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87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特点作 者余海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际教育教研部教师 教育干部培训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际教育交流的扩展,我国政府组织的短期成人培训有一部分是在海外进行的。本文以国家教育行政学院2003年以来举办的14期“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为例,总结了这些培训项目的培训内容及其特点,以期对全国其他的短期海外培训项目有所启发。 一、培训内容 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于2003年开始举办“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至2008年上半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组织和实施了14期海外培训考察团(班

2、)。具体班次见下表: 每期海外考察团的培训分为三部分:预培训(3天)、海外培训(一般为两周到一个月)、个人总结与成果汇报(两天)。其中,预培训和培训总结汇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海外培训委托国外一流大学举办。海外培训的主要形式是专题讲座和实地考察。每个专题讲座大约安排3小时,教学多由海外一流大学的校长、高层管理人员、企业人员或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有造诣的教授担任。实地考察主要是国外的一流大学、特色企业以及与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座谈与交流。 海外培训内容立足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着眼点在于加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水平。同时,培训内容也反映发达国

3、家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与理念,反映国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前沿的成果和经验。海外培训的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大学科研管理与科技创新。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大学的科研创新能力及科研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及竞争能力的提高,也直接关系到大学教育教学质量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这是14期研修团涉及最多的内容。以此为主题的考察团有,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修团,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修团,2004年、2005年、2006年法国国际教育中心研修团,2006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研修班。 下面是2003年10月31日到12月21日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举办的大学科研开发与成果

4、转化研修团具体执行的教学内容。在预培训期间,学员先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科技开发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座谈,然后进行海外培训。海外培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专业课程学习。11月10日至21日开设的课程主要围绕着大学科研的开发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这两个问题来进行。主要内容有:美国大学科研开发的体系和制度等若干问题;当前美国一流大学的科研开发现状;美国大学的科研开发与工业界的关系;政府在美国大学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美国大学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责任机制与利益冲突的处理办法;学术行为规范问题;美国大学的科研管理;科技成果从大学向工业界转化的美国模式;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让的组织;Bayh-Dole法案的影

5、响;美国知识产权和法律框架;美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与风险投资公司;新创公司与衍生公司。二是到华盛顿特区进行实地考察(11月24日至26日),参观考察了美国参议院科学委员会(HC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美国教育协会(AEC)和美国国会图书馆。三是赴研究型大学实地考察(12月1-12日)。全体成员分为两个组,对三所著名研究型大学进行了实地考察。第一组赴斯坦福大学;第二组赴麻省理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在波士顿期间还访问了Whitehead研究所和ASPEN公司。全体成员于12月10日返回纽约,并陈述考察报告。在美国培训期间,每组都听取了70余人次的关于

6、大学管理与体制、大学科研开发与成果转化、知识产权、风险资本、美国国家科研管理等方面的讲座,就学习的专题召开了10次团组研讨会,与哥伦比亚大学师生召开了一个大型研讨会并在研讨会上由学员介绍了中国大学的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 通过这次培训,学员学习了美国大学的管理理念、大学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管理方法,了解了美国大学的管理体制、科技体制与政策,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 2、大学教学质量的保障与提高。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和效益都得到提高。,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已由数量的扩张转向质量的提高。借鉴一流大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做法,探索我国教学质量保障与提高的机制,成为海外培训的一

7、个主题。200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研修团、200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修团、2006年法德法国国际教育中心研修团、2007年美国莱斯大学研修班以及2008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与新西兰墨尔本大学研修班都是以此为主题而开展的。 2006年10月14日至11月12日,法德法国国际教育考察团的考察主题是“大学教学管理和质量保证”和“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开设的专题讲座有:法国教育体系和中法合作;法国大学概观;法国大学中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和市场化;法国大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博罗尼亚进程法国大学和欧洲一体化;德国大学及其科研体系;近期德国大学改革;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的关系;高等教育体系的拨款、

