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09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研究本文拟对搜神记中的人称代词作穷尽性的调查并对其语法功能作一浅探,以揭示这一历史时期中人称代词的概貌,并以此推断出搜神记的大致成书年代。 人称代词是一个封闭的小类,是表示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多用来代替人的名称,是体词性代词。人称代词有单复数的分别,又有人称的分别:凡说话人自称,或包括说话人在内者,叫做第一人称,凡称呼对话人在内者,叫做第二人称,凡说及别人,不包括说话人或对话人在内者,叫做第三人称。1 一、人称代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 搜神记中的第一人称代词共有四个。分别是:我,吾,予,余。“我”使用最多,“吾”次之,“余”“予”仅几例。 1.我 “我”在搜神记中共出现1

2、48次,下面对它的句法功能及其称代意义进行详细的讨论。 1)作主语 “我”在搜神记中作主语有70例。其中“我+名词同位语”作主语的有6例。如: (1)定伯复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 2)作宾语 “我”在搜神记中作宾语共见43例。既可以作动词宾语,也可作介词宾语。如: (2)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 3)作定语,共见25例。如: (3)其女告官云:“妇杀我母。” 4)作兼语,共有10例。如: (4)曰:“我,梁伯夏后。天使我为天子。” 2.吾 “吾”共出现92例,可作主语,宾语,定语。下面分别予以举例。 1)主语(56例) (5)时日已暮,出告从者:“速装束,吾当夜去。” 2)宾语(10

3、例) (6)对曰:“近在君帐北十数步,水侧枯杨树下,即是吾也。 3)定语(26例) (7)莫邪子名赤比,后壮,乃问其母曰:“吾父所在?” 在中古时期,关于人称代词的发展,有两件重要的事实,其中一件是,原来人称代词的“变格”逐渐消失了,“吾”与“我”在语法作用上已经没有分别了。2由搜神记可明显看出这点。 3.余 “余”作为人称代词共出现7例。分别作主语,宾语,定语。 1)作主语(1例) (8)众甚惧,武王曰:“余在,天下谁敢干余者!” 2)作宾语(3例) (9)众甚惧,武王曰:“余在,天下谁敢干余者!” 3)作定语(3例) (10)余外妇姊夫蒋士,有佣客,得疾下血。 4.予 “予”共出现2例。宾

4、语1例,定语1例。作定语时,其与修饰语间出现“之”。如: (11)答曰:“秦公其如予何。”(宾语) (12)或者天之未丧斯文,以是系予之命乎?(定语) (二)第二人称代词 搜神记中的第二人称代词有2个。 1.汝 在搜神记中,“汝”共出现105例。分别作主语,宾语,定语,兼语。多用于长辈对晚辈,神人对凡人。 1)作主语(39例)。 (13)自言见夫死父,曰:“年二十七,汝不当死。” 2)作宾语(28例) (14)乃取笔挑上,语曰:“救汝至九十年活。” 3)作定语(33例) (15)问儿:“谁是汝父?” 4)作兼语(5例) (16)汝是人,当使汝入泥死;是鬼,使汝入水。” 2.尔 在搜神记中,“尔

5、”作人称代词共见26例。分别作主语,宾语,定语,兼语。 1)作主语(16例) (17)女谓曰:“尔有人形,岂神?。” 2)作宾语(7例) (18)将有以告尔:“三公归于司马。” 3)作定语(1例) (19)文追之,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 4)作兼语(1例) (20)及狱将上,有蝼蛄虫行其左右,乃谓之曰:“使尔有神,能活我死,不亦善乎?” (三)第三人称代词 对第三人称的界定,学术界历来有分歧。吕叔湘先生认为:严格说,文言没有第三身指称词,“之”“其”“彼”都是从指示词转变过来的,可这三个字没有一个是发育完全的,合起来仍然抵不过一个“他”字,虽然另有胜过“他”字的地方。3搜神记在

6、需要使用第三人称时,为了表示礼貌,一般是称其官职,爵位,封地名,字等。 二、人称代词的礼貌式 王力先生认为“古人对于称呼有一种礼貌式,就是不用人称代词,而用名词。称人则用一种尊称,自称则用一种谦称。”4李强先生指出:谦称即用谦虚低下的名词(或名词性的词)来称呼自己,表示了“我”的意思,代替了“第一人称”的,叫做谦称。尊称即用高贵的名词(或名词性的词)来称呼对方,表示“你”和“您”的意思,代替了“第二人称”的,叫做“尊称”5。 (一)第一人称礼貌式 在搜神记中,出现的第一人称礼貌式有:臣,仆,妾,某,小人,5个。 1.臣 “臣”出现20次,其中引用京房易传4处,概用作臣下对帝王说话时自称,经常君

7、臣相对举。或用于他称。如: (21)者曰:“?在首为乾,君道也。囊者为坤,臣道也。今以朱囊缚?,臣道侵君之象也。” 2.仆 “仆”见10处。有自称和他称。如: (22)其夜,梦一人乌衣,从百许人来谢云:“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坠江,惭君济活。 (23)九月初九日,士人相与登山游观,闻讲书声,命仆寻之。 3.妾 “妾”见16处。用于女子自称或他称。如: (24)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 也用于夫妻之间,妻子自称妾,或用于他称。如: (25)以告坚曰:“妾昔怀策,梦月入怀;今又梦日,何也?” (26)齐惠公之妾萧同叔子,见御有身。 4.某 “某”见9例。用于第一人称的时候,男女都可以使用。

