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8927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原则的探索和实践 摘要: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实际情况,根据高等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原则进行了探索,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其实际编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引言 C语言是计算机语言中的一种基本语言,是流行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可作为学习其他语言的基础,能够为今后学习其他的高级语言,例如C+、Java等做好铺垫。目前许多大学的程序设计课程都采用c语言来进行教授。 但是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模式上,过于注重语句、语法和一些细节,基本上是以c语言自身的体系为脉络展开的,没有把逻辑与编程解题思路放在主体地位上。如何分析

2、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讲的很少,对学生编程的能力,上机解题的能力训练不够,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研究和探索了。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时感到枯燥难学,学过之后,又不能用之解决问题。 因此如何克服C语言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是任教老师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高等教育的教学原则,进行了若干探索。 二、正确的教育理念 要搞好教学必须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在新世纪,高等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世界;重要的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其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 教育的目的是强调要将知识、能力、素质融会贯通于教育的全过程。能力培养

3、与素质教育要部分地通过知识的传授来实施;能力与素质在许多场合下是通过知识表现出来的。对理工科的大学生,能力是技能化知识的综合体现。培养能力,要把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探索性作为重要内容。因此本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如何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更应明确强调学生不能满足于一般知识的掌握,重点应贴近实际应用,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以提高编程能力为宗旨。例如,借助C语言程序设计的知识载体,传授基本问题的求解过程和基本思路。同时建立算法意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运用编程的手段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与学 在教

4、学中解决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服务于学生,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在大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引导和点拨等方式发挥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主要是通过独立地、自主地、带有探索性地学习来实现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c语言程序设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概念,肯定觉得新奇。所以要抓住这一点,使他们产生兴趣。但作为大学本科生的第一门程序设计课程来说,由于c语言结构较复杂,逻辑性较强,而语法使用上又很灵活,使学生的理解与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应突出重点,深入浅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

5、程序实现上,对具体的语法作为表达工具只讲一些主要的内容,可忽略一些不常用,关系不大的内容。例如对于c语言中的保留关键字,逗号表达式,条件表达式,got0语句和标号,编译预处理等内容,是C语言的语法成分,但对于编程而言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完全可以使用其它更容易学习的语法方式来实现。而且其作为c语言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对学习其它编程语言并没有作用,所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仅作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c语言中有这些现象,而不必深入讲解,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同时对于结构化编程,数组、指针、模块化程序设计等教学内容要做重点的讲授,并在讲授中穿插常用算法,如冒泡法排序、选择法排序、顺序查找、折半查找等。这样通过课堂上

6、的案例,课后的练习,上机的实践,让学生能切实掌握这些对编程具有重要作用的核心知识,增强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编程能力。 授课过程可以通过相关案例程序引导学生如何将零散的计算机语言要素组装成程序,借助模仿手段掌握编程技巧、提高编程能力。例如根据教学知识点,本着“简洁实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案例。这个案例覆盖了c语言中多数的重点内容,从在选择结构中简单判断输入学生成绩是否合格,讲授多分支时将百分制和等级制之间成绩的相互转化,循环结构时可以用学生成绩平均分的计算为例,数组时讲授学生成绩的排序,二维数组时的多科成绩计算平均分,在结构体时

7、可以提出完整的包括学生姓名、学号、各科成绩的数据结构,直到文件时可以讲授保存和从文件输入已有档案,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学生成绩档案管理系统,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也结束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案例。 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亲身学习、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这样才能使得教与学两方面配合默契,改善效果教学效果。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学生能学好C语言的前提。例如上机实验是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可以通过上机实践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在实践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如何将所学的c语言理论变成一个个实实在在的程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

8、学生,让其真正地当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定不同的C语言题目,使所有的学生都能通过编程进一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教师在这个实践的环节中一定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自己独立地进行编程,哪怕是最简单的,也要让学生体会到编程的乐趣,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能够才能为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实践 教学方式上,强调实践环节。学生能力的培养依赖于实践。除了布置适当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外,还将实践上机编程作为重要的切入点。让学生动手动脑,更多地上机实践才会真正地掌握编程的思路,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有关数组和指

9、针的上机实验中,采用了分糖果问题。这一问题并不复杂,解决它可以利用数组或指针,根据题意的描述,直接按照分糖果的过程来处理即可。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使学生加深对数组及指针的掌握,也使得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采用编程来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 最后课程设计则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编程的自信心,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课程设计中选择多个难易不同,具有典型意义,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题目让学生自行选择。由于在设计中学生是根据自己对c语言掌握的程度和爱好来选题,能激发他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课程设计的实践真正熟练地掌握和运用c语言的编程技巧。以学生通讯录管理软件的编写为例。一方面这

10、一题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生活中都可以使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编写这个题目的软件,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结构体、数组和指针、文件等方面的知识,更熟练地运用排序、查询、插入等算法,并能了解实际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流程,为今后作软件开发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可见从课后练习、上机实验到课程设计,整个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不是机械地学习了语法现象,而是掌握了编程的方法,达到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五、结论 传统的C语言教学存在着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根据高等教育的教学原则,对C语言教学中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理念、教与学的关系、实践环节培养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原则进行了探索和实践,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过教学实践,笔者感到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如何建立一个因材施教的机制,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怎样建立良好的督促机制,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落实动手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是没有止境的,今后仍需不断努力,使得C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