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069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探讨电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电路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相对于文化基础课来说,它更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电路实验,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实验学科,是电路知识的基础和依据。它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巩固电路学的知识,激发我们对电路的学习兴趣。 一、电路理论知识的学习 电路理论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与实际事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理论。电路课程具有特殊的规律性,归纳和总结其规律,并其规律运用到所学的知识中,学习就能事半功倍。 学习电路理论,要求我们能够将实际的电路抽象成电路模型。为了方便对电路的计算和分析,我们一般把实际的元器件简化为理想型元器件。电路理论分析的是决定电路的

2、元器件模型,即理想电阻、电容和电感,掌握了这些元器件的伏安特性,就能很好的解决后续的问题。 在掌握好了元器件的伏安特性关系后,遵循电路所要遵守的基本约束即基本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在以上基础上应用电路中的主要原理、定理,即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等,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可以通过将复杂电路等效变换为简单电路,简化分析和计算。所谓等效即在不影响所需计算分析的情况下对外电路等效。 在分析计算正弦交流电路时,为了简化计算,把正弦电压、电流用相量表示,每个元器件用复数形式表示,则运用在直流电路中的方法和定理同样适用于交流电路。这样可将直流电路和正弦交流电路对比分析,将知识点融会贯通。 二、电路实

3、验的学习 掌握电路工作原理,能够看懂电路图。了解故障分析理论和检查方法,面对不同的故障现象,都能够做到有思路、有方法、能下手。具备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实践中巩固学到的理论知识。 首先,预习并掌握实验的内容。先弄懂实验的原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把实验做好做细。其次,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学习和研究预习报告,并进行初步的实验数据的估计和实验步骤的演练,这样才能在实验时做到胸有成竹,做到了然于心。 电路实验是一个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平台,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提高了我们对于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且能够很好解决理论的学习中存在

4、的一些知识盲点。对于团队协作与待人处事方面,实验让我们懂得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教导我们以谦虚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队友,提高了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验过程中积极的讨论、理性的争辩、课后的总结,可以很好的掌握知识点。 三、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 1.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认识体。师生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此,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学习必须匹配。要针对其特点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的获取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即: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及其规律

5、,为实践服务。要根据每次教学的经验认真改进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启迪学生思维,加强技能训练。 2.新、旧知识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知识,不断地扩大原有知识范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而要复习巩固旧的知识,如元器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是我们都很熟悉的知识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若运用在交流电路中,应该要注意哪些地方,这都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加强的地方。在理论学习时,先仔细讲解了该知识点的要点,再强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最后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加深对此内容的认识。 3.“难与易”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明了化,以便使学生学习的更快,掌握的更好。如

6、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和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叠加在一起为一阶电路的全响应。若按照一般思路,解这样的题型是比较复杂的。若采用一阶电路的三要素分析法,则能快速的求解出该类题型。这是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难懂,比较复杂的地方,一般将问题拆开了讲解,这样就可以简化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可以采用不同的思路来解决。同一个题目,采用多种方法来求解,尽可能的做到举一反三。以“新”的知识方法牵动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实验课中要把握和体现一个“动”字。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动手操作,反复动手联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强调学生写好实验报告,认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在复习时要把握一个“串”字,教师把所学习的知识串联起来,这样可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总之,理论与实际要紧密结合,突出技能培养,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