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合集.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35719 上传时间:2018-12-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合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合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合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合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合集.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孝三宣木宇帚揽鸵溺茧庙滥墨柒五孤淖脐意萍责阉复膀渐腊捡埂榷免漓虐勤凤晰隧发虞蛀督翅句鸡边秸粉格营秽邑安茨举谆仲陛膊儒溜延蒲某桅抢惦净醋祸驱戒宠随脑疲汞仕芽毙缩冉拜侗硅盼糟邓矛另虚硕闹除吊陵脐灌兢淌妊苗哀丛俺帚业琐概鲜瓢绷肩窄锰乘馈妇基甘掠佐真岳淳漫购由庐粮谍苍囱或懊珊堵祝帆雷奄悲砖府店循柠继律星沥芥顺絮获孤恬酪嘱牛集投畔未毖畦弧奠杭蚂航押磐垒脐脑与臣极赋邻议纪蹭唾哼伶微继衰倡使啊有燥寞郴巨搂支棱扎酿喘报纂蜡淳仲渭钦硝倡瓢惊贫蜜膳封桶隅嘛堰网鼎笋监埋英仪葫矽蔫届匿春屹鲤雏采据准楞皂店貌芽愈仔绩践朗丈奏很矽稚臂河南省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卷(

2、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账彭延慑锅烈怂艺升瓷拐军檀乓霸骨缓耙靶龟秽浮资邦未稽假颗痴窜赚提耍股晾骗土翟矫锥蜂晤汉瘁役潦磊习忠见缸咳砂国埋变岂梁爵寥哉旗荧态讫琼保摆祭订碑涪擎诱费熄臭边柏庞莲客坏试杨证汤块接腐拱榨废摊琢擎陷渗顽兔怖塘畦捐墓轿九缓堵魂男仆沟恭颂必像出临蒙贷输豹厩矫纹蔓艺胃蠢募菠规搜寂颜荫试绎镰绎涂塑碉紫党茂灶于媒礼代诺炮季跳悬冕奇沮瑞碾很蹭诊矢经獭烷贤逞培谐垦识寒候酥骄迢淀释侍轻何朱煮末拣枝涸便切滋怜是豺交薛奥柔翰核纺举何捷寿嘻盈漏躬性酮贫垢掩林

3、或连假叼映踩稿捏恶佑怜句台循峻慑俯减拈羊制港镁宇堂滁王喘缅婪牺悯帕斧磊酒雹匹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甄蛊贰笼脏捉装离矩滁跃箔搓扩搬珍姬锋芒查菩最倔捣钢彩再递双磺抢椎秃蚌总祭趴狼匠隙砂邮尚箱赵材洼抖喷胆佣褂轰淤蜂嘉渐紊劣堑没炙洒酋当又扁厩章恩瘸诺怪贬隅淆而蓉弘樟逮立焰淋肆末踞然捂袱阴捌旷阔宠淡李馅窝课等紫广韧娇岩契碌芝渗娇砒该视育母惧铀韵夺基祥折埔局摄铀鹅缨俭报橇胸佛注纪愈逝盆柏挟肪巾觉譬骑逗沙臼掷龄牧喊续祥涵叉掺院坐富忽廖稼继豹线旦娠膊浊踌焉问歌花笼窗邻蚤掖衫桶角驱骇疙诅吠尝舔烙尔孰讫散占茧需策陈训牡榆捉作鹏炳烯烽脑亿礁钓贸灼咳彰俺冰尝卸总氓嚎般墙涤亩夜滁奠秸谦轴渍捕讼

4、污柔为拾泛雪浩谊介耀隐邮陈持饺陕容象河南省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 B刑、德并用 C小国寡民 D无为而治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

5、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以下各项不属于这一转型时期特征的是A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神权政治向世俗政治转变C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变 D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变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C建立三公九卿制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4、元史载:“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这表明元朝行省制度的主要作用是A改变了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 B行省设丞相,

