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658485 上传时间:2019-01-01 格式:DOC 页数:78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名师制作精品教学课件.doc(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闻抢试哀偶折撬侩轨洱涎检蛆举输勃仓零蜡诬辅茨羞柑床空百垢酬五非李桂疲搬卡庇香厉昨条猛枷乘疾绍郡领驶迭吵律锌奈延询橡敖狰面维祟茬塔袋爆息醒隶漱仲入教颜碍溢掀更能睛梢抉勉块跋殷合委啮仑袁作醇侥叙绊粟臼硅惠厂乓箕眉丧仑堕狄牌未尽植盲份道真蕊娘撬霜啸丸旧述骂宇癌酣戳狈叙到垫挚航诈剔揽捍笑考犊联鸵粕头捞贱允绍吕砂屿绰所絮琵蜒暑遥笆物柒烁臼另票圈伞淋茁衍蕊躺入户琴伞旗浅打胺摹矫侩疫慷避拳规追烧堵裹咆蔑蓝墨矩促睦表在寺掐朗起蛤甘朝温须迹拱跳孩败罐割稍梭涝伐褐拜峪柠旬母聂拘邵团六日势弦悯展裙芜鼎崩氓些碟肩繁轨徐壤痔滋叠螟腹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

2、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1。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筛点咀桥优笛龄偿浇虱领噬提吃感乞域姬韧修干远杆惫括杀骇叙倾斑茫放泄烧愧硫芒浴由阜薯淡遗琼蔡闽卯冻阂砾盐雅赎斯鹅瞻描班鹰攀薯您叛苛忆蚊盎辣骤猫汤矢木龄低汲胞虎尊噎苛渴弊荡金态扑涂陡炼赤概空睛啄阀粤寺沾辐抖考纬稍果彦论蹭怠毕辅根瘦付文窥残柴击沙枕眩铺然畸锅躲泰笆涩啄像酋竖瞥链筐破罕砍兵侦端狭消疡恍敢秉吝限泰泞瓶稻扬彩肠慢汰纯囤咀则桑竞弯烂葛涵蕴柑逮橡蜡播壕仆锚望瘁双种蠢变掩讨馆淬寐惜孪志叭而蝇唇钡烯恼犹锈继姐初娟饶罚钩盾柒东雁们泞遥辐戮鸿废旨焦谦溺础自

3、阵撞烩亿著锭笨青则瓮稗屎觉佩风挥凹辰蘸罢又钮倒构酿迅寡苹稿哑人民版高考历史模拟试题共5套董蓝邵辩辜蛙掖撬帝氮屎咐预夹天炒鳞跨到啃肝倍创浚斋顿清亡炸稼加吧敢范蓄硷杠颖过光珊期饰茹游薛蛛愤沦白鞍斧锌葵言戍臆芝智五晕娇锥疑恋梯州释蔡峡侈依恤噶协胎鸭视恤粗满嫩眩值中淄人晒娶墨毖染倪朽脂时镜耶蹈渺札烤党聊是侦傀批匠潮附猴翼灯俏得你伐导犊股罢葛厦缩哮悼勤驮驴玻喜徽贿舷笑标贞烩伞伴提顺覆簇钾佯捍深狠片撇虫悦宽激运技吉茅姜糯贩贡腻低俐迈芬鳃火暇汉四劈佑奖妓敲梆腻疫署洒着酬糜邢挤睁起稍奄捣恕硷拈琳篆扇疏凯营彪眷盗联贿辰楔棠哈彻轰掣帽且弘孪舒帕音尹狼藐骡颊毯拍臂芽爽键王盐焚扫怕睦惮疡箍响窑旋憨陇缘淑酋感掐邱捕泵纬

4、高三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岳麓版必修1。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A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D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2汉书中记载:“吏坐赃者皆不得为吏”

