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42863 上传时间:2018-12-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一章中的“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抽象难懂的典型演示实验内容,传统的教法是利用实验室中现有的仪器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得结论,从而节省出大量时间进行公式应用的强化训练。这样,学生不是亲自动手,实验基本流于形式,学生不能真正明白结论,只是停留在死记原理内容,生搬硬用公式的水平。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注重知识的生成过程,现将科学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过程总结如下:1结合上节所学,设里教学情景,自然引入教师事先准备一个盛适量水的透明大玻璃筒,依次放入一漂浮的木块、一悬浮物(可用一盛水扎口彩色薄膜袋)和一下沉的石块,然后依次提问学生:

2、如何能测出它们受到的浮力呢?生:漂浮与悬浮物可以事先用测力计测出它们的重力,然后据F浮=G物得出浮力。下沉石块也借助测力计,利用F浮=G-F求出浮力。(教师同时做好板书:1、F浮=G浮2、F浮=G-F)师:如果没有弹簧测力计,又将如何知道浮力呢?换句话说: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共同探究学习的第二节(板书:阿基米德原理)。2提出问题,分层探究探究一: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讨论并回答)可能与物体重力、密度、体积、形状、液体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等因素有关。师:下面分配一下探究课题(让学生四人组成一实验小组,每小组只探究其中的一个猜想),实验过程中要注意

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分好课题后,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验证。事先教师可在讲台上准备足够的可能用到的仪器:如弹簧测力计、烧杯、量筒、内装细沙的小塑料瓶、细沙、橡皮泥、水、盐水、石块、细线等。经过大约十分钟后,学生实验完成。教师逐组就实验的结论及实验做法进行提问。生1:(物体重力)取一塑料瓶内装细沙封盖后,使其能沉人水中,利用测力计测出浮力,通过改变细沙的多少改变瓶的重力,仍能沉人水中,测出浮力,发现浮力不变,说明浮力与物体重力无关。生2:(物体密度)方法同上面一样,瓶的体积没变,改变内装沙的重力,也就改变了瓶的平均密度。发现浮力与物体密度无关。生3:(物体体积)可取体积不同的石块浸人水中,分别用测

4、力计测出浮力,发现浮力不同,说明浮力与物体体积有关师:让我们再看一下该小组的实验过程(教师演示),当物体挂在测力计下浸人水之前,受浮力多少呢?再注意入水的过程中,浮力的大小是如何变化的呢?这说明浮力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吗?生:应该是与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师:能说一下具体的关系吗?生: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生4:(物体形状)取一橡皮泥,用测力计测出不同形状下浸在水中受到浮力的关系,发现浮力与物体形状无关。生5:(液体密度)借助弹簧测力计,利用公式F浮=G-F,将同一石块分别浸没在水与盐水中,观察F浮大小是否相同。可得结论:浮力与液体密度有关。师:能否将结论说得具体些呢?生5:液体密度越大

5、,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生6:(物体深度)让石块浸没在水中的不同深度,用测力计测出浮力,发现浮力与深度无关。师:通过探究我们发现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液和物体浸在水中的体积有关,浸在水中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有关,如果把液和V排放在一起同学们容易想到哪个物理量呢?生:排开液体的质量m排-=液V排。师:由m排我们会进一步想到G排,那么,浮力的大小F浮与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有何关系呢?(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与猜想,教师展示第二个深究课题)探究二: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有什么关系?为了降低探究的难度,可将问题分成两部分:一是浸没在水中的物体,二是漂浮在水面的物体。给学生约5分种的时

6、间,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师:哪一组的同学能介绍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案呢?生:利用烧杯和垫木制作一磁水杯,将物体挂在测力计下,浸人水中,让溢出的水流人小筒中,用测力计测出小筒中水的重力,根据F浮=G-F求出浮力,然后进行比较。师:很好,该同学讲的实际上是课本上的实验方法,下面请用5分钟的时间仔细阅读课本实验附图,思考实验的具体做法。(看完后教师可根据学校条件,利用flash课件,展示实验的活动画面,降低实验的难度)师:同学们利用实验桌上准备的实验器材,思考如何来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实验的器材做了改装,没有选用传统的木块、石块,而是选用了小塑料瓶,通过改变内装细沙的多少来调整它是漂浮还是下沉,减小了误

7、差。因为选用木块时,体积大了,溢水杯中放不下;体积小了,木块重力很小,V排就很小,误差会很大。此外,一般接水用的带提手的小桶也不容易找到,于是准备了小烧杯接水,把一次性塑料杯用细线拴上提手挂在测力计下,小塑料杯的重力完全可以忽略,再把排开的水倒人小塑料杯,称出G排)学生实验,教师做好巡回指导(大约15分钟时间)。师:看来同学们实验都已完成,哪一组的同学愿意说一下你们的实验数据呢?(学生回答实验数据,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师:通过亲手实验,发现不论物体全部没入还是部分投入都有F浮=G排,这就是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关于浮力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谁能用较准确的语言把这个结论叙述出来呢?生

8、: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师:用完整的公式表达:F浮=G排=液V排。通过这节课我们又学习了浮力的另一种通用的求解方式。对刚才的磁水杯实验,同学们还存在什么疑问吗?生:利用烧杯、垫木制作溢水杯实验时,排开的水总有一部分沿烧杯外壁流到桌面上,导致F浮G排。师:该组同学实验很细心,我们设计的溢水杯虽然简单但有不足之处。现在布置一课外作业:利用生活中的器材,制作一磁水杯,克服上述缺点来精确而简单的完成我们的探究实验,可查阅有关的资料。留给同学们第二个课外作业:在探究F浮与G排的关系时,能不能设计一种不用溢水杯,但更为简单操作易行的方法呢?3小结同学生再次回顾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公式。强调这节课研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