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710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引导”教学模式下对研学案使用的思考与实践我校在“研学后教”理念下,构建了“问题引导高效课堂”的数学科教学模式。研学案编写和小组合作学习是其中的两个抓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研学案编制和使用几个方面的实践认识。 一、研学案的编制 所谓“研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研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 “研学”方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说得更直白些,“研学案”就是把课堂教学的流程、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学习中的反馈以书面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所要做的事、所要讲的话做到心中有数,

2、按“学案”开展学习,从而避免课堂学习中无谓的“枝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精髓可以从师生关系、时空关系、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四个角度概括为四句话:“主导加主体,课外加课内,教材加(研)学案,自主加合作”。 1. 研学案要与教材结合使用 研学案不能脱离教材,它是为了学生更有效的“用教材学”而设计的学习方案,要依托教材,达到增长知识、习得技能、培养能力、形成智慧的目的。 2. 研学案的使用时间要求 研学案一般提前下发,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但对于低学段的学生不宜下发,老师在课上指导必须跟上。一般一份研学案在课前预习的时间必须以半小时左右为宜。在老师对课题内容进行设计时就要精心设计研学案,精心选

3、材,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训练。在课堂学习中,对研学案的使用是课堂学习进程一体进行的。由于学生学习差异,在研学案的学习使用上也有快有慢,所以各学习小组由学科组长根据课堂学习进程总体把握,根据课堂各环节预设的时间统筹安排。 3. 基于“问题引导”的研学案的设计 研学案要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知识学习的直观体验,能积极主动建构新的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探究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能得到很好的落实。 二、编制研学案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主体性原则:研学案是为学习主体服务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导学性原则: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研学案的学习任务,彰显“问题引导”的意义。 课时

4、化原则:一课一个研学案,每一课都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问题化原则: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应用等尽量以问题和任务的形式明确地展现给学生。 层次化原则: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层次性需求,让学生实现差异发展、共同发展。 三、“问题引导”研学案的结构 研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体现教师服务于学习主体的主导作用,要把“学什么”“怎么学”“学会了吗”等问题明确地摆在学生的面前。 “学什么”要具体告诉学习内容,如:请学习第几页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并完成练习1至3题等等。 “怎么学”就是告诉学生采用什么学习方式,使用什么学习方法等。如:先个人阅读相关内容,再通过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学会了吗”是对研学

5、案学习效果的检测,也是课堂交流、讨论、展示、反馈的主要内容和渠道。 我校数学科研学案的结构包括研学目标、研学重难点、课前导学,确定研学目标、课堂研学,解决研学问题、研学检测,突破重难点、研学总结,升华主旨、研学评价几个部分。 研学目标:依据学情、新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制定。制定学习目标,一是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要考虑学生发展的层次性需求。 课堂研学:依据教学目标制定包括问题、习题、方法、应用、例题的概括总结、实验、社会观察与思考等内容。对自学内容的要求:一是能够引导学生自学;二是通过自学内容的学习,能够基本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讨论: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等,准

6、备小组互动和大组讨论。 研学总结:在大组讨论后通过概括总结完成知识建构,形成自己新的观点、经验和知识体系。 研学检测:(也可以另附)依据目标和内容编制检测题。通过迁移练习,当堂检测学习效果。“研学检测”是获取反馈信息,为制定下一节课教学目标提供依据的重要环节,不能忽略。 四、教学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 精心设计的研学案,能否充分发挥作用,关键看能否用好研学案。由于学生学习差异,加上研学案本身开放性的问题设置的自由度,会导致学生的在学习进度上的参差不齐,如何保证不同的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既能完成学习目标,又不会使那些同学在某些学习环节上无所事事,尤其是在课改初期。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体现在以

7、下几点: (1)研学案的设计的问题层次不强、难易梯度不够或者题量偏小。 (2)小组学习缺乏合作意识、没有互帮互学,出现各自为战的状态。 (3)小组学习角色分配不到位。学优生没有承担更多的小组学习的任务。 (4)学生的主体意识不强。学生还停留在等、靠、要的状态上。 学生的主体性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是因为老师没有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 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研学案与小组学习上。因此,教师除了对研学案进行“二次加工”,做好“指导员”的角色,还要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协调员,协调学习进度,协调组内的分工,协调角色分配等。 五、研学案使用的误区 老师在使

8、用研学案时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容易走入一些误区。 误区一:重“显性目标,经隐性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存在重视“知识和能力”的目标,轻视或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现象。前者是显性目标,可能通过学生自学和课堂教学达成的,是具体、可测的易评价的;后者为隐性目标,它常常以一种隐性状态出现,渗透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运用之中,对知识的掌握之中,体现在师生交流、合作之中。任何知识的获得过程都无不含隐性目标,教师要善于挖掘知识与技能习得过程的方法和情感思索,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并最终实现创造性学习。 误区二:重研学案的使用,轻教材的使用 研学案毕竟不能包揽学生课堂学习的一切内

9、容,研学案设计的问题来源于对教材或其他教学文本内容的选择,是“二次加工”的过程,很多情况下它不能脱离教材或其他文本材料而单独存在。所以研学案要与教材进行很好地结合。 误区三:重统一性评价,轻差异性评价 教师在学生使用研学案时,容易出现对学生评价要求“一刀切”现象。在研学案的使用上,一方面加强个别指导,一方面要组织好组内帮扶,尤其是在评价使用上进行分层次评价。教师要学会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好学生。 误区四:重“讲”轻“学”,重“学”轻“导” 在研学案使用和课堂学习中容易导致两个极端就是重“讲”轻“学”和重“学”轻“导”。要解决使用研学案“度”的问题。 老师不能把研学案当成传统的教案,老师驾驭课堂,主宰课堂,把所谓的“唯一答案”强加给学生,对那些本应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解决的问题代之以讲深、讲细、讲透。 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导致学生学习处于自由散乱的状态,自学迷失方向,合作缺乏目的,探究不能深入,拓展偏离主题,生成没有价值,目标没有达成等等。 研学案中的“收”与“放”、“活”与“实”的问题,其影响因素很多,但只要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原则来处理这种关系,坚持这样的教学原则,科学地认识课改中研学案的作用,并在使用中适度调整,不断反思,逐步完善,就能达到日臻完美的地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