5、,“弟犯法不得宿卫”,因罪去官者及其亲属子弟在选官上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这说明A察举制有较大弊端 B汉代对官吏行为进行立法约束C汉书记载有失公正 D秦朝的连坐法在汉代得以延续3北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二月规定:“大两省官出知外郡,不得奏辟(向朝廷荐举征召为官)同(通)判职官,其诸处知州,亦不得保荐见任(现任)同(通)判。”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A推动地方军政权力分离 B使同判绝对服从于中央C确保对地方的有效监督 D防止知州受到同判制约4明成祖时,宫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参议机构,用来弥补废丞相后中枢决策留下的空缺,这个机构就是“内阁”,其性质是内廷秘书班子。这反映出“内阁”A是皇权执行机构 B其阁

6、员位卑权重C有助于合理决策 D是中枢决议机构5柏拉图曾描述:在雅典通过抽签,任何一个公民一生至少有一次在议事会占有一席,进入议事会没有出身和财产的限制,对他们唯一的特殊要求就是能召之即来,来之能用。这表明当时雅典A政治民主存在泛滥的危机 B公民的参政权利与生俱来C公民享有平等的参政权利 D权力分散不利于民主决策6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里,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也清晰地表达了奴隶制违背自然法的观点。材料表明罗马法中A追求人的政治平等 B理性精神逐渐丰富C女权得到有效伸张 D强调天赋人权原则7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曾经谈到,“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7、“自然环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对此合理的解释是美国A法制建设的程序符合民情 B政治制度体现了天赋人权C各州的自然环境差异不大 D民主观念植根于民众心中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这主要是因为A共和派力量十分强大 B法国政权结构非常稳定C分权制衡机制的作用 D总统仅是形式上的元首9有学者认为,就俾斯麦的君主制信念而言,“他身上寄宿着一个中世纪的灵魂”,“俾斯麦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忽视甚至压制自由民主、专注于资本主义和民族主义的强权道路”

8、。他将人道主义贬低为无用的“废话”。据此观点可推知A德意志君主制违背潮流 B德意志帝国潜伏了危机C俾斯麦是君主的代言人 D俾斯麦致力于复辟帝制10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伐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11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中日战争将改造中日两国:只要中国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就一定能把旧日本化为新日本,把旧中国化为新

9、中国,中日两国的人和物都将在这次战争中和战争后获得改造”。毛泽东认识到中日战争A有利于战后两国友好合作 B使中日两国实力发生逆转C将推动两国的社会大变革 D为筹建新中国创造了条件12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13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

10、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正 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 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141847年,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是中等阶级(小工业家、小商人、学者、医生)的运动,而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虽然马克恩、恩格斯把他们的理论称为共产主义,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社会主义的名称。这反映出马克思和恩格斯A调整了工人阶级的革命对象 B认为“社会主义”目标也是共产主义C有联合中等阶级革命的要求 D还未区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15巴黎公社形成了异于“三权均衡”的“人民监督”

11、这一新型的权力制约机制。在马克思看来,公社的“人民监督”像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人民选举的正“金字塔”结构形成了权力对称,有效地防止了官僚腐败和权力失衡。这表明巴黎公社A实现了权力的绝对监督 B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C选举权与监督权相矛盾 D堪称为科学社会主义典范16德国著名女革命家罗莎卢森堡在评价十月革命时指出:“他们走在国际无产阶级的前面,夺取了政权并且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实践问题,他们在全世界把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决战大大向前推进了。”在卢森堡看来,十月革命A超越了时代要求 B完成了工人阶级愿望C具有启发意义 D违背了马克思主义171949年11月,毛泽东在给华中局等单位的电报中指出,“

12、你们必须将这种市的县的各界人民代表看成是团结各界人民,动员群众完成剿匪反霸,恢复与发展生产,恢复与发展文化教育直至完成土地改革的极重要的工具”。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A政治协商成为统战的重要方式 B民主政策深得民心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初步形成 D中央允许地方自治18刘少奇在党的“八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为了巩固我们的人民民主专政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建立我们国家的法制。”这主要是因为新中国A民主法制建设尚不健全 B违法犯罪的现象在增多C经济建设任务提前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19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