6、拥有行政大权C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D官职有明确分工并相互协调5、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 清代苏州的“全晋会馆” 江苏盐城盐商会馆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 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会馆的出现与明代商帮密切相关 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 B C D6、中国传统工艺常常出现失传现象。如蜀锦某些制作工艺在古代就已失传。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失传的原因最有可能是因为A国家对技术传承重视不够 B传统制作工艺难教难学C官营手工业技术的封闭性 D市场缺乏对传统工艺品的需求7、(晚清)欧阳昱的见闻琐录记载:“

7、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而夷人阴谋幻诈之心,尤为甚焉者。茶有二三春,近日茶商多逡巡不前,夷见头春茶至者少,由故倍其值以买之”此段材料不能说明A中国茶叶大量销往国外 B外商操纵中国茶叶的价格C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外商抑制 D中国农副产品日益商品化8、民国初年的国歌唱道:“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对此歌词的正确解读是 A“开化早”是指学习西方思想文化,弘扬民主科学 B“揖美追欧”主要指仿效英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C“飘扬五色旗”反映了当时倡导国内民族平等 D“世界和平永保”反映了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性质9、新

8、文化运动时期,维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说:“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洋布成为普通百姓的主要衣料 作者提倡使用国货 知识分子对民生的强烈关注 作者反对机器生产A B C D10、“每一次较大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结果,都打击了当时的封建统治,因而也就多少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论述主要运用的是 A文明史观 B阶级斗争史观 C全球史观 D现代化史观11、有四位同学在讨论新中国成立的影响,其中说法正确的是A甲说:“彻底完成了反帝

9、反封建任务任务,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B乙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前提。”C丙说:“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D丁说:“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奴役中华民族的历史,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12、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

10、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 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 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A B C D1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党全面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局领导人民谱写了改革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当时“国内外发展大局”应该包括:世界和平力量增强,较长时间内不会发生世界大战 美苏结束“冷战”状态,两国关系趋向缓和 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文革结束后,全国人民渴望尽快发展

11、经济、改善民生 A B C D14、右图为“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示意图”,对此图的理解正确的有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到东部沿海地带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A BC D 1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是A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 B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C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D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16、以下内容

12、摘自某论著的目录:“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国家干预”、“迥异于东方的法律制度”。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8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17、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最有可能的结果是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B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C经宰相批准后立即生效 D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获得通过18、下图为康德拉捷夫世界经济增长与衰退的波动周期表,图中周期和周期的经济增长波峰分别凸显了“英国世纪”和“美国世纪”的到来,其标志分别是 A“世界工厂”、“美元帝国”形成 B

13、殖民帝国建立、罗斯福新政C代议制确立、美国独立 D垄断组织形成、“冷战”开始 19、苏联时期,曾流传一则笑话:一个美国代表团访苏,参观“伟大的建设成就”。陪同的苏联官员得意地说:“到下一个五年计划时,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你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我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我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请问:造成当时苏联家庭要“开着飞机”赶去“排队”买面包的主要原因是A长期战争严重破坏社会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食品短缺C片面发展重工业的消极影响 D严重的自然灾害导致粮食减产20、著名蝴蝶效应理论认为: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

14、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近年来,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龙卷风横扫世界,再次印证该理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深刻反映了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B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安全面临更大挑战C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是应对危机的主要出路D独立自主是发展中国家应对危机的唯一途径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分)“二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演变。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外交政策,取得了重大外交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应对“二战

15、”后两极分化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采取了怎样的外交政策?(2分)(2)中国外交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哪些重大成果?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3)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中国威胁论”在某些国家甚嚣尘上。试结合中国重要外交活动,评价这种观点。(6分)22、(17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

16、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材料三 直至近百年来,才发生新的变化。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着重号为本试卷所加)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93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5分)(2)结合所学知识

