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89968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三种导入方式尝试及反思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是其代表作之一。对该诗文的教学导入,我做了三次尝试,三次效果截然不同。 第一次讲课,我直接围绕题目中的这个“归”字导入新课。主要从作者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四个方面来讲解,侧重于分析,同时扩展了诗的背景,穿插了陶渊明弃做彭泽县令的故事。可是在导入新课过程中,我发现课堂上的气氛太沉闷,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归”,当然也不能欣赏田园风光景色的美。其实不能怪学生,他们离古代太远,离农村生活也太远,因而理解不了作者的感受。 第二次讲课,我依照归园田居这首诗如何以景物的特征来体现农村的田园风光去设计教学,也就是通过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来构成一个

2、完整的意境。我这样导入新课:当你们厌倦了大都市紧张而忙碌的生活,想出去找一个地方隐居,你们会选择哪里?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回答,让我无所适从。好不容易听到有同学说会去风景优美的乡间去隐居,从而解救了我。紧接着我让学生听录音并诵读这首诗,再让学生找出诗人描写田园生活的句子。这次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嗳嗳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我又问学生:“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田园风光?美在何处?”学生答:“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首诗的意境美主要体现在八句写景的诗句上。近有草屋、榆柳、桃李;远

3、有村庄、桑树、炊烟;草屋前后,榆柳馥郁,在温柔的和风中舞动枝条,自得其乐;桃李飘香,在艳阳的照耀下自由开放,轻松自如。远处村庄隐隐,炊烟袅袅,弥漫飘渺,深巷狗吠,桑树鸡鸣,宁静恬适、美似仙境。对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我作了重点讲解,但对诗人为什么认为自己“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才盼归田园的观念昭示不深,当然也就体现不出对作品积极意义的理解。 第三次讲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将问题改为“你们眼中的乡村景象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自由发挥,从而引出新课。问题一提出,学生们积极发言,说出了他们眼中的乡村,让我对这节课更加有信心。紧接着我先解读题目,然后围绕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启发学生体会描写景物的词语,构想诗人追求的田园美景,从而提出对“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诗句的理解,阐述了“归”字的情感内涵。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积极配合,教学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我从诗歌的发展史出发,简述了魏晋时代的五言诗,起到了从先秦的四言诗到唐五言律诗的承前启后作用,点明诗的艺术性。 三次讲课对诗文的教学切入各有不同,采用了三种不同情境导入,是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再实践。不同的导入方法,让我体会到教学的导入要心中有学生,眼中有学生,即一定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去叩开学生的认识大门,才会与学生有很好的沟通。 (责任编辑付淑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