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编 制 说 明(征求意见稿)技术规范编制组二一九年二月IV目 录1 项目背景11.1 任务来源11.2 工作过程32 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现状及问题诊断62.1 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62.1.1 畜禽养殖存档情况62.1.2 畜禽养殖规模化情况62.1.3 畜禽养殖区域分布特征62.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现状72.2.1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影响分析72.2.2 畜禽粪污配套治理设施建设情况92.2.3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现状112.3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现状15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问题诊断162.4.1 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基础薄弱、技术水
2、平低162.4.2 粪污处理技术水平落后、设施建设不规范172.4.3 粪污资源化利用难度大,沼气工程运营效果不佳172.4.4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监管手段有待提升182.4.5 现行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规定,已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需求193 标准制定的必要性203.1 是落实国家更高环保要求及畜禽养殖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203.2 是引领畜禽养殖行业绿色健康发展及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迫切需要213.3 是推动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的必然选择213.4 是细化技术规范要求,满足我省畜禽养殖行业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224 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234.1 指导思想234.2
3、 基本原则234.3 编制依据244.3.1 法律法规244.3.2 标准规范254.3.3 政策规划264.4 技术路线275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295.1 标准框架295.2 范围295.2.1 适用范围295.2.2 确定依据295.3 规范性引用文件305.4 术语和定义315.4.1 术语和定义315.4.2 畜禽养殖规模划分325.5 总体要求355.6 具体标准内容365.6.1 选址与场区布局365.6.2 饲养管理395.6.3 粪污收集与贮存405.6.4 废水资源化利用与处理445.6.5 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515.6.6 废气治理555.6.7 监测与运行管理
4、596 标准实施的可行性626.1 技术可行性626.1.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技术可行性分析626.1.2 畜禽养殖小区技术可行性分析656.1.3 畜禽养殖专业户技术可行性分析656.2 经济可行性分析676.2.1 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经济可行性分析676.2.2 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养殖小区及畜禽养殖专业户经济可行性分析687 标准与相关文件的衔接707.1 与国家标准的衔接707.2 与河南省相关文件的衔接718 标准实施效益728.1 加强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促进河南省环境质量改善728.2 促进畜禽养殖业资源化利用程度的提升728.3 促进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提升728
5、4 促进畜禽养殖业成熟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729 标准实施建议739.1 加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及畜禽养殖小区的污染防治措施739.2 推进畜禽养殖专业户与畜禽养殖散户的污染集中处理739.3 配套相关的畜禽养殖业环境准入政策739.4 加强标准的宣贯和动态跟踪7310 标准征求意见情况75附表 75附表1 本标准重点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模式建议76附表2 国家及省内鼓励或推荐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处理工艺一览表78附表3 畜禽养殖废水污染防治主要模式85附表4 国家、我省及其他省份已颁布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划分标准一览表87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
