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221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如何具体实践 在素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现代教育技术不断革新,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本文试图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的一些偏差或误区,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应改变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2、,有目的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其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但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 “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二、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转

3、变自己的角色定位。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背离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要求。 三、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习 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实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

4、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多媒体和粉笔教学相结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而有的老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老师制作课件图画晃动频

5、繁,使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粉笔、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五、经常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常有教师重视课堂教学后记,把教师本人的教学实施过程与教学设计相比较,描述课堂中出现的异常、与教学目标的状况差异,以及今后需改善之处,把课后体会混同于教学反思。其实这只是教学反思的一个方面,有专家提出“反思就是行为主体对自身、对实践活动过程及相关的主体认识的再认识”。需明确的是真正的反思,不仅要对我们采取的那些教育或教学行为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而且要对支配这些行为的潜在的教学观念进行重新认识

6、。本次课改也是教育思想的“启蒙运动”,教师不再是“习题的讲解者”,作为课程建设者的教师,案桌上除了数学习题集,还应添置的是理念和理论。 六、创建多样的课堂评价方式 新课标指出:“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小组活动、自我评价及日常观察等多种方法结合。”数学学习评价多样化,评价形式要求通过“评分评语”形式呈现,而现实的升学压力和教育功利性,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基本素养的培养,“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不考,不教”成为课堂主旋律。更关注中考命题走向、题型分值,而对全新的中考命题新框架、新思路、新亮点,部分教师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细致深入的专业化研究。 要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转化为实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精研、精思,方能晓其义、识其神。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的研讨交流,让课堂教学与研究“共生互补”的同时,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而且要从主体认识上找根源,树立“问题意识”,积极实践,找差距,找问题,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真正走进初中数学新课程,为实现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新课程的理想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