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713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意识”培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创新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深入研究教学问题,要在师资队伍、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并提出力争几年内使教学情况明显改善的目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研究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中宣部、教育部多次召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对如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进行研究。在这种背景下,高等院校研究如何把“问题意识”培养贯穿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课程教学中,提高“纲要”课程的实效性无疑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何谓“问题意识”?理

2、解的角度不同,其含义也有一定差异。在哲学视域,“问题意识”是对事物“内在理性”的一种突破。指人以质疑索解的态度审视主客观世界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基于诠释学视角,“问题意识”指欲消解意义理解的阻尼。弥补文化环境认识的缺位,联通被阻隔的理论路径,重构对文本意义理解的一种诉求。基于心理学视角,“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无论哪种意义上来说,“问题意识”都是一种主动探究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3、件。 一 在“纲要”课程教学中贯穿“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助于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效性。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大多数具有好问、勤问、深思等良好思维品质,在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同时,又喜欢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由于中国近现代史很多事情都存在着复杂的来龙去脉,很多人物的思想都是历史的产物,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历史意义,因而学生必须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学会唯物主义的辩证分析,学会掌握事情的本质和时代意义,从而在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中发现规律,深刻地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2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

4、上的主体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采取注入式教学,师生间形成“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不要求学生思考的僵化局面,学生在这种一味地接受现有结论的被动地位下,主体作用名不符实。而素质教育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是使学生逐步养成自我提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问题探索解决”循环往复的学习过程,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步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相长。“问题意识”能点燃学生心中求知的火焰,整个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平等对话,共同探讨,思想碰撞溅出火花。同时加强

5、生生互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中相互启迪,促进问题的提出和问题意识的养成。“纲要”教学采用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系统教学方法,不同观点都可以自由提出,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和评价学生就成为了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这对教师的权威和知识储备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必然会促进教师积极从事科研和知识的储备。 4有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必将要求人才具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具备两个必要的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创造性思维。一方面,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常常会带着问题去启动思维,搜寻并运用头脑中的

6、原有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从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刻。另一方面,“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的台阶。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并运用扎实的基础知识进行思维上的合理想象和创造,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二 如何把“问题意识”的培养纳入“纲要”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去呢?近年来,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组织了“问题意识培养与纲要课程教学创新”课题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提出了专题式讲授、学生参与式教学、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于中国近现代史特殊的教材编写体例(将整个近现代史分作相互衔接的三个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历

7、史采取综合论述和专题论述相结合的写法),也为了避免与初中、高中历史教学的简单重复,课题组采取了专题式教学。课题组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并广泛涉猎积累文字、图片、录像、音乐等各种相关背景材料。做成课件。上课以扎实的专业知识,深厚的理论功底,渊博的知识储备,激情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再加上立体的动感的多媒体,从理论高度把“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讲清讲透彻,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和洗礼。 现代教学,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参与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课题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堂提问、组织

8、讨论、引导自学、课后作业等,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单向为双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纳。参与式教学,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和点评。教师点评,特别要注意开放式的思维,既要向他们澄清历史事实与真相,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也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宽容和理解,对不同观点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适度的表扬, 为切实解决政治理论教学中存在的教师“上课疲劳”与学生“听课无趣”的消极现象,课题组还开展了案例教学。所谓案例教学,就是通过对典型事例加以分析、讲解、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的一种教学形式。它不同于一般 的课堂举例。要求有学生的充分参与,实际上是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案例教学大致有四个步骤:精选案例阅读感

9、知分析讨论拓展升华。精选案例是基础,在选择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案例时,要注意加强针对性,即联系社会上流行的有关思潮(如宣扬“告别革命”、否定革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宣扬资产阶级抽象民主、自由的所谓普世价值等),联系大学生经常关注或感到困惑的重大问题,说明有关的历史情况,着重从正面讲清有关道理,起到释疑、解惑、明理的作用。阅读感知是中介,教师要把精选的案例用多媒体显示出来,让学生了解事实和背景。身临其境地感知问题。分析讨论是关键,教师可做导航员,也可以平等角色参与学生的辩论。拓展升华是补充,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通过联想、拓展,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理论必须联系实际。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本质就是借助实践教学手段或实践教学资源,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认知实际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去分析、处理现实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武汉曾是中国革命的发祥地之一,出现过大量的革命先烈,也有着丰富的革命文物和纪念地,实践教学资源非常丰富。纲要教师经常组织学生去武汉的革命圣地、陵园参观、扫墓、献花,课余播放各种文献纪录片,如(百年中国)(复兴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