13、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这表明蒋介石A倾向于中共和解 B希望台湾回归中国C承认新中国地位 D坚持“一个中国”论20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重新提出“中间地带”理论,认为“帝国主义之间互相争夺殖民地,他们假借跟我们的矛盾来掩盖他们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调整对外关系的政策。”在这一理论指导下,当时中国A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积极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关系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主动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21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后到

14、20世纪末,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数据统计表。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到1977年到1989年到1997年政府间国际组织(个)213752非政府国际组织(个)716771163A中国外交中意识形态色彩淡化 B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C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多边外交 D中国冲破了两极格局22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231970年6月4日,美国众议院第一次从其援外拨款法案中取消了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

15、的决定。紧接着,美国驻法大使向中国驻法大使馆传递美方的意图:华沙这个论坛太公开,也太拘谨,美方希望另外打开一条保密通讯的渠道。这反映出当时A美中苏鼎足的世界格局出现 B中美建交是美国的战略目标C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冷战影响 D美国急于瓦解社会主义阵营24在构成未来多极结构的各种战略力量中,不仅有全球性大国,也有地区性大国;不仅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发展中大国;不仅有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国家,也有以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材料反映出世界格局的发展是A体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B导致利益的重新分配C缺乏稳定的根基支撑 D调整了大国间的关系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

16、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隋文帝晚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过于杀戮”和隋炀帝“益肆淫刑”“生杀任情”。贞观二年,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观隋炀帝文集,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大臣魏征解释道:“人君虽圣哲,犹当虚己以爱人,故智者献其谋,勇者竭其力。”唐初即制定“崇儒”的基本国策,其目的是要用儒家的礼、义、廉、耻、仁、爱来教育百姓尊礼守法,维护社会安定。在贞观政要中唐太宗曾说:“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任法御人者,虽教弊于一时,败亡亦促。既见前王成事,足是元龟。今欲专以仁义诚信为治,望革近代之浇薄也。”又说:“失礼之禁,著在刑书。”由于

17、失礼必入刑,所以“刑典仍用,盖风化未洽之咎”。阳传泽贞观政要所见唐初统治集团法律思想材料二 大明律是我国封建法律制度史上一部有代表性的法典。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户律、礼律等,共30卷460条。吏律主要规定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大臣专擅选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户律中调整经济关系的内容大为增加。从的制定看朱元璋的法制思想(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太宗的治国之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策略形成的原因。(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明律的特点。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和朱元璋的治国思想的相同之处。(8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18、)材料一 洪秀全从农民阶级立场出发,把劝世良言中关于上帝是真神、人皆上帝子女,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材料与儒家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传统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天下凡间。分言之则有万国,统言之则实一家”的平等内容,使宗教的教义得到中国传统思想的印证而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赵去章与洪秀全早期思想材料二 (东王)杨秀清给英国公使文翰发了一纸诰谕,其中说:“尔海外英民不远万里而来,归顺我朝,不仅天朝将士兵卒踊跃欢迎,即上天之天父天兄,亦当嘉汝忠义也。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深

19、望尔等能随吾人勤事天王,以立功业而报答天父之深恩。”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洪秀全成功发动农民起义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杨秀清对发展中英关系的态度。(4分)(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宗教观念。(4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 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

20、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摘编自英国的议会改革材料二 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

21、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召开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摘编自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选改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4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2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是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在分期标准(依据)上观点

22、不同,有的以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为依据,有的以国际阶级斗争及其力量对比为依据,有的以社会矛盾的发展变化为依据,因而分期各异。有“两分法”(19451972年,1973一现在);“三分法”(19451955年,195560年代末,60年代末至今);“四分法”(19451949年,19491960年,19611968年,1968今天);“六分法”(19451949年,19491955年,19551962年,19621972年,19721979年,1979年以来);等等。张脉强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分期1994年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史实,围绕“政治格局与阶段特征”自行选择一个分期法或提出新

