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1874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张考查卷引发的思考2016年6月底,我市五年级语文期末考查卷发下来后,教师一片哗然! 我仔细分析了这张考查卷,这张考查卷里很少有死读死记的文本内容,更多的是语文活用,特别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表现,语文综合素养的彰显,如果平时老师能重视语文综合性学习,那么这张考查卷一点难度也没有。 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语文课堂内外部的整合。由于它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特别重视,所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正式把“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方式提出来,加以强调。这顺应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素质教育深入实施的必然要求,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重大突破,具有深

2、远的历史意义。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展,在农村小学,却不容乐观!(在语文群联盟中哇哇直叫的基本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 一、农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2016年7月,我就“语文综合性学习”问题对78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对300名农村小学的在校学生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情况如下: 1.概念理解 他们45%知道综合性学习这个概念,88%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 2.学习方法 你在综合性学习时做了些什么时,回答最多的是查资料,最不愿做或是没有做的是调查、访问、实验、撰写报告。 3.学习重要性 你认为综合性学

3、习是否重要时,有93%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因为教师不做书面考试,家长不关心这类活动。 4.学习的好处 21%的学生认为能扩大知识面,能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分别有10%左右的同学谈到,使自己的胆量增大、自信心增强、头脑灵活、有了经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跟多学生是不知道。 二、调查反馈显示的问题 1.认识不到位 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学习只是拼音、识字、阅读、作文,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补充,是附属,可学可不学,淡化和削弱了综合性学习应该作为“必修”的地位。 2.指导不得法 过于依赖语文课本,将教材中的内容作为学习开展的唯一,有老师感感觉这些内容和农村学生的现实状况有一定距离,并不十分恰

4、当,缺乏课程开发意识,没有联系学生生活,利用农村特色来开发学习资源,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3.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受功利思想影响,认为上级、学校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无从考查,因此不够重视。 二、农村小学综合性学习的实施对策 策略一:解决认识问题 从语文课程设计的角度说,语文综合性学习体现了课程综合化的趋势,是落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语文课程基本理念的重要途径。 课标在“设计思路”里指出,“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在“基本理念”里也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

5、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综合性学习对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新课程的一大亮点。 从课程目标的角度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综合性学习不仅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而且提倡多学科联系、跨领域学习、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尤其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为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提供了有力

6、保障。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说,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把转变学习方式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并把它作为实现其他目标的重要手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而综合性学习,正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课标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策略二:积极拓展学习资源 语文是

7、母语课程,“学习资源的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人才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不同地区都有取之不尽和各具特色的语文资源。当地的自然环境、文物古迹、风俗民情、节日文化都独具魅力、各具神韵。学校、家庭、社区是学习的摇篮,图书、报刊、影视作品是语文学习的宝库。城镇有城镇的的优势,乡村有乡村的长处。城镇文化气氛浓厚,乡村自然资源丰富,况且,城镇的学生向往广袤的大自然,乡村的学生新奇于城镇的繁华,可以凭借多种信息渠道加以互补。 人教版综合性学习的编排内容大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二年级隐性的综合性学习。(这一阶段没有专题设置综合性学习,它主要渗透在语文练习中。 一上以“

8、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的形式呈现;例如自己去吧一课课后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最近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仅限于简单的交流。一下和二上通过“展示台”的形式呈现。二下则通过“展示台”和“宽带网”两种形式呈现。 第二阶段:三四年级小综合学习。每学期安排安排两次,一般前半学期一次,后半学期一次。 第三阶段:五六年级小+大综合性学习。五六年级前三个学期,每个学期安排一次小综合学习,一次大综合学习;六下仅安排一次大综合学习。 但从第二阶段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学习”,整个小学阶段共编排设置了11次小综合,4次大综合。具体分布情况如下: 小综合: 第一次(三上第一单元第5页):记录自己

9、的课余生活 第二次(三上第五单元第70页):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第三次(三下第二单元第21页):调查周围环境 第四次(三下第五单元第78页):回忆、了解父母关爱自己的事情,并想想自己该怎样对待父母。 第五次(四上第三单元45页):读童话、讲童话、编童话、演童话 第六次(四上第七单元125页):回忆自己的成长故事,了解别人的成长故事。 第七次(四下第三单元38页):大自然的启示 第八次(四下第六单元103页):走进田园,热爱乡村 第九次(五上第一单元第5页):读书的快乐 第十次(五下第三单元49页):感受语言的魅力 第十一次(六上第二单元21页):热爱、赞美、歌唱、报效祖国 大综合: 第一次

10、(五上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 第二次(五下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 第三次(六上第六单元):轻叩诗歌大门 第四次(六下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 从内容的编排中,我们不难看出根本没有地域性的差异,只是在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有的老师认为所处环境经济文化较为落后,农村学生没有城市学生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知识内存,开展综合学习太困难了,其实是对语文学习资源开发利用得不够。如走进信息世界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不少农村教师都认为,我们农村没有电脑,怎么了解信息?其实,你仔细钻研教材会发现,这里的信息绝不仅仅是指网络信息,它的涵盖面十分宽泛。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生活在信息世界里。因为看到的一切、听到的

11、一切,感受到的一切都是信息。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渠道搜集信息,感受信息传递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再比如遨游汉字王国,为了更多的了解汉字的神奇有趣,城市孩子可以上网、去书店等查阅资料,但农村孩子也有丰富的资源,比如搜集方言俚语,感受不同语音的趣味;比如搜集农谚,感受乡土语言富含的哲理等。有没有资源可利用,不再有没有,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挖掘。 策略三: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一个学生语文学得好坏,不能看一张试卷所取得的分数,而应该看这个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语文的综合性学习成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表现。那么如何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呢? 由于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语文课程的评价主要是通过

12、考试、考查、考核等手段,以成绩论优劣,从学生中选拔所谓“尖子生”,评价已成为事实上的“选拔”,学习好就是样样好,以偏盖全。而语文新课程里评价则认为,评价的最终目的在于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更好地发展服务,体现教学以“育人为本”的理念,改变过去从高分到低分给学生“排名次”的做法,从而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保证学生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评价应侧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要注重使其形成综合素质,而不能侧重于看学习结果。既要注重学生的量化成绩指标,又要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过程中,看学生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如何,参与的积极性如何,探究的能动性如何,以及方法的科学性如何等等,从上述几个层面来综

13、合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像语文档案袋之类的评价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传统的评价有一个较明显的欠缺,即把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排斥在评价体系之外,仅作为“旁观者”或“局外人”,具体评价由教师一个人来完成,而新的评价理念则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和民主性,即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同时,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考查卷处处体现。不管是基础知识考查还是阅读分析解答,不管是文本内容再现还是作文主题安排,都应该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比如小学五年级考查卷安排的“让学生写一则广告词”,六年级考查卷安排的这样一道题:“有粮食不卖给八路军吃”这句话,有人认为是给八路军吃;有人认为不给八路军吃。请写出为什么?等等题目,都能很好的体现语文课表中的基本理念。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真开展,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也该利用特有的资料,积极认真的开展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