6、的不断提高,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支柱行业之一。近年来,国家及各省市相继出台了相关鼓励扶持政策,有力地促进了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但随着其快速的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逐渐受到各级环保部门的重视。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也是畜禽养殖大省,养殖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猪、牛、羊养殖量分别居全国第二、第二和第四位,庞大的养殖数量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2017年,河南省畜禽养殖总量折标准猪为12835.53万头,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量仅占全省养殖总量的49.95%,养殖专业户和养殖散户养殖量分别占全省养殖总量的32
7、53%和17.52%,河南省以中小养殖规模为主,规模化养殖比重不高。河南省畜禽养殖业粪污收集处理水平较低、污染防治设施建设不规范。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人工干清粪约占82%,水泡粪约占3%,水冲粪约占9%,粪污收集自动化水平较低;满足防渗漏、防雨、防溢流要求的粪便贮存设施比例仅为65.2%,污水贮存设施满足要求的比例仅为42.5%,雨污分流设施建设比例仅为68.1%。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物产生具有集中度高、污染物浓度高等特点,若得不到有效的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养殖专业户和养殖散户养殖量占据较大比重,受环保意识、资金能力、管理水平等的限制,污染治理水平更为落后,甚至未
8、配套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养殖专业户和养殖散户污染防治成为了控制重点。目前,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参差不齐,粪污资源化利用途径单一且程度不高,环境监管不到位。为切实防治畜禽养殖业污染,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标准规范和政策文件等,但相关的污染防治技术要求散布在各个文件中,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部分技术要求已经落后于时代发展的步伐,无法满足当前河南省的环境管理需求,因此,亟需制定统一的、便于实施管理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以提升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水平,提高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和利用强度,促进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在经济新常态环境新形势的大背景
9、下,2013年11月,国家发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明确提出了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污染防治思路:“鼓励和支持采取粪肥还田、制取沼气、制造有机肥等方法,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鼓励和支持采取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国家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748号)和河南省发布的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豫政201586号)、河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豫
10、政201713号)、关于印发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9个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5号)和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豫政201830号)等相关文件,均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国家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以下简称 排污许可名录),将畜禽养殖业列为重点管理行业;2018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畜禽养殖行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将规范和加快畜禽养殖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迫在眉睫,畜禽养殖场(户)需切实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并保持正常运行,或者委托第三
