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68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之浅见 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围绕问题收集、加工、处理信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或独立探索,或作讨论,或在教师指导下,最终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得出问题结论,获取新知识。由于这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在问题解决策略基础上,故称之为问题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是近年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是新课程理念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新方法。由于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问题探究”式数学教学提出的时间不长,探究式教学尚处于探究阶段,实施中还面临许多问题。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对于我们这些

2、年老的教师来说,在具体操作中往往存在许多的困惑。作为一名山区中学数学老教师,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已在教学中对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尝试和研究,本文联系我校数学教学现状及个人教学经验提出我对“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浅见: 一、以问题为载体的特点,培养思维能力为核心 从模式的结构来看,问题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他们观察和联系已有知识进行推理过程,是绕题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筛选综合、重组的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 二、注重学生的探究和思考的过程,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的探究、思考的过程,就必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

3、创造性,就必须克服过去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实现由“教”向“学”过渡,转变了教师的角色,由单一知识传授者转为学牛学习的帮助者与合作者,营造了一种教学民主气氛,建立了一个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与合作的师生、同学之问的人际天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刊的活跃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保留自己的空问,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从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教学环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主动性、开放性、灵活性的状态;学生的情感处于自由、宽松、友好、积极的心理状态,从而使学生探究性学习进

4、入一个自由驰骋的心理空间。 三、合理设计,引起兴趣 “问题探究”式教学的开展,不仅为展示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勤于探索的良好习惯的一个好方法,但这也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探究意识与问题探究能力。 首先,我们教师要熟悉数学教材、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都要了如指掌。 其次,还要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知识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融会贯通地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 最后,结合学生和学校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家学有时让数学教学内容扛更加直观、形

5、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也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让他们轻松愉快的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妙设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提出疑问,把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之中,就能诱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创设趣味情景,依托情景,让学生在趣味情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积极、主动、创新的学习数学,引导学生在趣味化、生活化中走进“奇妙丰富的数学世界”。 例如,在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一章三角形稳定性教学中, 我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回忆生活中所见

6、到的房屋,为什么我们瓦房的房顶都是三角型的,这样的设计有何道理?而我们学校新修的校门(伸缩门)却设计成多个四边形,这又利用什么原理?”同学们便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便把学生分成8人一个小组,并要求: 1.每人拿出自己的一支笔,每一组准备一个透明胶布(这个每个学生都有,因为他们平时修改作业时都会用到)。 2.拿出其中的三支围成三角形、四支围成四边形,然后用透明胶固定。 3.其中一位同学拿起固定好的三角形,要求两只手分别拿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边,然后用力拉,其余同学观察三角形是否变形。 4.把三角形放下,拿四边形,两只手分别拿四边形对边,用力拉,其他同学观察四边形是否变形。 大家同学得出,三角形不变形

7、,四边形变形了。这时,要求大家同学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如果同学们把剩余的一支笔按对角线的方向固定到四边形中,四边形还会变形吗? 经过同学们动手操作、思考、讨论、总结,可以使同学们轻松愉快的掌握这堂课的知识。 五、营造愉悦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疑敢问 古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可见疑是汲取知识的动力,有疑惑才有探究,有积极的思维,才能深化和延伸知识内涵,发展创新能力。作为教师,我门应当积极的营造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敢疑敢问,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不迷信书本,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新的问题、学会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珍视学生的独到见解,及时点拨,不应该把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

8、生,把所有的学生思维活动限制在设定好的框框内。 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基础,准确把握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好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育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情景,进而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 总之,在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中突出问题情景的设置,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生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同时也突出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感知理解过程,反思评价过程。无论是课堂上或课堂外,学生形成了爱观察、爱思考、爱提问、爱总结的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才能最大激发学生的潜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