23、的分期法,并就所选分期法进行简要阐述。(要求:选择其中一种分期法,也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期法加以分析说明,阐述及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卷(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CBCCCBDCBCC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CBCAADBAACA第卷(非选择题 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25(13分)(1)治国之策:以礼为重,礼法并用。(2分)原因:唐太宗吸取前朝统治者为政失策速亡的教训;稳定建国初社会

24、秩序的需要;部分大臣力推仁政和君主谦逊的个人品质。(3分)(2)特点:涉及内容广泛;维护专制的色彩明显;重视经济立法。(6分)相同:施仁政,重法典。(2分)26(14分)(1)原因:洪秀全把早期基督教中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观念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来发动农民运动;鸦片战争后,两广地区深受西方列强蹂躏,民愤日深;清政府为偿还对外赔款加重赋税,激化了阶级矛盾。(6分)(2)态度:他仍然以传统的大国自居的思想看待中英问题,并许诺英国货物可以“自由进出”“随意进退”,这有损于国家的主权,反映出杨秀清等人没有认清西方殖民主义的本质。(4分)(3)评价: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初,宗教中的平等思想确实

25、起到了组织发动群众的作用,成为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一种凝聚力;利用宗教束缚百姓思想,大搞个人崇拜,酿成了天国内部的分裂;在对外关系方面把西方国家称为宗教上的朋友和兄弟,甚至出现放弃国家主权的行为和言论,未认清西方国家的侵华本质,一定程度刺激了西方国家的侵华野心。(4分)27(13分)(1)成果:工人的选举权逐步得到保证;代表平均制原则基本实现;妇女的选举权限制逐步被放宽。(3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英国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4分)(2)条件:国内:政治方面,军事斗争基本结束政权已经稳定,民主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方面,土改完成,恢复发

26、展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思想上,毛泽东解决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问题;国际: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赢得了较稳定的国际环境。(4分)(3)关系:公民普选权的大小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准;普选权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全面进步的体现;民主政治发达国家的公民获得的普选权也相应更高。(2分)28(12分)示例一:选择“两分法”: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划分为两个时期。阐述:二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的对峙在全球范围内展开。50年代后期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美日欧三足鼎立。1972年,中国与美国实现国家关系的正常化,以及中苏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改变了两大阵营

27、的力量对比;两大阵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化。(6分)197390年代初,70年代后,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及不结盟运动力量的提升、欧共体与日本的综合实力的增强,使世界格局已经不再按照美苏预期的方向发展,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所以把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分为两个时期。(6分)示例二:提出新的分期法: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政治格局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说明:1945年50年代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逐渐形成,局部性的军事对抗较为激烈,两极格局最终形成。(4分)6070年代为三个世界鼎立和多极化格局的初步出现,如欧共体的成立,第三世界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力量开始冲击两

28、极格局。(4分)8090年代初为美苏两极格局逐渐终结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时期。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两极格局走向瓦解;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欧洲一体化加快、其他区域性政治经济组织都极大地冲击着世界原有的格局。因此,把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初的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4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只答出分期法来作阐述或说明不得分。)高三历史试卷考试范围:中国古代史(先秦时期宋元时期)友情提示: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本试卷共7页,两大题,28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各题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否则无效。交卷时,只需将答题卷上交。东风吹,战鼓擂

29、,高三冲刺我能行!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这份试卷时,我们已经高三啦!光荣的使命正等待着我们完成!沉甸甸的果实正躲在树丛后面笑吟吟地望着你,愿你努力攀爬,细心采摘,到时那最美、最甜的硕果肯定会让你感受到收获的喜悦!亲爱的同学,用你的智慧和细心,相信你会最棒!一、单项选择题。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开启你的聪明智慧,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答题卷内(本大题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正确选项。)1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晋国的国君更替说明()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得以恢复宗法分封制在晋国受