11、方进行粪污处理,确保粪污资源化利用。受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的委托,郑州大学环境技术咨询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畜牧总站作为技术支撑单位,组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编制组。编制组在对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污染治理工艺、运营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进行详细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结合新的环保形势要求及当前的污染防治技术现状,提出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制定的总体思路、主要技术内容、实施可行性、实施建议等,编制完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1.2 工作过程本技术规范工作分为八大阶段,分别为:初步分析阶段、全面调研阶段、开题论证阶段、标准研究阶段、标准制定阶段、征求意见阶
12、段、标准论证阶段、标准审查阶段等。第一阶段:初步分析阶段2017年7月9月底,编制组开展了前期资料收集和调研工作。全面收集国内外有关畜禽养殖业的行业发展概况、污染防治技术的相关文献、畜禽养殖业相关的环保法律法规、国家及各地方标准等资料,以及河南省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现状、各类发展规划等基础资料,进行了汇总分析。通过对河南省畜禽养殖业发展和污染防治技术现状、区域分布情况以及污染物产排特征等的初步认知与了解,制定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调研方案。第二阶段:全面调研阶段2017年9月10月,编制组全面开展调研工作。重点选定南阳市、驻马店市及郑州市开展现场调研及座谈会,并通过发放调查表和资料清单的方式
13、对全省18个省辖市及10个直管县(市)进行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通过对不同规模(重点是规模以上)、不同种类(分肉牛、奶牛、肉鸡、蛋鸡、生猪、种猪等)以及不同养殖方式的畜禽养殖企业的筛选,确定了13家畜禽养殖企业进行现场调研,重点对养殖工艺、污染物产排去向、环保设施建设及运行情况等进行现场踏勘,同时与企业及管理部门人员沟通了解目前企业在畜禽粪污污染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借鉴的经验;现场座谈会,邀请畜牧局、环保局等相关科室、以及企业代表,通过沟通交流的方式,征集对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意见及建议,以及企业和管理部门期望通过技术规范解决的重点问题等。根据资料收集和现场调研的情况,编制组完成
1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调研报告。第三阶段:开题论证阶段2017年11月2018年4月,编制组通过前期的准备及全面的调研,对调研收集的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并掌握了河南省畜禽养殖业发展状况、畜禽养殖业主要采用的工艺和污染治理水平,分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理清了标准制定的总体思路、技术路线、技术内容等;并深入开展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特征解析和畜禽养殖清粪模式及配套设施建设、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及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基础研究工作;充分与国家及省内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相关文件进行衔接分析,明确有关粪污收集与贮存、废水治理、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及废气治理等主要内容,形成了畜
15、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开题报告。2018年4月19日,河南省环境保护厅在郑州主持召开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开题报告论证会,会议邀请7名专家组成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及代表听取了标准编制单位关于标准编制背景和必要性、标准编制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的汇报,经讨论,一致通过该标准的开题论证,并对标准的编制提出了建议。第四阶段:标准研究阶段2018年4月至2018年5月,编制组根据开题报告论证会论证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开展了资料收集和汇总分析工作,深入开展了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问题识别、畜禽养殖业选址与厂区布局、饲养管理、粪污收集与贮存、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综合利用、废气治理、污染物监测
16、与运行管理等基础研究工作,经过编制组多次研讨和修改,形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研究报告。第五阶段:标准制定阶段2018年5月,在完成标准研究报告的基础上,编制组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框架结构、防治技术、技术经济可行性和环境效益进行了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第六阶段:征求意见阶段2018年5月至6月,在完成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向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畜牧局和18
