诵的赞赏。不知哪位同学小声说:“洪老师读得真像鲁迅。”这句话像一把盐撒在火炉里,顿时炸开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洪老师要是长袍一穿,胡子一留,就是地道的鲁迅。” 待同学们的议论稍小,洪老师风趣地说:“我是鲁迅,大家都是鲁迅!”“我们?”老师见同学们疑惑不解,说:“只要大家把文章中鲁迅的思想感情准确地表达出来,你们个

3、个不就是鲁迅吗?”同学们备受鼓舞,高兴地鼓起掌,教室里气氛顿时高涨。“好,现在分小组,议论一下,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抓住,深刻理解含义,研究怎样朗读。”哗一下,教室里变得热闹非凡。 十分钟后,各组汇报议论结果。 “第一句,好个友邦人士!应强调好个。这是反语,要读出讽刺和愤慨的语调。”这位同学说完后,老师笑着问:“你能读读吗?”只听他,把“好个”的腔调拖得长长的,重重的,在空中又像划了个圆圈,突然砸地。那反语的味道,活脱脱地表达出来了。 “三、四两句的重点是三个不惊诧,一个惊诧了。这是个鲜明的对比,有力揭露了友邦人士的反动立场。”接着,这组同学齐声朗读。老师赞扬道:“对比读得有特色。”转

4、而微笑着说:“不过,我感觉有点不足,不知大家是否有这个感觉?”这时,另一组的同学接过话题:“三个不惊诧读得不理想。这是排比句,读的时候频率要逐渐加快,语气要逐渐加重。”“分析准确。”老师赞赏地说,“两组把优点合起来就全面了。你们能否为大家表演一下?”老师做了个请的姿势。两组同学站起。三个“不惊诧”读得如大海汹涌,一浪高过一浪,滚滚而来;一个“惊诧了”,读得又似一股波浪涌进港湾,在港湾中回旋着,余韵未尽。 不等上面的同学读完,另一组的代表站了起来,“我们认为,第二段的几个四字短语,很有特色。在形式上,与反动电文的四字句针锋相对;在内容上,把敌人的罪行与学生的革命行动进行了对比。另外,四字短语铿锵

5、上口,容易读出气势。”“为了读出气势,大家说,用什么形式读好?”老师问。学生答:“全班朗读。”同学们的齐声朗读,如同战场上对敌的炮阵,炮弹阵阵齐发,一阵紧似一阵。 只剩下第三段了。没发言的同学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争着要讲。老师说:“从左到右,一人只讲一句。”“第三段中的国民党政府这个定语用得好,说明了友邦人士不是中国人民的友邦人士,读的时候强调一下。”“句后是些什么东西,说明了友邦人士不是个东西,坏透了,要读出讽刺意味。”“两个感叹号,也不能小看,它表明了作者的极大愤慨,这也要读出来。”一个同学见内容都被“挖”走了,只好说:“上面的同学从这一句话中分析出了这么多内容,可见作者把这一句话安排为一个

6、自然段,是颇具匠心的。” 最后,洪老师提议:“让我们用朗读第二、三段,来声讨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揭露友邦人士的反动立场吧!” 全班同学愤然而起,用自己的“朗读”揭露、指斥着“友邦人士”,巨大的声浪在教室回旋! 有人这样评价洪老师的课,说他的课“犹如一台大合唱,有独唱,领唱、轮唱、齐唱”,充分展示了朗读的魅力。 对朗读的指导一般体现为三个层次,第一是感受性的讲前读,即通过自己的范读,营造情境和气氛;第二是领悟性的讲中读,即以读带讲,讲在读中,指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语段,帮助学生把课文读畅、读懂;第三是品味性的讲后读,即引导学生人情入境,结合具体的语言情景,对文章中用得精妙的语句咀嚼涵泳。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朗读,既提高了学生读的兴趣,又起到了培养语感的作用。 湖北武汉市农科院子弟中学 4300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