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10484 上传时间:2019-01-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doc(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精选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的基础科学。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金属的冶炼根据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以下不是金属冶炼方法的是()A.2HgO=2Hg+O2B.2NaCl(熔融)=电解2Na+Cl2C.SiO2+2C=高温Si+2COD.3CO+Fe2O3=高温3CO2+2Fe答案 C解析 Si是非金属,而不是金属。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等不会造成水体污染B.市场上销售的环

2、保汽车是指所排放的尾气污染较轻的汽车C.煤的液化和气化过程中均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因此将煤液化和气化后再使用,会降低煤的利用率D.地球上的金属矿产是可以再生的资源答案 B解析 重金属、农药和难分解的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A项错;煤的液化和汽化后再使用,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C项错;地球上的金属矿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D项错。3.在下列反应类型中,原子经济(全部反应物的原子进入期望的产物中)程度较低的是()A.化合反应 B.加成反应C.加聚反应 D.取代反应答案 D解析 取代反应在得到目标产物的同时,还有副产物产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采用原煤脱硫技术,可减少燃煤燃烧时产生的SO2B.自来

3、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说明氯气无毒C.氮氧化物可以破坏臭氧层,也能形成酸雨D.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CO2,会导致温室效应答案 B解析 氯气有毒,自来水可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是因为Cl2与H2O反应生成了HClO,B项错。5.下列物质中,可形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硫 B.氟氯代烃C.二氧化碳 D.甲烷答案 A解析 SO2可形成酸雨,氟氯代烃破坏臭氧层,CO2、CH4是温室气体,故只有A项符合题意。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B.乙烯和聚乙烯中均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C.馒头、米饭在口腔内越嚼越甜,是因为它们含有的淀粉发生了酯化反应D.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4、答案 D解析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煤的干熘是化学变化,A项错;乙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聚乙烯中不含碳碳双键,B项错;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了水解反应,生成麦芽糖,会产生甜味,C项错;乙醇、乙酸能发生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乙酯能发生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故D项正确。7.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石油的分馏 煤的干馏 石油的裂化 铝热反应 由乙烯制备聚乙烯 将氧气转化为臭氧 乙烯催熟果实 将苯加入溴水中 海水蒸馏制取淡水A. B.C. D.答案 C解析 蒸馏和分馏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将苯加入溴水中不发生化学反应,而是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故均属于物理变化,其余各

5、项均发生了化学变化。8.常见的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变化所生成的新污染物,如反应2NO+O2=2NO2中,二氧化氮为二次污染物。下列三种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其中能生成二次污染物的是()A.只有 B.只有C.只有 D.答案 D解析 题中给出了二次污染物的定义是指一次污染物经过变化后还能生成污染物的物质。其中SO2和NO2本身都是有毒气体,是污染物,而它们与雨水反应生成酸雨,是二次污染物;H2S被氧化后的产物可能是SO2气体,因而也能产生二次污染。9.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乙醇 B.

6、甲醇C.甲醛 D.苯答案 D解析 只有苯与水不能混溶。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海带中提取碘单质的过程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往淡水中加入NaCl等配成人造海水,可用于海产品的长途运输C.赤潮主要是由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废水引起沿海水域的富营养化而造成的D.海洋经济专属区的资源开发可获得Fe、Co、K、Au、B等金属答案 D解析 海带提碘的过程就是使化合态的碘转变为碘单质,所以此过程一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故A项的说法正确;NaCl溶液具有防腐的功能,故B的说法正确;D项中B(硼)属于非金属,故D项的说法错误。1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

7、铜反应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H2O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答案 A解析 A中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NO、NO2等,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12.含有6个碳原子的烷烃,经催化裂化可生成的烷烃最多有()A.3种 B.4种C.5种 D.6种答案 C解析 C6H14裂解的方式可能有下列四种:C6H14催化剂加热、加压CH4+C5H10C6H14催化剂加热、加压C2H6+C4H8C6H14催化剂加热、加压C3H8+C3H6C6H14催化剂加热、加压C4H10+C2H4其中CH4、C2H6、C3H8分别为甲烷、乙烷、丙烷,没有同分异构体,而C4H10有2种同分异构体CH3C

