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595235 上传时间:2018-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学生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一)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分析 嫉妒心理并非天生就有,而是在后天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青春期是一个自我认定的时期。他们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发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在此期间,他们喜欢同周围人进行比较,开始注意对自己的评价和对别人的评价。同时,他们的自尊心也明显增强。但由于其身心发育的不成熟,他们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自我评价过高,自尊心过强。如果教师、家长引导不力,他们就会误入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境地,人也会逐渐变得虚荣起来。这种唯我独尊、追求虚荣的心理很容易与尊重别人的心理产生冲突。平时当两个人差不多时,这种心理冲突尚不明显,而随着

2、时间的推移,当他人有了长足的进步时,这种唯我独尊的心理就会急剧膨胀,与尊重别人的心理形成尖锐冲突,其嫉妒心理自然也就产生了。 张芳和王义萍(均为化名)是初二年级成绩拔尖的两个学生。她俩是同桌又是朋友,常在一块学习,讨论问题。半期考试后张芳强烈要求班主任换座位,理由是:我比王义萍成绩好,她心里不服气。我认真地帮助她,她却用卑鄙的手段让我半期考败了。王义萍也向班主任诉苦:我家比张芳家条件好,我吃穿讲究点,她却骂我“妖怪精”、“害人精”。 她俩所表理出来的就是嫉妒心理。一般来说,中学生的嫉妒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东方式的“你行,我不让你行”;另一种是西方式的“你行,我比你更行”。但无论哪种嫉妒,从本质

3、来说并没有多大差别,都是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同宽宏大量、奋发进取等健康人格是格格不入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嫉妒是一种心理病态,是见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如才华、财富、相貌)胜过自己时,产生的一种由羡慕转为嫉恨的情感,是一种既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又不能全面评价他人的不良心理反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下面几种类型的学生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1.虚荣心强的学生。这类学生爱表现自己,过分关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当别人取代自己的位置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2.独占欲很强的学生。这类学生恨不得将所有的好事(荣誉、成绩、表扬等)都揽在自己身上,哪怕他人得到一点,内心就不舒服。 3.耽于幻想的学生

4、。这类学生发现别人比自己强时,不是努力去赶上别人,而是在想象中安慰自己。当现实无情地击破他们的幻想时,便会产生嫉妒心理。 4.幼稚、不成熟的学生。这类学生虽然已进入中学,但“心理年龄”仍处于“儿童期”。他们不能全面地看问题,经常走极端,却又不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嫉妒心理。 嫉妒这种心理现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第一,嫉妒会使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与好嫉妒的人共处,很难真诚,很难持久。第二,嫉妒的突出表现就是中伤别人、损害别人的自尊心,打击别人的进步,不利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第三,嫉妒不仅危害别人,也危害自己。倘若一名中学生长期处在嫉妒的心境之中,那么

5、他就会在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压抑感,给自己造成莫大的痛苦。有人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蛀虫、人格的白蚁,这句话里就包含了嫉妒种种危害。 (二)对策 当学生产生嫉妒心理时不必紧张,只要弄清病根对症下药,是不难解决的。笔者从教多年,总结出以下几点拙见: 1.多与学生谈心,取得信任。亲其师才能信其教。作为老师要多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其内心的真实心态与想法。然后对症下药,因人施教,跟他们交朋友、做知己,跟他们谈理想、谈人生,在潜移默化中教他们如何交友,怎样做人,要有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决心,要有正视自己缺点的勇气,要有完善自己的信心。 2.多给予指导帮助。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后,还应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在困难时能得到及时的引导,不至于产生无助之感而灰心丧气,进而诱发不正常的心态。 3.开展多种活动找回自信。学校、班级要举行丰富多采的课余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其特长,在活动中拥有成就感,树立自信心,使其看到自身的长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