17、个省辖市及10个直管县的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局、畜牧局和典型畜禽养殖企业进行意见征求,同时在河南省环境保护厅网站上面向公众公开进行征求意见,编制组对各渠道反馈的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并逐条进行意见采纳/不采纳说明,形成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征求意见汇总表。第七阶段:标准论证阶段2018年7月,结合征求意见阶段反馈的意见,并在召开内部专家咨询和技术研讨会的基础上,目前已完成对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和文本的修改完善。2018年7月10日,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技术论证会在郑州召开,会议邀请7名专家组成了专家组,与会专家及代表听取了标准编制单位关于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及标准主要技术内
18、容的汇报,一致通过该标准的技术论证,并对标准的修改完善提出了建议。第八阶段:标准审查阶段742 河南省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现状及问题诊断2.1 畜禽养殖业发展概况2.1.1 畜禽养殖存档情况河南省畜禽养殖以猪、牛、羊、家禽类养殖为主,2017年,养殖总量为88366.89万头(万只),其中猪养殖量为7641.83万头,牛养殖量为477.08万头,羊养殖量为2345.94万只,家禽养殖量为77902.04万只;按照标准猪进行折算,2017年,标准猪养殖总量为12835.53万头,其中猪7641.83万头、牛折标准猪2646.24万头、羊折标准猪781.98万头、家禽折标准猪1765.49万头,分别
19、占全省畜禽养殖总量的59.54%、20.62%、6.09%及13.75%。2.1.2 畜禽养殖规模化情况河南省仍以中小规模畜禽养殖为主,规模化水平在不断提高。2017年,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量占全省养殖总量的49.95%,较2010年增长了8.16%,养殖专业户、养殖散户养殖量分别占全省养殖总量的32.53%、17.52%,较2010年分别下降了2.21%、5.95%。从养殖种类上来看,猪、奶牛、肉鸡养殖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主,分别占猪、奶牛、肉鸡养殖总量的66.31%、54.31%和55.67%;蛋鸡养殖以养殖专业户为主,占蛋鸡养殖总量的41.83%;肉牛、羊养殖以养殖散户为主,分别占
20、肉牛、羊养殖总量的63.83%和68.94%。2.1.3 畜禽养殖区域分布特征从区域分布上来看,河南省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南阳、周口、信阳、商丘和驻马店5个省辖市,养殖总量为35102.5万头(万只),累计占全省的44.73%,分别占全省的9.45%、9.26%、9.22%、8.65%和8.15%。从不同养殖种类的养殖区域分布上来看,猪和家禽养殖也主要分布在上述的5个省辖市,分别累计占全省的49.66%和44.26%;牛养殖主要分布在南阳、驻马店、商丘、洛阳和开封5个省辖市,累计占全省的37.78%;羊养殖主要分布在周口、商丘、南阳、驻马店和开封5个省辖市,累计占全省的61.19%。整体上来看,
21、河南省畜禽养殖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区域,这些区域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一定量的农田来消纳畜禽粪污。 2.2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现状2.2.1 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影响分析(1)畜禽养殖污染物产生情况畜禽养殖主要污染源为畜禽粪尿及其在贮存、运输、处理处置等过程中产生的恶臭气体、渗滤液体、污泥等,按环境要素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各类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见表2.2-1。表2.2-1 畜禽养殖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环境要素污染源主要污染物大气畜禽圈舍、污水处理站、粪便堆肥场、锅炉房、沼气燃烧等硫化氢、氨气、臭气浓度、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水畜禽尿液、圈舍冲洗COD、BOD5、SS、氨氮
22、总磷、总氮、粪大肠菌群固体废物畜禽粪便、畜禽尸体、污水处理站污泥等固体废弃物(2)畜禽粪便进入环境途径从畜禽养殖场(户)清出的固态或半固态粪便输送至储粪场进行处理,液态粪便一般利用地下管道输送至储粪池。由于养殖场(户)粪便贮存环节采用的环保措施不同,畜禽粪便中的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和影响也不相同,见表2.2-2。表2.2-2 畜禽粪便的贮存方式及其污染物进入环境的途径储存方式环保措施进入环境的途径去向影响与危害储粪场无防渗、防淋措施降雨、冲刷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地表水富营养化进入土壤污染土壤、降低农产品品质发酵、挥发恶臭气体进入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渗漏、淋溶进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危害人类健康有