8、H2CH2CH3、CH3CCH3HCH3,因此即使考虑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最终生成的烷烃最多有5种。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元素的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的过程就是还原的过程B.金属冶炼的实质是金属元素被氧化C.电解熔融氧化铝时,每还原出1 kg铝,必有111 mol电子转移D.工业上常用电解NaCl水溶液的方法制取金属钠答案 C解析 由化合态转化成游离态,可能是得电子被还原,也可能是失电子被氧化,A项错;金属冶炼的实质是金属元素得电子被还原,B项错;还原1 kg Al转移电子数为1 000 g27 gmol-13=111 mol,C项正确;应电解熔融NaCl冶炼Na,D项错。14.维通

9、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为,合成它的单体是()A.CF2CF2、CH2CFCF3B.CF2CH2、CF2CFCF3C.CF3CHCHCFCF2答案 B解析 从该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可看出其链节主链上有4个碳原子,无碳碳双键,其单体为两种,从主链中间断开后,再分别将两个半键闭合,可得其单体为CH2CF2、CF2CFCF3。15.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直接燃烧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最近,某企业利用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新技术,让煤变成合成气(一氧化碳及氢总含量90%),把煤吃干榨尽。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0、 煤粉加压气化制备合成气过程涉及化学变化但没有物理变化 该技术实现了煤的清洁利用 该技术实现了煤的高效利用A. B.C. D.答案 C解析 煤粉加压气化法是让煤变成以CO和H2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气,此过程涉及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减少了污染,提高了煤的利用率。16.某有机物通过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还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则这种有机物的结构中一定具备的基团有()A. B.C. D.答案 C解析 有机物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CC,有机物能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结合被选的中得出该有机物中应含有酯基,即COO。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11分)某厂

11、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填写下面空白。(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_;_;_;_;_。(2)写出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_;写出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铁红的化学式为_;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_;氧化铜_。答案 (1)铁屑 稀硫酸 稀硝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2)Fe+2H+=Fe2+H2,2Fe3+Fe=3Fe2+,Cu2+Fe=Cu+Fe2+,2Au3+3Fe=2Au+3Fe2+ 3Cu+8HNO3

12、(稀)=3Cu(NO3)2+2NO+4H2O(3)Fe2O3 用作红色涂料 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解析 本题考查金属分离、提纯。(1)依题意,加入活泼金属将铜、金置换出来。利用金属性质差异,用酸溶、过滤得到被提纯的金属。在废水中加入过量铁粉,过滤得含亚铁离子的滤液和含铜、金、铁单质的滤渣。由铁红逆推F为氢氧化铁,所以,亚铁盐加氢氧化钠溶液制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氢氧化铁。分离铜、铁、金混合物中的金,先用稀硫酸或盐酸溶解铁,过滤得滤渣;再用稀硝酸溶解铜、金混合物,得到金。由氧化铜逆推D为氢氧化铜。(2)处加入铁粉,发生四个离子反应。金不溶于硝酸,而铜溶于硝酸,所以,B中加入硝酸,只有铜溶解。(

13、3)铁红成分是氧化铁,工业上主要用作颜料,氧化铜可以制硫酸铜、铜等物质。18.(12分)海水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在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方面,天津市位居全国前列。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的过程如下:(1)请列举海水淡化的两种方法:_、_。(2)将NaCl溶液进行电解,在电解槽中可直接得到的产品有H2、_、_或H2、_。(3)步骤中已获得Br2,步骤中又将Br2还原为Br-,其目的为_。(4)步骤用SO2水溶液吸收Br2,吸收率可达95%,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由此反应可知,除环境保护外,在工业生产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_。(5)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从工业溴中提纯溴的方法,查阅了有关资料,Br2的

14、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和强腐蚀性。他们参观生产过程后,绘制了如下装置简图:请你参与分析讨论:图中仪器B的名称:_。整套实验装置中仪器连接均不能用橡胶塞和橡胶管,其原因是_。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要达到提纯溴的目的,操作中如何控制关键条件:_。C中液体产物颜色为_,为除去该产物中仍残留的少量Cl2,可向其中加入NaBr溶液,充分反应后,再进行分离的操作是_。答案 (1)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及其他合理答案中的任意两种 (2)Cl2 NaOH NaClO (3)富集溴元素 (4)Br2+SO2+2H2O=4H+SO2-4+2Br- 强酸对设备的严重腐蚀 (5)冷凝管 溴腐蚀橡胶 控制温度