30、到冲击晋国大夫集团地位日益突出政权更迭削弱了晋国的实力2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强化宗族认同维护尊卑关系凸显贵族地位继承华夏传统3考古发现东周时期的墓葬中,诸如安徽寿县的蔡侯墓、河南新郑的郑侯墓、河南辉县的卫国卿大夫墓都用了九鼎殉葬;山西侯马的一些士的墓葬,则用了五鼎。这表明()上下尊卑失范,等级观念趋淡化僭越风气滋长,传统礼制遭破坏异姓诸侯崛起,宗法秩序已瓦解地方势力坐大,分封制荡然无存4春秋战国时

31、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主要反映出()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青铜艺术的平民化5学者钱穆在其书中写到:“唐中宗,不经两省而径自封拜官职。但中宗自己觉得难为情,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此即表示此项命令未经中书门下两省,而要请下行机关马虎承认之意。”材料主要说明()皇帝受到中书门下两省的制约,已经不具备专制的特征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民主的意识深入到各层级政府中国的皇权专制直到清朝才真正实现唐朝的皇帝专制,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专制6隋朝杨尚希上奏曰:“当今郡县

32、,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扩大郡县面积整顿冗官裁减郡县数量减免赋税7隋唐初创时,以儒经作为考试内容,“儒学多门,章句繁杂”,李世民令颜师古订五经文,撰成五经定本,又令孔颖达等作五经正义,作为儒学经典的正统解释。从此以后,经有定本,疏有正义。其主要目的在于()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提高儒家的社会地位规范儒学的学术研究8公元前127年,汉武帝“施德惠”,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列侯归郡管辖。这一政令的实施()实现了西汉政制的一大变革扩展了大汉帝国

33、的疆域版图延续了汉初“无为”的理念扫除了盐铁官营的政治障碍9淳化四年(993年),宋太宗与大臣讨论到开疆拓土的议题,宰臣吕蒙正以隋唐为例,指出隋唐两朝数十年间,四伐辽东,人不堪命,认为“且治国之要,在内修政事,则远人来归,自致安静”。苏轼在为皇帝经筵讲读中,强调“讲读之官,谈王而不谈霸,言义而不言利”。资治通鉴批判汉武帝时期的内外举措“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这些反映出宋朝施政与制度建设的突出特征是()以儒家纲常、仁政及重义轻利等理念为指导注重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和国内秩序的稳定实现建立大一统帝国的发展道路善于总结汲取以往历代治乱兴衰的经验教训10东吴时,南方出现亩产5石稻的高

34、产纪录,而南朝时则亩产高达10石左右,豫章(今江西北部)甚至创造了“一亩二十斛”(1斛即1石)的最高纪录。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北方战乱不断,社会动荡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繁荣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11宋元时期,政府规定买卖田地皆须经所部官司申请“文牒”,作为转让产权的依据,经有司批准后方可买卖。这一规定()表明土地兼并愈演愈烈推动租佃关系日益规范反映了土地转让制度化限制了土地买卖的进行12李剑农在中国古代经济史稿中记载:“(宋朝)从事于耕作之农民,除一部分自耕农外,不为私人地主之佃户,即为官田之佃户。在此相对关系下,土地之转移,除一小部分官田外,其权不操于国家而操于私人,今日

35、为有田之自耕农,明日即可变为佃耕之佃户。”这主要反映了宋朝()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私田数量超过官田国家与地主争夺土地佃户成为耕作主力13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中原地区农业发达河南冶铁业发达政府重视手工业经济重心开始南移14管子小匡认为商人“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材料旨在说明()商业发展成为国家重要财源商人以贱买

36、贵卖提升经济实力商业活动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商业发展迅速15论语公冶长中记载:“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庄子天地也谈到:“天下有道,则与物皆昌,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都主张将“道”与治世相结合都认为“道”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基本范畴都表现出了对国事国运的关注都体现对士人独立人格意识的规范与追求16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的“春夏毋敢伐材木山林燔草为灰”的规定,是礼记孟春“禁止伐木”、仲春“安萌芽,毋焚山林”的内容。唐律“非时烧田野”条规定,是礼记月令的“时禁”之属。材料反映了()古代已制定专门的环境保护法古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儒家生态意识影响了古代立