23、防渗、防淋措施切断进入环境的途径/储粪池无防渗、防淋措施降雨溢流形成地表径流进入地表水地表水富营养化进入土壤污染土壤、降低农产品品质发酵、挥发恶臭气体进入空气污染大气环境渗漏、淋溶进入地下水污染地下水、危害人类健康有防渗、防淋措施切断进入环境的途径/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是粪便最好的处置方式。根据畜禽粪便处理的方法不同,可以把畜禽粪便还田分为直接还田和处理后还田两种。直接还田:畜禽粪便经过简单堆肥后直接还田,这种方法是把储粪场或储粪池中的固态粪便直接用于耕地做底肥,使其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氧化分解成可以被植物吸收的养分。这种处理方法简单,粪便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容易造成环境
24、污染和疾病传播。施入农田的畜禽粪尿量大于土壤的最大纳污能力时,对土壤环境产生直接影响。处理后还田:畜禽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以作为有机肥还田,是畜禽粪便实现资源化的最佳处置方式。(3)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置去向常用的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有自然生物处理法、好氧处理法、厌氧处理法、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法、沼气生态工程等,见表2.2-3。表2.2-3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方法及处置去向处理方法处置措施处置去向无处理废水直接灌溉农田直接还田自然生物处理法储粪池、养殖塘还田、排入地表水好氧处理法氧化塘、活性污泥、生物滤池还田、排入地表水、污泥还田厌氧处理法沼气池、厌氧滤器、厌氧污泥床、污泥床滤器还田、排入地
25、表水、沼气作为能源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法厌氧污泥床+生物接触氧化或活性污泥+氧化塘还田、排入地表水、沼气作为能源沼气生态工程沼气池+生物接触氧化+氧化塘还田、排入地表水、沼气作为能源、沼渣沼液作为肥料或养鱼饲料2.2.2 畜禽粪污配套治理设施建设情况(1)清粪方式目前,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清粪方式主要为干清粪、水泡粪和水冲粪三种,其中人工干清粪占82%,机械干清粪占3%,水泡粪占3%,水冲粪占9%。整体上,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自动化水平还相对落后,采用水冲粪、水泡粪的方式不仅造成大量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末端废水处理处置,河南畜禽养殖业粪污收集水平有待提高。从不同养殖种类的规模化畜禽养
26、殖场清粪方式来看,除蛋鸡场机械干清粪占比(58.8%)较高外,其他养殖种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以人工干清粪为主,其中养猪场占76.62%,肉牛场占86.41%,奶牛场占64.30%,肉鸡场占67.63%。(2)雨污分流设施建设情况不同养殖种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雨污分流设施建设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建设有雨污分流设施的蛋鸡场占78.13%、奶牛场占76.68%、肉牛场占71.70%、养猪场占62.53%、肉鸡场占51.62%,仍有相当部分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还未配套建设雨污分流设施。(3)储粪场建设情况不同养殖种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90%以上均建有储粪场,其中,养猪场为93.36%、奶牛场为94.12%
27、肉牛场为95.97%、蛋鸡场为94.29%、肉鸡场为93.34%。在已建设储粪场的养殖场中,储粪场建设形式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一部分养殖场以自然土地面为主,如肉鸡场、蛋鸡场,自然土地面储粪场占比分别为44.95%、47.11%,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的储粪场以水泥硬化为主,分别约占43%、70%、53%,砖铺硬化储粪场建设数量相对较少。对于防渗、防雨措施,不同养殖种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建设防渗膜的比例为2%-6%,其中以奶牛场占比最高;建设防雨棚的比例为9%-30%,其中以奶牛场、肉牛场、养猪场占比最高;建设渗出液收集池的比例为2%-9%,其中以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占比最高。在建设的储粪场
28、中,自然土地面不能有效阻隔粪污中的污染物下渗,容易引起地下水污染,使用防渗膜、建设防雨棚和建设渗出液收集池的比例均较低,畜禽粪污容易对环境产生较大的污染。整体上,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储粪场建设水平较低,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重点是防渗、防雨设施的建设。 (4)污水储存池建设情况不同养殖种类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储存池建设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建设有污水储存池的养猪场占86.56%,奶牛场占85.29%、肉牛场占80.94%、蛋鸡场占65.89%、肉鸡场占66.31%。在已建设污水储存池的养殖场中,以混凝土砌筑式污水储存池占比最高,养猪场约占34%、奶牛场约占48%、肉牛场约占39%、