15、计b的温度,并收集59 时的馏分 深红棕色 分液(或蒸馏)解析 (1)常规识记问题。(2)根据2NaCl+2H2O=通电2NaOH+H2+Cl2以及Cl2+2NaOH=NaCl+NaClO+H2O可得到答案。(3)根据框图可知先前得到的溴浓度较低,这样做是使溴富集。(4)Br2+SO2+2H2O=4H+SO2-4+2Br-,反应产生大量的酸,会腐蚀设备。19.(9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石油的催化裂化,装置如图。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烧瓶中固体石蜡先熔化,试管中有少量液体凝结,试管中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中液体具有汽油的气味。(1)加入药品之前的操作为_,长导管的作用是_。(2)试管

16、中少量液体凝结说明_。(3)试管中溶液褪色说明_。(4)能否用试管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理由是_。(5)写出二十烷裂化得到癸烯的化学方程式_。(6)石油裂化的重要意义是_。答案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导气、冷凝气体(2)裂化生成了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3)裂化生成了碳原子数小于5的烯烃(4)不能,因为裂化产物中有烯烃,易与溴发生加成反应(5)C20H42Al2O3C10H22+C10H20(6)可提高石油产品中轻质燃油特别是汽油的产量解析 本题考查的石油的催化裂化实验,加药品前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长导管在此处起导气兼冷凝回流的作用。中有液体凝结说明石蜡裂化生成了5个碳原子以上的烃,以液态形式

17、存在;中溶液褪色说明裂化生成了碳原子小于5的烯烃;中的裂化产物有烯烃,会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不可用中的液体萃取溴水中的溴。20.(8分)镁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从海水中提取。主要步骤如下:海水主要含NaCl和MgSO4等试剂溶液MgOH2试剂MgCl2溶液无水MgCl2熔融电解Mg(1)为了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可以选用_,要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的量应_,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_。(2)加入试剂,能够分离得到Mg(OH)2沉淀的方法是_。(3)试剂可以选用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无水MgCl2在熔融状态下

18、,通电后会得到Mg和Cl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Ca(OH)2 过量 取上层清液,滴入Ca(OH)2溶液,若不产生沉淀则证明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2)过滤(3)稀盐酸 Mg(OH)2+2H+=Mg2+2H2O(4)MgCl2(熔融)=电解Mg+Cl2解析 使MgCl2转化为Mg(OH)2,试剂应选用Ca(OH)2溶液,为了使MgCl2完全转化为沉淀,则加入的Ca(OH)2应过量,验证MgCl2已完全转化为Mg(OH)2的方法是:取上层清液,滴入Ca(OH)2溶液,不产生沉淀。分离沉淀的方法是过滤,要使Mg(OH)2沉淀转化成MgCl2溶液应选用稀盐酸。21.(

19、12分)为确定某铝热剂(含氧化铁和铝)的组成,分别进行下列实验。(1)若取a g样品,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得生成的气体(标准状况,下同)体积为b L。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样品中铝的质量是_g。(2)若取a g样品将其点燃,恰好完全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氧化铁与铝的质量比是_。(3)待(2)中反应产物冷却后,加入足量盐酸,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c L,该气体与(1)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cb=_。答案 (1)2Al+2NaOH+2H2O=2NaAlO2+3H29b11.2(2)2Al+Fe2O3=点燃Al2O3+2Fe 80:27(3)2: 3解析 (1)设样品中铝的质量为x,则有2Al+2NaOH+2H2O=2NaAlO2+3H2227 g 322.4Lx bLx=9b11.2 g(2)若样品恰好完全反应,则由2Al+Fe2O3=点燃Al2O3+2Fe可知m(Fe2O3)m(Al)=160(227)=8027。(3)由(2) 中反应方程式及反应Fe+2HCl=FeCl2+H2,可得关系式:Al Fe H227 g 22.4 Lx cLx=27c22.4 g所以有:9b11.2 g=27c22.4 gC:b=2:3。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一化学第四章单元检测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