8、财政和市场;大学质量管理;新课程的质量认证、大学的管理,等等。培训团分阶段在法国的巴黎及其北部以及德国的多特蒙德、柏林等地听取了近60人次的专题演讲和情况介绍,多次与专家座谈交流,3次与中国使馆及留学生座谈交流,参访高校有12所。参访的法国机构有巴黎第六大学、巴黎第十三大学、位于巴黎东部的法国马恩河工程师学校、法国北部的杜埃工程师学校、阿尔图瓦大学、阿尔图瓦大学、贝蒂大学技术学院、法国国立高等工业设计学院(兰溪)、位于巴黎东部的法国马恩河研究中心。考察的德国机构有,位于德国西部的多特蒙德大学、波茨坦大学、科特布斯市劳希茨应用技术大学、科特布斯市大学,位于德波边境的欧洲大学以及马普(MAX-PL

9、ANT)研究所、多特蒙德研究中心、哈索普拉特研究所。与政府官员、大,学校长、教授、科研管理人员、研究中心负责人近80人进行了交流,与20多名在法国的中国学者及留学生进行了座谈。 通过培训,考察团成员对法德两国高等教育的宏观和微观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积极宣传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这期的培训内容得到了学员的高 度认可。通过培训,学员感到这是富有战略意义的研修考察项目,并“希望这一项目能继续办下去,成为大学管理者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国际化视野的很好途径”。 3、高水平的大学建设。 主要培训内容是:高水平的大学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政府主导、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做

10、法与经验。2007年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教育开发院研修班以及2008年美国密西根大学研修班均以此为主题。 例如,2007年日本立命馆大学、韩国教育开发院研修班的培训主题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海外培训时间为21天。在日本的培训(10月13日到10月26日)由日本立命馆大学接待。主要开设的专题讲座有:日本大学改革;国立与私立的比较;经营战略;人才培养;人才需求与大学改革(院、学科设置,文科学科改革)等。研讨班共听取报告20场,参观访问了日本文部科学省及日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广岛大学等日本一流大学。研讨班还就产学研合作问题具体考察了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并与日本滋贺县、草津市地方政府进行了座谈。 韩

11、国团的接待单位是韩国教育开发院(10月27日到11月4日)。培训期间,先是用录像演示了韩国教育开发院简介和韩国教育简介,后进行了专题讲座。主要内容是:韩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建设高水平大学;政府的角色;高校的发展规划与内部管理;全球领导力与教育的角色,等等。研修班在韩国还考察了高丽大学、浦项工科大学等7所大学,并与韩国大学教育协议会进行了交流;考察了通讯通信领域的SK公司以及汽车制造业的GM大宇公司、斗山重工业、浦项炼铁所等韩国有代表性的大型企业。 4、现代大学制度与运行机制。 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在不断摸索与国际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大学管理机制。因此,这也是海外培训

12、的一个重要方面。培训内容有:大学与政府、社区的关系;大学的章程制定与发展;大学中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分配与运作模式;教授群体在大学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多校区大学的组织与管理,等等。以此为主题的培训团有:2005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研修团,2006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研修班。 5、大学的经费筹措与配置。 充足的经费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更需要充足经费的保障。大学的经费短缺是全球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挑战,如何有效地筹措经费、如何有效地配置和使用经费是中外大学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这方面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大学的主要经费筹措渠道;大学资金的配置与管理方式;大

13、学学费的政策与制度;大学专项资金的建立与管理,等等。这是200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研修团和2007年美国莱斯大学研修班的培训主题之一。 二、培训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 这14期海外培训考察团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设计研修主题,考察活动点面结合,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每一期海外培训考察团都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主题来进行。这里以2008年两期培训团为例来说明研修主题的具体实施情况。 2008年5月11日至25日美国密西根大学研讨班的主题是“高水平大学建设”。本次研修主题的目的,在于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精神和中央及教育部党组关于提高高校领导

