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2406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时,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现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中的体会。学困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决定学困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培养与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这对进一步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别是在七年级,学生可塑性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培养

2、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联系实际,激发动机 七年级学生刚离开小学,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都有较强烈的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笔者在上第一节课时没有直接进入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想一想、讲一讲生活中的数学以及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人类从蛮荒时代的结绳计数,到如今用电子计算机指挥宇宙飞船航行,任何时候都受到数学的恩惠和影响,如高耸入云的建筑物、海洋石油钻井平台、人造地球卫星等,都是人类数学智慧的结晶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出示相关的图片,介绍几位数学家,让学生们知道,学好数学就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原本感到抽象、枯燥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那么近、那么形象,课堂中学生的反应出乎笔者的预料,每位学生都变得那么活跃,他们对于数学似乎一下子就有了浓厚的兴趣,这就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这堂课教师拘泥于课本,直接严肃地讲授“自然数、分数”这些知识,课堂气氛就会十分沉闷,学生往往感到索然无味。相反,如果教师让学生自己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就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同时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

4、、融入情感,培养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师生关系要突出一个“情”字。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徒”,其意是突出师生情,要求师生关系达到十分默契的状态。上课时,教师要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到为人师表,给学生一种庄重大方、积极向上的感觉,同时,还要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可信赖的师长、可亲近的朋友,由此营造愉快的教学气氛,使课堂交际轻松而愉快。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定会大胆发言,勇于质疑。比如,在笔者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发现该生是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重视不够,而不能专心投入到学习中。为此,笔者经常使用“不错”、“很好

5、”来表扬他,并帮助他定下学习目标,慢慢地,他的成绩就有了显著的提高。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运用激励性语言进行体贴与督促,用居里夫人的名言“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来激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掌握知识。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看准时机及时给予表扬与肯定,运用多种激趣手段进行教育教学,学生定会使出浑身解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的行列中,久而久之,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逐步得到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最反感的是“拖课”、“乱批评”,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失误或教学内容安排不恰当,都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对教师的不信任。反之,教师如能对相关知识设疑、渐进,对例题设置必要的台阶或障碍,

6、都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以有理数的乘方的教学片段为例: 情景:将一根绳子对折剪断,再对折剪断。 (1)问题一:若剪5次,会得到多少根绳子?问题二:如果剪 次会得到多少根绳子?能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吗? (2)算一算: 故事A:一根面条,把两头合在一起,拉伸,反复7次,能拉出128根细面条。 故事B:一张厚度为0.1mm的纸,将它对折20次后,比30层楼还要高。 故事C:用一根能绕地球赤道一圈的长绳,连续对折26次后,每段绳子小于1米。 一个个有价值的“支架”,使学生掌握了乘方,发展了数感。像这类习题能寓趣味性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中,一般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调动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

7、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 三、合理布局,培养能力 1.作业量合理。随着学习兴趣的普遍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一般都能独立完成,于是教师对作业的难易程度及作业量也应作合理安排、严格控制。事实上,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避免“题海战术”,教师就应以“题海战术”来备课,精选例题和习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趣,学得灵活、全面。此外,合理精选和控制作业量,还涉及到学生作业中易错习题的筛选整理。编写的习题应考虑落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难易程度的平衡,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2.教学进度合理。七年级新生入学考试成绩一般均能达到优良,笔者认为,搞“难题摸底”给学生“下马威”的做法,只

8、会挫伤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部分基础一般的同学情绪压抑,从而加速分化的出现。为此,七年级数学教学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从非负数引进负数,完成有理数运算的教学进放慢。 (2)整式加减的教学进度放慢。 (3)初一平面几何入门教学,使学生逐步从数式运算过渡到对图形分析的教学进度放慢。 对于上述基础章节,还需根据教材特点分阶段、按单元编写知识覆盖面广,能力要求恰当的形成性测试题。尽量做到按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考察学生,逐个分析过关,使各类不同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反映出自己的最佳成绩以及薄弱环节,为有针对性地对个别中、差同学辅导、点拨提供一定的依据。 实践证明,有理数运算、整式

