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04020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下一页 1 2 交流研讨是新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时,容易出现哪一些问题及其对策?交流研讨是新课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研讨,让学生从日常生活或化学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同时,在交流探讨过程中进行反思,发现自己与他人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便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有些老师不加选择的让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另外,有些老师却很少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仍然以讲授为主。显然,这两种处理方式都走了极端,在教学中是不可取的。比如说“物质的量”的教学,如

2、果让学生学生讨论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物质的量这一概念?物质的量与微粒数有什么关系?与质量有什么关系?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物质的量”与“酯化反应”、“消去反应”等等化学概念一样,它就是个概念,就是个名称,是人为规定的,没有讨论的必要。在组织学生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时,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些问题: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交流研讨来完成?当有多个问题需要交流研讨时应该如何处理?交流研论时教师应该如何控制课堂的秩序和进程?当教师选择了让学生讨论的内容后,就应该考虑讨论的形式和问题的引导。现行各种版本的高中化学新教材中,相当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研讨来完成,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相应的题目,

3、由学生进行研讨,如果是多个递进性的有关联的问题,最好是以问题组的形式集中讨论,这样可以保持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和完整性。1、化学实验中的交流研讨实验是化学的命脉,做好化学实验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具有深远的意义。案例1:实验现象的交流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实验问题情境:“钠”这个字肯定是金属,一提到金属我们的脑海中就闪现出“硬、能够沉入水底”等基本的知识,那么对于金属钠是不是也会有你想象中的那些性质呢?请同学们先阅读实验指导卡,然后两人一组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回答实验指导卡上的三个问题。(1)钠投入到水中有哪些现象?(2)你试着解释

4、一下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3)钠的保存和取用与钠的这些性质有关吗?每一组同学对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一定全面,几组同学互相补充,然后不妨让学生再重新做一遍钠与水的反应,看看第一次的观察有没有遗漏?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同样是钠与水的反应的现象,学生讨论与教师直接讲述效果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全面性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时候教师适时地讲述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在实验室大厅中显眼的位置放置“错误之柜”的故事,教育学生在科学上要注重观察,尊重事实,学习李比希、巴拉等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诚挚而顽强的追求精神。化学实验不仅要重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对现象的分析,更要注重实验的过程。案例2:实验过程的交流讨论葡萄糖的银镜反应银镜反应成功的关键之处在于试管要洁净、银氨溶液的配制、水浴加热过程中试管不能摇动等等,这些注意的地方先不必告诉学生,由学生先阅读教材上的实验说明,然后两人一组动手做实验,实验结束后教师设置如下的问题供学生交流讨论: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回忆你的实验过程,找出实验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化学实验未必都能成功,同样一个实验,有的同学做成功了,有的没做成,自然而然地学生之间就会互相交流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通过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的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又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下一页 1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