29、蛋鸡场约占21%、肉鸡场约占19%;其次为土坑式污水储存池,养猪场约占27%、奶牛场约占8%、肉牛场约占24%、蛋鸡场约占14%、肉鸡场约占26%;砖砌式污水储存池和钢筋混凝土式污水储存池建设数量较少。土坑式污水储存池不可避免引起污水的下渗,造成地下水的水质恶化,整改土坑式污水储存池对减少养殖场污水引起的地下水恶化具有重要意义。(5)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目前,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主要包括固液分离机、沼气工程、污水好氧处理设施以及堆肥场等,其中使用固液分离机的养殖场较少,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蛋鸡场、肉鸡场分别为4.64%、5.46%、1.51%、1.59%及3.04%;建
30、设污水好氧处理设施的养殖场较少,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蛋鸡场及肉鸡场分别为9.78%、16.60%、9.31%、9.25%及6.17%;利用沼气工程对粪污进行综合利用的比例较高,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蛋鸡场及肉鸡场分别为40.05%、36.97%、28.99%、17.05%及14.99%;建设有堆肥场或有机肥车间的比例较高,养猪场、奶牛场、肉牛场、蛋鸡场及肉鸡场分别约为39%、41%、50%、58%及47%。2.2.3 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技术现状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干清粪方式的粪污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堆肥法+污水处理法和堆肥法+沼气法两种;采用水冲粪和水泡粪清粪方式的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主要
31、包括混浆厌氧发酵(沼气法)、固液分离+沼气+堆肥、发酵床技术+垫料堆肥+还田等。对于非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或养殖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较为简单,粪污固液分离后,固粪自然堆肥还田,粪液采用(三级)沉淀的方式,置于储存池暂存,以备作为底肥还田。(1)堆肥法+污水处理法该处理工艺是以资源化利用为前提的一种能源环保模式。一般处理工艺包括堆肥处理、厌氧单元及自然处理单元,需配套堆肥场、格栅、化粪池及氧化塘等处理设施。该处理工艺固体粪污多与其它农业废弃物混合进行堆肥,堆肥通常包括前处理、好氧发酵、后处理和贮存等过程,方式多采用自然堆肥、条垛式主动供氧堆肥、机械翻堆堆肥等;畜禽粪水(或清粪后的废水)则多以生态处理技
32、术为主体,通常为预处理+生态处理单元(厌氧处理+自然处理),自然处理法多为氧化塘,最终实现废水综合利用或达标排放。图2.2-1 堆肥法+污水处理法工艺示意图该技术的优点是生态处理单元因多采用氧化塘,基础建设费用低,投资省,运行管理简单,耗能小,运行费用低;缺点是占地面积较大且净化效率相对较低,经处理后的污水中COD、氨氮及总磷浓度往往仍较高,可作为底肥进行还田,不能达标排放。适用于具有场地条件的中小型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根据调研,采用该模式的养殖场占调研总数的57.94%,处理后的固粪,61.89%的养殖场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24.1%的养殖场直接销售,其余的养殖场选择了堆肥后销售或弃置不用;
33、处理后的污水,58.43%的养殖场对部分污水农田利用,30.28%的养殖场全部农田灌溉,9.85%的养殖场污水直接排放。(2)堆肥法+沼气法该处理工艺是畜禽养殖场干清粪后进行的沼气化处理,属于资源化利用模式。干清粪模式下,固体粪便需经预处理后再进行堆肥发酵处理(或直接作为制作有机肥的原料外售),分离后液体粪便则通过调节池进入到沼气发酵池,通过厌氧发酵制取沼气。主要处理工艺包括堆肥处理、厌氧沼气发酵,同时包括预处理(调节池)、堆肥场、沼气罐或沼气池等配套设施。图2.2-2 堆肥法+沼气法处理工艺示意图该技术的优点是工程投资省、运行操作简单,对人员管理要求不高;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对粪污需要分开处理
34、处理过程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适用性分析:目前该处理工艺在河南省中小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比重偏高,但实际运行效果不佳,中小型沼气系统多因设施建设差、管理不到位和设备质量等原因,经过不到一年时间大部分无法正常使用。根据调研,采用该模式的养殖场占调研总数的18.53%。处理后的固粪,73.13%的养殖场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23%的养殖场直接销售,其余的养殖场选择了堆肥后销售或弃置不用;产生的沼气,63.52%的养殖场用于场内锅炉、炊事和照明,15.54%的养殖场用于发电;产生的沼液,61.10%的养殖场全部农田灌溉,21.83%的养殖场对部分污水农田利用,3.95%的养殖场处理后排放,1.62%的
35、养殖场污水直接排放;产生的沼渣,48.61%的养殖场直接农田利用,10.42%的养殖场用于堆肥,5.93%的养殖场直接销售。(3)混浆厌氧发酵(沼气法)沼气系统是养殖污水无害化处理生产清洁能源和液态有机肥的好途径。该处理工艺是水泡粪或水冲粪方式下将粪便污水混合搅拌后直接进入厌氧反应器进行发酵处理,同时产生沼气实现综合利用。发酵装置可采用地上发酵装置进行厌氧发酵,或采用黑膜发酵池等,因粪污未进行固液分离,该方式属于高浓物料发酵,发酵产气率高,产生的沼气经净化后可采用直燃、发电的方式满足养殖场和沼气工程用能,有条件的可实现周边居民的集中供气;发酵后的固液产物由于有机质和植物活性营养物质含量较高,适