14、干部办学治校能力的要求。研讨班主要成员有22人,其中18位来自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培训首先以密西根大学为案例来探讨如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问题。密西根大学校长及5位副校长都在培训班上作了专题讲座:大学校长的职责;学术卓越与多样化;常务副校长的主要职责;大学的发展与筹款;科研管理、技术转让、经济发展和大学科研走廊;政府关系及拨款。密西根大学文理学院院长Terrence McDon-ald、工程学院院长David Munson、医学院院长James Woolliscroft等分别介绍了本学院的办学思想、管理模式以及发展规划等。研讨班还参观了密西根大学的生命科学楼、医学院等。整个培训团听取了3

15、8场专题报告。在重点分析密西根大学后,研讨班在两周的时间里还先后访问了密西根州立大学、韦恩州立大学,并与这些公立研究型大学的校级领导、院系负责人、专家学者及当地政府、经济界代表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考察了近10处实验室及教学科研设施,主要围绕着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预算、管理机制、大学战略规划、筹款及发展、科研管理与科技成果转化、跨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2008年3月8日至31日举办的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研修班的研修主题为“大学教学和科研的组织与管理:质量、特色、创新”。在海外培训第一周,学员主要集中在悉尼大学参加各种学习活动。悉尼大学副校长和高层主管、新南威尔士州教育部

16、官员做了14个专题报告。培训团共开设了35个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大学的战略规划及实施、大学管理与组织机构、国际化与大学发展、大学质量与声誉、教学质量战略与实施、教学质量认证与评估、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师职业发展战略、促进知识转化、科研与教学的整合、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学生管理等。培训考察团围绕多校科研合作、科研培训、科研合作项目管理、校企合作、多校区大学管理、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设施建设等内容,参观了悉尼大学光学系统超高带宽机器设备中心等机构。在重点解剖了悉尼大学的教育和科研的组织与管理后,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和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梅西大学等从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背景出发,紧密联系本国高等教育体系特征,

17、全方位介绍了各自大学在教学、科研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理念与实践。研修班对11所大学、2个教育机构、1所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进行了考察和培训,访问了澳大利亚大学校长委员会和澳大利亚大学质量监督局。这些主题不仅集中了中国大学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且也是当今国际高等教育所关注的热点。通过考察培训,我国的高校领导者了解到了世界高等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对考察国的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现状和发展趋势都有了全面了解、提升了认识水平。 在全面了解考察国家高等教育的基础上,考察培训班还重点对一所著名大学的办学思想与实践模式进行了重点剖析。培训班曾对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密西根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以及澳大利亚悉

18、尼大学等大学作了案例教学。这种培训安排,确保了对培训主题和重点关注问题的深入研究,并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有了细致的介绍和探讨,对海外一流大学的管理有了理论思考,也获得了实践操作的经验。为了获得大量的海外高等教育信息、加深对考察国的了解,培训团结合研修主题广泛考察了有关大学、政府机构和学术团 体,参加学术论坛,与中国留学生进行联谊活动,等等。而且,海外培训团还适当安排文化参观,让学员考察海外的风土人情。这有助于他们从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海外大学的管理特点、成败原因等。 2、注重学习互动和交流。 学习考察中的互动体现在学员与培训者之间的互动、学员与海外大学以及当地社会之间的互动、学员之