9、加减运算教学进度的放慢,赢得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进度的飞跃,几何入门教学的慢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大有帮助,可赢得三角形等推理论证教学进度的加快。由于先慢后快的教学安排比较适合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能使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时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快慢恰当,同时增补有一定难度的课外习题,可有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心辅导,培养自信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精神是教育部门早已倡导的。一位教育家说:“只教给人知识而没有教给人自信的教育称不上成功的教育,知识有老化的时候,自信却能让心灵永不老化。”自信是为青少年导航的灯塔,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为培养学生的自信肩负重

10、要的责任,要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呐喊助威。那么,什么是自信呢?自信就是一个人自己相信自己的心理,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心理,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肯定。居里夫人说:“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由此看来,自信心对一个人的成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教育环境等存在较大差异,他们在开始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容易出现不明显的分化。分化的起始点是作业错误增加,分化的现象是学生上课注意力的分散以及互相抄袭作业,分化的标志是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因此,在教学中要缩小两极分化。实践证明,个别辅导的效果明显优于集体辅导,究其原因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由于教师的关心、点拨,他们能感受到教师

11、的温暖,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调动了学好数学的非智力因素情感、兴趣,且能直接点拨在知识的关键上,从而使辅导的效果明显。与此相反,在班级集体辅导中,学困生就难以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和关心,由于心理上的冷落感阴影,难免会导致越学越差。 五、注重学法,培养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出现两极分化的非智力因素还有不良学习习惯等。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光靠批评是很难奏效的,只有及时点拨,防微杜渐,对其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并逐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内在的非智力因素,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材以“指导教法,渗透学法”的思想,在每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其独具匠心、面目一新,宗旨是设法使学生学有趣、学有法、学有得,同时

12、对教师的教法提出了高标准、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兴趣教学入手,侧重于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1.培养阅读习惯。具体方法是阅读前出示阅读题,如教学“角与角的度量”时,可出示阅读题:我们以前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长短,那我们用什么来度量角的大小呢?角的表示方法有几种?表示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阅读完毕,或通过提问、或以评估的形式来检查阅读效果,或有计划地组织学习小组以讨论的形式探讨阅读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找出问题,并不失时机地表扬在阅读中有进步、有成绩的学生,使之获得成功之喜悦,从而产生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 2.培养讨论的习惯。教师通过有针对性、合理性的提问,引发学生进入教学所创设的教

13、学情境,引发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逐步培养思维能力和讨论的习惯。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或需要分类讨论的问题,如在教学“绝对值”、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就有很多需要分类讨论的题目。此外,在探索规律这一节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导学生三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归纳出相应的方法和规律。 3.培养观察能力。学生往往对图形、实验的观察特别感兴趣,缺点是思维被动、目的不明确,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有的放矢、积极主动地去观察。可采取边观察、边提问、边引导学生对变化原因、条件、结果进行讨论的方法,也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较熟悉的环境中去观察。如在教学“平行”前,笔者就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现实生活中有关

14、于平行的实物,上新课时着重提问几个学生,并根据他们观察、分析的情况逐步导出平行及其性质。这样能使学生体会观察所带来的收获与兴奋,使之自觉养成观察的习惯。 4.培养小结习惯。根据新教材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或让学生上讲台进行小结评比,或以板报的形式张贴几个学生的小结,或在课余时间对互帮互助小组双方的小结进行评比,从章节、小节慢慢过渡到课时小结。由于笔者平时经常强调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小结,这就使他们的记忆效果明显,认识结构清晰,学过的知识不易遗忘。教学实践表明,只有正确的学法指导,才能使学生站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实现学有所获,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保持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总之,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能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又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进一步开发与培养,将对数学教学改革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和拔尖数学人才的教学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