36、宜用于作物的肥、水。图2.2-3 混浆厌氧发酵(沼气法)该技术的优点是处理设施单元简单,投资较少,运行管理简单;缺点是沼液储存需要较大的储存池,发酵后的沼液中COD、氨氮及总磷浓度仍较高,还田时需合理测算土地消纳能力,使用不当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该工艺主要用于水冲粪或水泡粪方式的大中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根据调研,采用该模式的养殖场占调研总数的38.08%。产生的沼气,61.87%的养殖场用于场内锅炉、炊事和照明,14.03%的养殖场用于发电,17.63%的养殖场用于周边村庄,6.47%的养殖场燃烧后排放或直接排放;产生的沼渣,44.60%的养殖场直接农田利用,41.73%的养殖场用于堆肥,7.5
37、5%的养殖场用于销售;产生的沼液,58.27%的养殖场全部农田灌溉,33.81%的养殖场部分农田利用,4.68%的养殖场直接外排。(4)固液分离+沼气+堆肥该处理工艺是资源化利用的处理模式。水泡粪或水冲粪方式的畜禽养殖场粪污经集中收集后,首先对粪污进行固液分离,实现粪、水的分离后,再分类处理。固液分离后的处理接近于干清粪后进行的沼气化处理,但由于粪便与水在混合过程中有部分物质溶于水中使水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更有利于沼气发酵,但固态粪便中的植物营养物质含量则有一定的减少。图2.2-4 固液分离+沼气+堆肥处理工艺示意图该技术的优点是工程投资省、便于管理、运行操作简单,对人员管理要求不高;缺点是需建
38、设沼液池和堆肥场,占地面积大、固液需要分开处理,处理过程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该模式在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具有很好的推广性,适合有较充裕的土地或场地的养殖场。根据调研,采用该模式的养殖场占调研总数的18.9%。产生的粪污,62.32%的养殖场直接作为有机肥使用,13.04%的养殖场作为有机肥销售,20.29%的养殖场直接销售;产生的沼气,50%的养殖场用于场内锅炉、炊事和照明,14.49%的养殖场用于发电,7.97%的养殖场用于周边村庄,1.45%的养殖场燃烧后排放或直接排放;产生的沼液,49.28%的养殖场全部农田灌溉,20.29%的养殖场部分农田利用,11.59%的养殖场直接外排,4.
39、35%的养殖场处理后排放。(5)发酵床技术+垫料堆肥+还田发酵床养殖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菌系对畜禽粪便进行原位处理的养殖模式,基本实现粪污的零排放。目前,河南省畜禽养殖场利用该技术的较少,仅部分养鸡场和养猪场有利用。图2.2-5 发酵床技术+垫料堆肥+还田处理工艺示意图该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零排放”、投资省、便于管理;缺点是存在传播畜禽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险;不合理的施用或连续使用会引起磷、硝酸盐以及重金属的沉积,导致对地表水以及地下水的污染;粪便发酵床需定期维护;恶臭气体以及在降解过程释放的硫化氢、氨等有害气体会对大气构成威胁。较适用于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比较适合于有较充裕的土地或
40、土壤容量来消纳粪便污染物的养殖场。2.3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现状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河南省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对水环境的影响,为了控制畜禽养殖污染,河南省从省级层面上出台的河南省碧水工程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豫政201586号)、河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豫政201713号)、关于印发河南省水污染防治攻坚战9个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175号)、河南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豫政办201777号)和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豫政201830号)等均明确提出了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各地市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对辖区内的畜禽养殖业采取一定的措施
41、减轻其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省级和地市出台的文件针对畜禽养殖业污染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种养业结构调整,调整粮经饲结构,在稳步提升粮食产能的前提下,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形成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业发展格局。(2)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要求,推进生态畜牧业建设,完善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规模养殖场粪污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3)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范围。(4)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配套建设粪便和污水防渗防溢流贮存设施、粪便污水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支持
