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之我见.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71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问题教学法”之我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问题教学法”之我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问题教学法”之我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问题教学法”之我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问题教学法”之我见.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问题教学法”之我见一、问题教学法的特点 问题教学突出了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每个人的能力与他的具体活动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问”可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以互相讨论,分析综合,再加上教师“旁敲侧击”,及时引导,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觉得“创造”、“发现”,不是望而生畏,从而激发培养他们寻求真理的兴趣。 问题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问,明确目标,使学生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对数学知识的主动认识,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既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使学生逐渐由学会转变为会学。问题教学有利于分层指导,面向

2、全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的设问,可以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他们回答不同层次的问题,从而使学习好的学生能吃“饱”,差等生能吃“好”。 二、“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重要运用 1. “问题教学法”的起步“问题情境”创设。 数学教学有各种形式,但不论哪种形式都离不开“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构造好的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步,也是“问题教学法”的首要环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学生的自主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学生研究、创新的原动力。由此可见,“问题”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2.“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在教师的组织下,学

3、生动手实践交流自学的成果,并对典型的问题开展深入讨论,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真谛是“问题教学法”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由此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提高教学的效率。进行问题讨论会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提问,编制出适合学生讨论的问题,这也就要求教师事先必须重视问题的设计。因此,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留给每一位同学都有表达自己看法的时间与机会,还要根据学习小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勇于表达自己

4、的看法和想法,达到互相促进,共同成长的目的。 3.“问题教学法”的目的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归宿,也是“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学生在前面一系列对问题情景的设置、问题探索、讨论交流后,就要解决问题了。当教师苦心经营的提问,激发了学生提问的兴趣,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学生也许就会问个不停,这也是好的现象。教师要有耐心,仔细、认真的回答每一个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哪怕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教师也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问的热情。但是,不是教师一味的答问,而是要采取迂回之术,反过来引诱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学会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原有

5、的知识基础,借助工具书、网络媒体、生活实践以及自己的思维、想象力来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小组讨论,相互合作,社会调查,上网查询,借阅图书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当他们自己能够解决问题后,他们就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就会空前高涨。此时的课堂教学也是轻松、愉快的,教师就不会再把课堂教学当成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人生最大的享受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只听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发言,还要引导基础差的学生发表见解,并加以鼓励。如果他们能解决了,那表示很多同学都能达到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来达到我们的目的,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能力。 4.“问题教学法”的延伸和深化对问题的求解过程作出反思。 教师的

6、施教之功,不仅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知识内化的思路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运用迁移规律,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一个完整起始学习过程,应包括“学”、“思”两个连续进行的基本环节,只有“学”这个环节是不够的。因为“学”的环节总得来说属于学会探路,求得明了的过程,紧接其后的环节“思”才是记忆、应用、创造的过程。为此,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要进行“反思”,引导学生自我检验,及时补缺、巩固,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对典型例题重点点评分析总结及时对学生先前问题的求解过程作出反思,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建立了某些数学模型。以实现知识的正迁移,即利

7、用迁移规律去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能反过来解决其它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数学课中“问题教学法”的问题设计原则 1.目的性原则。 要求教师必须把问题问到“点子上”,所提问题要能反映“干什么”。从而使教学目标明确,教师意图清楚,学生成竹在胸,整个课堂有的放矢。 2.科学性原则。 要求教师要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即所提问题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楚,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3层次性原则。 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问题教学设计时,应该随学生的思

8、维水平而有所区别。如:概念的理解分层次,例题的要求分层次,练习完成分层次。同时针对学生实际,学生基础好一些的,可以多辅垫一些,问题细一些,采用“小步走”的方式。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 4.“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 在用问题教学时,教师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始终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教师是这场戏的导演,学生是演员,切忌将知识奉送给学生。 教有法,但无定法,学有法也无定法,由于受数学教材内容所限,有些章节很难使用问题教学,也是本法的不足之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让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善于提问,是一种精湛的教学艺术,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实践与探索。 (山西太原幼儿师范学校;0300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