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680290 上传时间:2019-01-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第五单元据历年的期末考试经验来看,学生越早开始自己复习,就能越从容应对,信心十足。为了帮助初三学生对这一学期的付出有个很好的回报,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单元概述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但这种表示方法使用起来并不方便,因为它不容易看出组成物质的元素、构成物质的粒子及物质间的质量关系,但是它却为我们学习国际通用的化学反应的表示用语化学方程式打下了坚实基础。化学方程式既能表示出化学反应中的大量信息,书写又简单明了,而且便于国际交流,这些都注定了它是表示化学反应的最佳形式。在本单元中,我们将通过实验探究得出

2、质量守恒定律,初步体验定量研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化学方程式的优点,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能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和思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自主梳理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_的各物质的_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_,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2.质量守恒的原因(微观解释)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也就是说,在

3、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_,原子的数目_,原子的质量_,所以宏观表现出: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1.答案:参加化学反应 质量总和 质量总和2.答案: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没有改变二、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1)表明了_、_和_。(2)表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_。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 通电2H2+O2为例)(1)质的方面:在_的条件下_分解生成和_和_。(2)量的方面:每_份质量的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生成_份质量的氢气和_份质量的氧气。1.答案:化学式2.答案:(1)反应物 生成物 反应条件(2)物质之间的质量

4、比3.答案:(1)通电 水 氢气 氧气 (2)36 4 32一、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中学化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定律,要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需注意以下几点:(1)质量守恒定律对化学反应有意义,对物理变化无意义。(2)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质量守恒,而不是体积守恒,也不是反应前后分子数守恒。(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理解为反应物,因此化学反应中往往存在某些物质的过量问题。(4)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因为生成了气体,而误认为质量减少、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5)质量守恒定律中的五个不变、两个改变、一个可能改变:

5、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例题1】工业上用氨气(NH3)除去大气污染物之一二氧化氮,其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6NO2+8NH3 7X+12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2 B.NO C.N2O D.HNO3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则生成物7X中含有14个氮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N2。答案:A绿色通道:本题是一道化学与生活相结合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化学反应前后的几个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针对训练: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说明: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

6、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反应物都是单质 B.图示中共有四种分子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答案:B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共出现四种不同的分子,其中三种表示化合物的分子,一种表示单质的分子。二、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及读法探究:(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表明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粒子个数比;表明了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乘以化学计量数之比。(2)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O2 CO2为例,其读法为:质的方面: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量的方面: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

7、下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例题2】如图,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个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下列四个化学方程式中,同时符合这四位同学所描述的是( )A.S+O2 SO2 B.2CO+O2 CO2C.2H2+O2 2H2O D.CH4+2O2 CO2+2H2O解析:根据四位同学的描述,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排除D项;各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排除A项;各物质的质量比为189,排除B项。答案:C绿色通道:本题考查了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意义。在学习中要注意从质的方面和量的方面来理解化学方程式。针对训练:2.小明从化学方程式4P+5O2 2P2O5总结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参加反应的物质是磷和氧气 反应条件是

8、点燃 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A. B.C. D.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总数也不变,但分子的总数可能会发生变化,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就发生了改变。3.科学家正研究在太空建一个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的装置,然后用激光照射添加了催化剂二氧化钛(TiO2)的水,水就能有效地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即2H2O 2H2+O2。某同学看到此化学方程式,即想到以下两点:水在激光和催化剂TiO2的作用下,能分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每36 g水可以分解生成4 g氢气和32 g氧气。你还能想到更多吗?请将你的想法填写到下面的空白中(再任写两点)。_;_。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化学方程式表示意义的理解,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即元素种类、物质的总质量、各物质的质量比、原子数等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化。答案:每2个水分子分解产生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 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都是氢、氧元素(答案不唯一)这篇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复习要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查看【初三化学知识点】栏目页!同时,查字典化学网初中频道还为大家整理了九年级化学期末试题的相关内容,考生可多加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