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22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一、教学内容:欣赏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作品内容,感受作品丰富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喜爱民族音乐的情感及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知识目标:了解民族管弦乐队及其分类的一般常识,熟悉琵琶、箫、古筝等乐器的音色;通过作品分析,了解“鱼咬尾”、“换头合尾”这两种中国民乐传统的创作手法。 3、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能够用语言描述、评价聆听后的感受;小组或个人课后能够用“鱼咬尾”的形式创作4小节旋律。 三、教学重点:理解“鱼咬尾”、“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

2、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四、教学难点:鉴赏及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 五、教材分析:春江花月夜。它是一支典雅优美的民族管弦乐曲,是我国古代音乐中的“极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崇高声誉。它的主题曲调富于歌唱性,旋律古朴、典雅,节奏比较平稳、舒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木鱼等。 七、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提问学生乐曲中主要用了什么乐器,课前展示课件封面,播放梅花三弄背景音乐 提问学生乐曲中主要用了什么乐器,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是中国著名十大古曲之一。 在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地学习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族乐器的基本常识。今天,老师将

3、要向大家推荐一首用中国民族乐器演奏的非常著名的古典乐曲春江花月夜。课件展示题目 2、简介乐曲: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最早见于清朝晚期。它是一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它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地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这首乐曲以动人的旋律,巧妙的构思与手法,使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声誉,曾多次在西方国家进行演奏,受到极大欢迎,被誉为“可以和世界上一流的室内乐团媲美”的优秀曲目。课件演示展示写有乐曲简介并附有

4、与乐曲情关图片的多媒体页面。全曲共分十段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凤回曲水花影层台水深云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欺乃归舟尾声 今天我们将细细品味其中富有代表性的六段。 3、简介民族管弦乐队及其分类。(出示民族管弦乐器挂图) 师:什么叫“民族管弦乐曲”?谁能说说你对它的了解? 生谈自己的了解后师概括总结:播放课件:并出示民族乐器挂图: 民族管弦乐队由四大类乐器组成: 吹管乐器、拉弦乐器、拨(击弦)乐器、打击乐器。 总结:由民族管弦乐队演奏的乐曲就叫民族管弦乐曲, 4、播放课件:欣赏引子与江楼钟鼓:重点体会“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1)带着问题聆听。 你能听出有哪些乐器演奏吗? 乐曲描绘了怎样一幅画

5、面? 每一句旋律的结尾音和下一句的开始音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与成语接龙有相似之处吗? (2)生回答问题。 (3)师概括总结:音乐主要用了琵琶、箫、古筝等乐器。这是乐曲的引子和主题,琵琶的轻轻弹挑模拟出阵阵鼓声,接着箫和古筝奏出的波音描绘出一幅夕阳西下,小舟泛江的醉人画面,表现出一种静谧、深幽的意境。 (4)播放课件:分组分句唱主题旋律,体会“鱼咬尾”和“换头合尾”的创作手法:前一句旋律的结束音和下一句旋律的第一个音相同,就叫“鱼咬尾”,也叫“同音相连”。 “鱼咬尾”的旋律比较平稳。这是中国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 方法:将全班分成五小组,每组唱一句,一次接唱,最后一句全体一起唱。 5、播

6、放课件:欣赏“月上东山”。重点体会“月上东山”的音乐意境、形象和“合尾”的创作手法。 (1)带着问题聆听。这段音乐的意境怎样?描绘了怎样的形象? (2)生回答问题。 (3)师概括总结:这是乐曲的第二段。音乐宁静、幽雅,描绘了夜色朦胧、明月升空的迷人景色。 (4)播放课件:“月上东山”的结尾与主题结尾的对比,体会“合尾”的创作手法。 总结:结尾与主题结尾基本相同,以“合尾”结束。 6、播放课件:欣赏乐曲的第四段“花影层叠”。 (1)带着问题聆听。 这段音乐的的主奏乐器又是什么?音乐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形象? 结尾和前面两段有相同之处吗? (2)生回答问题。 (3)师概括总结:这是乐曲的第四段。在六小

7、节舒缓的音乐后,琵琶华丽地奏出四个节奏急促的华彩乐句,犹如阵阵晚风吹皱一江春水,水中花影随风摇摆、纷乱层叠。 (4)播放课件:前三段结尾对比。特点:前面变化后面相同。 两个或多个乐段前面部分是主题的变奏,最后结束则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这种创作手法叫做“换头合尾”式变奏。 这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在以后的各个乐段中还能听到这种变奏方式。 7、播放课件:欣赏乐曲的第六段“渔歌唱晚”。 (1)带着问题聆听。 在这段音乐中,什么乐器的声音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乐曲后半部分的速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让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结尾是“合尾”吗? (2)生回答问题。 (3)播放课件:师概括总结

8、:这是乐曲的第六段。前半段由箫吹奏出如歌的旋律,配以木鱼的敲击声,别具特色,使音乐更加生动风趣。后半段是乐队合奏,速度加快,音量增强,表现了渔民们满载而归的形象。乐曲以“合尾”结束。 (4)再次欣赏“渔歌唱晚”。学生看谱,在木鱼敲奏的地方用“弹舌”模拟木鱼声。 8、播放课件:欣赏乐曲的第九段“欺乃归舟”。 (1)解释:“歙乃”是一个象声词,表示摇桨时发出的声音。 (2)带着问题聆听:此段音乐的速度,力度有什么变化?请随音乐轻轻点拍。 (3)生回答问题。 (4)师概括总结:这是乐曲的第九段,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旋律由慢到快,由弱到强,描绘了小船向归途划去时欢乐的声浪响彻江面,归舟由远到近的形象。

9、 9、播放课件:欣赏乐曲的第十段“尾声”。 (1)带着问题聆听:透过音乐你看到了什么? (2)生回答问题。 (3)师概括总结:轻舟在远处的江面渐渐消失,春江在苍茫的夜色中显得格外幽静而安详,全曲在轻柔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但却留给人们无穷的回味。 10、课堂巩固:播放课件:展示主旋律乐谱和十段的标题意境 a复听欣赏全曲播放由中央民族管弦乐团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的实况录像,细细品味,要求学生根据音乐意境,体会乐曲所表达的情景和神韵。 b展示乐谱,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看乐谱。总结出整个乐曲的大意。 c师总结;课件展示十段标题意境 11、播放课件:课堂小结:春江花月夜细腻柔美、绮丽多彩的旋律和安谧深幽的意境,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源远流长。此曲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在国际乐坛上也享有崇高的声誉。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万古长存,这是流行歌曲无法比拟的。 相信通过今天的欣赏,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会摆正欣赏流行歌曲与民族音乐的位置,将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12、播放课件:布置作业:a、相互找伙伴玩玩音乐接龙的“鱼咬尾”、“换头合尾”游戏。b、欣赏春节序曲(说出作者、体裁表现形式和思想内容) 14、播放课件:学生在吴碧霞演唱的春江花月夜歌舞声中离开教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