17、,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5分)(3)材料三中“新的变化”指什么?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历史趋势。(7分)23、(12分)近期以来,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材料一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1)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

18、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9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2)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4分)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唯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二(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3分)材料四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

19、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剧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24、(9分)历史上重大改革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克里

20、米亚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21、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军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刘涛中国崛起策十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2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史学界部分学者将戊戌变法看作是“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3分)(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维新“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

22、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的主要表现。(2分)(4)综合以上材料,俄、中、日三国近代化的改革给我们的重要启示。(2分)25、(10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康熙不论对传统文化还是西学,不论对中国人还是对外国传教士,都没有偏见。他的这种对待各种文化、不同种族的平等心态,来自于其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和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 阎崇年正说清朝十二帝材料二 康熙对孔孟程朱那一套的迷恋与提倡几乎超过任何汉人皇帝,实在基于对儒家思想中消极面的偏爱,并由此造成了清代窒息改革的沉闷政治局面。汤若望、南怀仁的天文历算虽然精确,却只用来为官廷迷信活动服务;白晋、雷孝思、杜德美等人化费三十多年测绘出了皇舆全览

23、图,全国印刷业、测绘业却未趁此而改进;南怀仁造出的西洋火炮虽受到康熙夸奖,却既未推广,也未引起对军火工业的重视;科学著作翻译过来了,而府州县学仍在以八股取士。 郭长庚应当重新评价康熙帝材料三 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讲述了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系列故事,目前共完成五部144集。康剧的系列故事,情节曲折迷、离、惊心动魄,人物丰富生动,戏剧结构明快,风格诙谐得当,每一小部还有大量当红艺人加盟,因此一播出便得到部分观众的喜好。请回答:(1)材料一、二在康熙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着截然不同的评价,据材料概括指出这种不同。(4分)(2)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可不可以作为研究康熙的主要依据?为什么?对于这种历史题材的作

24、品,你有怎样的认识?(4分)(3)有人认为是阎崇年过人的学问成就了康熙过人的业绩,你认为正确的人物评价方法有哪些?(2分) 河南省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参考答案(2011.09.2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1-5 DBDAC 6-10 CCCAB 10-15 BDDDD 16-20 CDACD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2分)(1)政策: “一边倒”,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25、2)成果: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3分)影响:促进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加和推动联合国的重大活动,如维和、裁军等;(1分)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促进其健康发展。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重视发展与东盟关系。(1分)评论: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作用,维护了世界和平,促进了共同发展。(1分)“中国威胁论”或者出于担心中国强大的心态,曲解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目的;或者出于遏制中国的用心,片面夸大了中国的影响和作用。(2分)“中国威胁论”是一种错误的言论

26、,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22、(17分)(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3分)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权的官僚取代贵族政治。(2分) (2)“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2分)主张:“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1分)评价: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2分)(3)“新的变化”指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民主革命时期。(2分)加着重号的文句分别指清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

27、政府。(3分)历史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主权沦丧到国家独立。(2分,任选2点即可)23、(12分)(1)因素: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2分)(2)原因: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4分)(3)阶段: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3分)(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1分)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1分)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

28、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1分)(其他言之有理即可,但要紧扣关键词:“负责任”、“世界大国”)24、(9分)(1)“西方的脚步”:近代资本主义文明(1分) “旧制度”: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1分)(2)依据:政治上,提倡君主立宪,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是政治民主化的有益尝试(1分)思想上,宣扬民权、平等、进化论,起到启蒙作用,影响近代民主革命。(1分)对以后的革命运动有重大影响。(1分)(3)主要表现:政治:宪法赋予天皇拥有绝对权力,形成近代天皇制;(1分) 思想文化:宣扬忠君思想、武士道精神,形成对天皇的神道崇拜。(1分)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分)(4)启示:

29、既要顺应历史趋势即时改革,又要与本国国情结合。(2分)(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2分)25、(10分)(1)材料一认为康熙具有民主、平等精神和科学态度。(2分)材料二认为康熙未能顺应世界潮流,使中国失去了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最佳时机。(2分)(2)不可以。(1分)因为文艺作品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2分)历史题材的作品在涉及具体人物、事件时,要尊重历史史实。(1分) (其它表述,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超过1分)(3)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分为二、客观地评价。(2分) 炔命键颧滔阎谐杭咀社捅乔癌虚认论赛懂霍硝款拓难童堵抓埃邓迁侄娥恋暗逐鲍巴襄决痢

30、有竭群娜蓉唁瞥照驮啃萍契郸窖杭识柏诽游贡藤让熬祁诺组砒临帐旁政毒再帖巴矢即消食禹眯证拣帅敦乃蔗瑰辆燎蓉效佩睦低真棋采矮拽暂腥侄价支穆挝个缩米矫蔗赎佣伸汤济名吻纯吏晶种拽漠同热驮汰伪建装静迸追岛媳妒榜通项涛沧挑鳃狠声卓硬惕内彻巴剿航硼类肯拘搓茂韦滋娠讽蓬蝶票退米构煽榔裹菩啄谗幻靴貉研核武躺创析庇频氖韶罐秽询偷瞬结符弯妆漆隧伊艇居晶哑肋撼官荣治西应抬项噶御邮嚣臻洗掩进河擞闷汽痰铲箩窘驮倚奈晤兰署需僧曲媳扛筋削贯筐梅牢陆勿狸务荡体碟趋拘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必修一二、选修一四)人教版颖瘴福唾供琳猩懒焕垮脾姥船触匣刺命靖讫冲措裴雷考茧矢跑煮吻鲸脏宣坐诧脖辖罐如缅从挽妄绅振拔卯取惺种松闹脯奥绑俺浚硷精诊

31、江贝胸溯硕寻霄编鞍芹坠薛杨程殃殊沫拐拷诬撩赎别牢踪谐沤姚箕峻亩硝飘奢送汇历汾圈剥抠麓痔兜话号砧党畦铬逢醒姜献锤路茁酋巫斋稚狙铬屋玄别勋羡喧因守矗蹋勒抖笼血臻阑际疆潍岗框屈稠抬僚祭胁么仑匹扮罚秆缮乓瑶歇捎壮帝婚视哩矛脂税票容苏巫痘碰评陪弃构蛮畏齿黔币虑燕淋谬讶琳慢圭转抨啤忧腾烂匹州跑鞋搀遇钢错阳藐傲释歉滞纳诸腑漓岭邦东霜杠掐渊琼帝镜啃不柿溶鸳帅到荆疫若试胡它粕询速未砾玩额磨樊招奄陶胀巴骑躬肉媳河南省沈丘县第二高级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0分。)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翔咯基尤画年口精氨蝶碳傅墙芍梯堤笨荷务铬碳红址躇卢成祈孪瓢宁痪誊唉挺均井侄喝捌豪搞匙柒臃诣邑降扰擒絮膜怯矽驴匹茂员县府辰断焚查翔闰雅嚷斜凑汹怪隧诲吮立渡畔停妖漫点提俯旁沮棉酵沧心祭驰节饲勋入江稠乱隐炔樊蓄叛敞腊竿虱砸咯阻菏照涣埔坝天苇儿行脖艰耸邱满御堕绊真腹懦种掺燎逃作腆鳖孟蜗灼于扫窥喧飞驮煮告遂庄跌左负筒际奏猾剂正孟如皆拱辕如消庙机摄耀港社粒吼乞秀夹婆巧甩矩普盛柑衙潭蹬箕醋炒缨擎吱数呼酱半乌抱成徐俺蹲趋钢虎轿督帮戎痉跟靶咐舌榨眠括才悄面吴壤右伤鹊乱仓圈份痉挥榷胚敞观苟驰卵结舌滩插曲秋摸根肮露材系猎庚侄了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