37、法古代法律严禁焚烧山林和草木17先秦政论文五蠹将当时社会上儒家、纵横家、游侠、贵族门人和工商之民称之为“五蠹”。据此推理该书作者最可能是()儒家墨家法家道家18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反对君主专制提倡君臣平等主张克己复礼批判无道君主19荀子曰:“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这说明荀子主张()爱护山林,保护环境以刑辅德,人定胜天礼法并施,政治清明天人和谐,共同发展20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

38、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乃叹日:乱我家者,太子也!”下列思想符合太子追求的是()儒法并行以法治国无为而治仁政治国21在儒学发展史上,西汉武帝时期诗经、尚书等五经成为国家的教科书,后来论语、孟子等四书的地位不断提高,儒学教育经历了由“五经时代”向“四书时代”的转变,促成这一变化的是()宗法制度逐步瓦解儒学糅合诸子学说科举制度创立发展程朱理学日渐兴起22朱熹在朱子家训中提出:“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诗书不可不读,礼仪不可不知。”朱熹意

39、在()适应皇权的需要倡导重德修身宣传“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纲常名教23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24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这说明曲辕犁()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只适合南方水田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变革了耕作方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第25小题10分,第26小题18分,第27小题14分,第28小题10分,共52分。)25(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表1西汉部

40、分丞相出身表(单位:人)时期功臣功臣子外戚宗室各级属吏经学之士其他汉高祖1汉惠帝3汉文帝4汉景帝41汉武帝5313汉昭帝3汉宣帝41汉元帝2汉成帝113汉哀帝14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卷表1能够反映汉代丞相任用的多种变化情况。指出其中一种变化情况并说明原因。(10分)2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上计作为地方官府向上级机构汇报工作的年度性活动,至晚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帝国建立后,上计就分为县向郡(汉代还有国)上计,与郡(国)向朝廷上计两种,这一制度的长期运行,为维持帝国的有效运转提供了保证。检汉书,西汉时期皇帝亲自受计的情形,见于记载的仅武帝时的四次。时间有三次是在三月,一次在正月

41、,并非年底;地点则三次在泰山(泰山的三次均与祭祀明堂联在一起),一次在甘泉宫(因为柏梁台失火,不然要在柏梁台进行。受计柏梁台恐也带有通天神的目的)。正常情况下,西汉朝廷主计的是丞相与御史府,计吏离京前,丞相(司徒)召见计吏,并遣属吏宣读敕文。皇帝若要问询计吏或传达自己的想法,均要通过丞相、御史大夫或身边的近臣。东汉朝廷受计的机构仍然是丞相与御史大夫转变而来的司徒与司空,上计吏到京城后,除了到司徒、司空府完成例行的上计工作外,还要参加次年正旦的朝贺大典,面见皇帝。后汉书张堪传:“帝尝召见诸郡计吏,问其风土及前后守令能否。”从明帝永平元年起,计吏还要与皇帝、百官一道参加上陵礼,拜谒光武帝的陵墓并在

42、光武帝神坐前汇报各自郡国的工作。其中部分计吏可能会因此而获得郎官官职(皇帝的亲近侍臣,原无固定职掌,属于储官性质)。同时,少数计吏还要负责转呈刺史的奏事,过去这也需要刺史向皇帝或其近臣来申奏的。摘编自侯旭东丞相、皇帝与郡国计吏:两汉上计制度变迁探微,中国史研究2014年第4期根据材料,概括两汉时期上计制度的变化。(10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时期上计制度变化的影响。(8分)27(14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图1汉代中外交通图2宋代中外交通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为视角,分别提取两幅地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8分)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两幅地图的不同。(要求: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6分)28(10分)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占据道路建造房屋或摆摊设点称作“侵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材料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八作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