19、间的互动等方面。 为了加强报告人和培训学员之间的交流,每个专题报告都安排了45分钟左右的交流与对话时间,让学员与报告入围绕一些问题进行互动和讨论,增强了专题讲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互动还体现在及时地把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及要求同承办培训项目的海外单位进行沟通,从而保证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 培训班还注重学员之间的互动。如在海外培训中组织班组之间的研讨,让大家一起畅谈在海外培训考察的收获和体会,进一步深入思考海外高等教育及大学发展的新理念和新举措,及时提炼海外高等教育值得借鉴的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总结阶段性培训成果。 考察时的中外交流是双向的。在培训考察中,学员主动向国外同行介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20、以及各自大学的情况,充分利用培训考察机会让国外大学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同时也积极寻求双方的结合点、加深彼此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广泛接触与深入的交流,有的大学还达成了校际间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意向。2008年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研修班期间,悉尼大学、梅西大学、?W克兰大学分别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石河子大学、东南大学、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等学校进行了沟通和洽谈,达成了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关系。 3、把预培训和成果汇报作为培训的重要环节。 充分的行前准备是培训成功的基础。预培训时间为3天,在教育行政学院举办。预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被考察国家的高等教育概况;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当前的国际形势;

21、外事纪律与涉外礼仪等。此外,预培训还会说明培训项目的安排、组织管理等情况,落实海外访问期间的组织与任务分工、细化访问主题、对培训主题进行研讨。目的在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员转变角色、尽快从所在大学的繁忙工作中转换到学习思考中。 海外培训结束后,培训团都要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进行为期两到三天的个人总结和成果汇报以及结业典礼。在这个阶段,参加培训的学员要撰写总结报告,用一天的时间进行大会交流,最后举行简短的结业仪式。个人总结与成果汇报,使大家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有了更为系统的把握,深化了对世界著名大学办学特色与成功经验的总结,启发了思路。 4、注重总结、开发考察成果,扩大培训效益。 当每个考

22、察团考察结束时,都要求其撰写和提交综合性的业务考察报告。因此,在海外培训期间,学员十分注意收集资料,包括课程讲座的PPT以及课程安排的文件和资料。教育行政学院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提高培训效益:一是与其他培训班的学员分享考察成果。每一期考察报告,均以专题讲座的形式由考察团团长向高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员讲授,及时把考察成果传达给来自全国上百所高校的中青年处级干部。二是编辑和整理学员的考察报告。在培训期间或回到工作岗位后,学员结合培训内容撰写专题研究文章,由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结集印刷。2007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与中国国际人才基金会编辑出版了高校海外研修成果集锦大学建设的国际视野。 三、对培训内容和形式

23、的评价与思考 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项目具有战略意义。项目目的明确,培训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得到了考察团成员的高度认同和积极评价。 学员们感到开阔了国际视野、感到了进一步加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与世界一流大学面对面的交流和亲身感受,学员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了如何培养战略思维与眼光、如何传承大学精神、如何提高办学质量、如何使大学成为传承文化的阵地等问题,感到了肩上的责任与任务。正如一个研修团在总结中所写到的:“研讨班组织工作周到、细致,研讨卓有成效开阔了眼界,深化了对建设高水平大学问题的认识,鼓舞了决心和干劲。”2006年法德法国国际教育中心研修团在总结中写到:“大家感到,这次能有

24、为期一个月的时间,近距离地、深入地了解法德两国的高等教育,比起以往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式的出国考察,体会要深刻得多、收获要大得多。我们开拓了国际视野,深切感受到法德两国文化传统的底蕴和魅力,体会到法德两国高校的办学理念,了解到法德两国高校的教学科研情况。所以,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培训,达到了临行前教育部吴启迪副部长提出的树立战略思维、具有长远眼光、开阔国际视野的基本要求。” 培训项目对提高高校领导的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对澳、新重点大学的深入考察和总体情况的宏观了解,学员进一步拓展了国家视野、提高了全局意识;通过对大学管理体制机制、尤其是发展规划制定过程的了解和考察,提高了学员的战略意识以及对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等问题的认识;通过对大学质量管理体系的考察,真切感受到大学自主负责的精神,真正理解了大学自主管理必须以自我监控为前提的办学精神。”通过考察学习,学员思考了我国高校体制改革和发展中应该升华的问题,找到了一些差距,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此同时,学员还认为。在借鉴西方大学做法的同时,要基于本国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正是有了这些交流与借鉴的过程,才使高校领导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高。 责任编辑 董孟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