8、如: (27)女曰:“妾三河人,父见为弋阳令,昨被召来,今却得还。” 5.小人 “小人”2见。位卑者对位尊者的自称。如: (28)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二)第二人称尊称 第二人称礼貌式有:君,府君,尊侯,公(明公,明府),尊侯,卿,大人,先生,大家。 1.君 “君”158见。其中有君臣对举之“君”15例。其中有引用尚书和京房共见3例。如: (29)或禄去公室,赏罚不由君,私门成群,不救;当为易世变号。” 也有对对方的尊称和他称143例。如: (30)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 (31)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2.府君 “府君”22见,可用于对方的尊称。如: (32

9、)根曰:“甚易。借府君前笔砚书符。” 3.公 “公见”137例。其中有爵位之称的“公”,(叙述春秋战国之事时用);有对人尊称的“公”,往往和姓连用;有对年老、位高、有威望者的尊称。如: (33)少有神通,尝在曹公座,公笑顾众宾曰:“今日高会,珍羞略备。 4.明公 “明公”2见。尊称有官职有地位的人。如: (34)此生乃曰:“明公当尊贤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5.明府 “明府”3见。如: (35)知汝今为明府所识,可为吾陈之,乞免此役,便欲得社公耳。” 6.卿 “卿”46见。有爵位之“卿”;帝王对臣的称呼;也有对人之美称之“卿”。如: (36)谢曰:“卿若能令此马生者,卿真为见鬼也。” 7.大家

10、 “大家”见4例。对妇女的尊称。用于奴婢尊称女主人,或晚辈称长辈,或卑者称尊者。如: (37)?H有一老婢识此,还白大家曰:“市中见一人乘车,卖崔氏女郎棺中?。” 8.大人 “大人”6见。指对父亲的尊称。如: (38)旧说,太古之时,有大人远征,家无余人,唯有一女。 9.先生 “先生”见4例。对年长的,有学识的人的尊称。如: (39)陈留人高其志行,及没,号曰贞节先生。 称谓的复杂性还表现在詈词中。如: (40)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促伯颈著地,骂:“老奴! (41)乃梦一小儿语母曰:“若得鲤鱼食之,其病即差,可以延寿。 江蓝生曾对此例有解释:“乞小儿”指行乞的小人。6“小儿”不是“年

11、龄幼小”之义,而是言其地位低贱。 (三)第三人称的礼貌式 第三人称没有固定的礼貌式,如果要对所谈论的第三者表示礼貌,一般是称其官职,爵位,封地名,字等。如:“少府”,共6见。如: (42)充曰:“我衣恶,那得见少府?” 也有一些专称。如称对方的父亲“尊侯”1见,“府君”2见。如: (43)有一法师过其家,语二儿云:“君尊侯有大邪气。” (44)酒炙数行,谓充曰:“尊府君不能仆门鄙陋,近得书,为君索小女婚,故相迎耳。” “阿”共7见。 前缀“阿”同“”,共5见。“,后世称人于其名上加阿字,阿本作”。7说文:,女字也,从女,可声,读若阿。故此,李广明先生认为:前缀“阿”多用于女子名,如传说中的好作

12、妇人形的狐怪阿紫。8如: (45)阿紫,狐字也。 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的“我”2见。郝懿行先生认为:“我声近阿,木兰诗云阿耶无大儿,阿耶犹言我父也。晋书?潘岳传云:负阿母,阿母犹言我母也。”如: (46)望见其车在门外,婢通言:“阿母所生,遣授配君,可不敬从!” 三、人称代词的复数 和上古一样,搜神记中人称代词的复数,一般是在代词之后加上“曹”,1例,“等”5例,(加在名词和疑问代词后,表复数11例。)“群”1例。未发现人称代词单独表复数的情况。 有“汝等”“汝曹”的用法。如: (47)窥二翁形状非人,令卒持杖戟将入,问:“汝等何精?” (48)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

13、,为蛇所食,甚可哀愍。” 有“诸君”“君等”“某等”的用法。如: (49)又俱梦蒋侯亲来降己,曰:“君等既已顾之,实贪会对。” (50)诸君视有头佳乎? (51)某等醉,各指像以戏,自相配匹。 有“尔群”的用法。如: (52)答曰:“见尔群戏乐,故来耳。” 四、结语 从搜神记人称代词系统来看,其基本延续了上古时期人称代词系统。第三人称代词尚未出现,就人称代词、礼貌式及复数的使用情况而言,搜神记的语言很大程度上符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语言事实。据此推论,搜神记中大部分内容的写作年代是魏晋时期,即原书的成书年代。 注释: 1王了一.汉语语法纲要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2. 2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3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4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44. 5李强.文言语法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79. 6江蓝生.魏晋南北朝小说词语汇释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7黄侃笺识,黄焯编次.说文笺释四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8李广明.说“阿”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97,(2). (刘秀芬 山西太原 中北大学新闻传播系 030051;阎建军 山西太原 山西市场导报记者部0300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