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22556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编者按: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收集发布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声音的产生与传播随堂练习题随堂练习1.声音是靠物体的_产生的,声音能在_、_、_物质中传播,但不能在_中传播.2.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_而产生的,并经_传入人耳.3.如图3-1-5所示,图甲为人敲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鼓声,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图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依赖于_.4.钓鱼时不能大声喧哗,因为鱼听到人声就会被吓走,这说明_.5.如图,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泡沫塑料接触发声的叉股时,泡沫球会被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物体都在_

2、.这个实验利用泡沫塑料被音叉弹开是为了:_。6.东城小学的同学敲锣打鼓列队欢送新兵入伍,这锣声、鼓声是由于锣面和鼓面的_产生的,再通过_向四周传播开来.7.夜晚,进行侦察的侦察员为了及早发现情况,常将耳朵贴在大地上倾听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气体传播得_.8.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米/秒.9.通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靠_传播的.10.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而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声音的产生于传播练习题一、填空题1.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发声体的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3、是_ m/s.3.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4.甲乙两个同学研究声音的传播现象,甲同学把耳朵贴在一根很长的钢管上,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敲了一下,甲同学能够听到_次敲击声.5.你知道超音速飞机吗?按常温下声音的传播速度计算,超音速飞机的速度至少应大于_ km/h.6.声音要靠_传播,某同学测出声音在空气中2 s的时间内传播的距离是690 m,由此他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m/s.7.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不能传声.二、选择题8.(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

4、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9.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传播速度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铝、海水、空气 B. 铝、空气、海水C.空气 、铝、海水 D.空气、海水、铝10.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11.当气温是15 时,你要想听到自己的回声,你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A.340 m B.170 m C. 34 m D. 17 m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教室里讲话时听

5、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听到发令枪响时开始计时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D.声音能够在任何物体中传播三、计算题13.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14.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 m/s)15.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使两只船在水中相距17 km.一只船上的学生将一个发声体放入水中,当发声体发声的同时,船上的灯闪亮;另一只船上的学生在水里放一个听声器,他们看到灯闪亮后经过11 s收到了发声体的声音.请问他们测出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16.某司机驾驶汽车穿过山洞后以54 km/h的速度向远离高山的方向驶去,司机在鸣笛4 s后听到了鸣笛的回声.问此时汽车离高山的距离有多远?查字典物理网初中频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