42、散养密集的区域实行畜禽粪污“分户收集,集中处理利用”,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养殖场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做好环评报告或备案。(5)推进畜禽养殖业废水、粪便综合利用,推广“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建设模式;鼓励沼液和经无害化处理的畜禽养殖废水作为肥料科学还田利用。加强粪肥还田技术指导,确保科学合理施用。(6)优化畜禽养殖业规模、结构,规范畜禽养殖项目准入,推动畜禽养殖密集区域综合整治。(7)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全面提高病死畜禽处理率。目前,河南省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还相当薄弱,环境统计制度和体系不健全,环境治理及综合利用的投资力度明显不足
43、畜禽养殖场环境管理基础薄弱,标准化生产较为落后,部分畜禽养殖场污染控制技术水平不高、环保设施建设不规范。2.4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问题诊断2.4.1 畜禽养殖布局不合理、规模偏小、基础薄弱、技术水平低畜禽养殖业分布于全省的各个地市,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局面,尤其布局在豫东和黄淮海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平原区域,进一步加剧了区域的环境污染。现有的畜禽养殖禁养区和限养区内仍存在一定比例的畜禽养殖场(户),尤其是一些小型的畜禽养殖场(户),禁养区和限养区内小型畜禽养殖场(户)屡禁不止,此类“小散乱污”养殖场(户)粪污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或无害化处理不达标直接还田,以及畜禽粪污恶臭问题,都对区域环境造成极大
44、影响。2017年,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量占全省养殖总量的49.95%,养殖专业户、养殖散户养殖量分别占全省养殖总量的32.53%、17.5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养殖量占比不足50%,而现有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中仍然有多数未配套建设符合要求的粪污处理设施,整体污染治理水平较为落后;养殖专业户和养殖散户养殖量占据较大比重,受环保意识、资金能力、管理水平等的限制,污染治理水平更为落后,甚至未配套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经过多年的治理,规范化水平得到了提升,污染物排放量得到了大幅度的削减,养殖专业户和养殖散户污染成为控制重点。2.4.2 粪污处理技术水平落后、设施建设不规范河南省持续倡
45、导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采用干清粪工艺,并利用如生猪标准化改造资金等鼓励、引导现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加快改造,但仍存在多数养殖场污染控制技术水平不高、环保设施建设不规范,畜禽粪污得不到有效控制的现象。如早期建设的大中型养殖场普遍采用水冲粪、水泡粪的清粪方式,不仅造成污水中污染物含量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后续处理难度,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受畜禽养殖生产周期及改造方式、设备成本、维护费用和设施耐久性等问题的制约,致使水冲粪和水泡粪工艺改造难度大。河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以中小型养殖场为主,占规模化畜禽养殖的80-90%,养殖量占50-60%左右,目前尚有50%的中小型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配套处理设施不规范,部分未
46、实现场区内雨污分流、未建设污水储池,部分养殖场采用水泥地面人工清粪+水冲形式,不仅造成污水贮存设施容积增大、处理负荷增加、处理成本升高等,也加剧了农牧结合的消纳压力。2.4.3 粪污资源化利用难度大,沼气工程运营效果不佳目前,国家和河南省发布的一系列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文件均明确了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原则,并规定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来消纳畜禽养殖粪污,畜禽养殖粪污治理和资源化利用主要涉及农业部门、畜牧部门、国土部门、环保部门等多个部门,由于部门间参照执行的政策标准不一致,导致畜禽养殖粪污得不到有效利用。如农业政策与环境政策的脱节,在沼液还田的问题上,现行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农田灌溉水质标准中对沼液和废水中COD的要求差别较大,导致部分地区养殖废水不能用于农田种植,农牧结合链条被阻断。相关部门缺乏有效的协同控制机制,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通道尚未建立,即循环利用机制不健全,严重制约畜禽养殖污染物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的配套政策不完善,进一步加大了畜禽养殖污染控制的难度,如畜禽养殖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支撑,然而现有畜禽养殖场周围多为基本农田,缺乏设施用地指标,粪污处理设施难以落地,同时税务部门规定若将土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