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21442 上传时间:2019-01-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6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题对于广大小学生朋友,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口算(8分)65 - 24 = 66 - 16 = 77 - 34 = 93 - 61 =85 - 25 = 5 5- 14 = 67 - 56 = 56 - 9 =42 + 9= 43 + 3 = 48 + 4 = 25 + 3 =35 + 4= 23 + 9 = 35 = 9 + 26 =25 + 5 = 24 + 7 = 24 + 6 = 38 + 7 =21= 53 - 20 = 45 - 20 = 43 - 21

2、 =59 - 44 = 33 = 36 - 14 = 87 - 77 =36 + 43 = 25 + 55 = 24 + 16 = 52=34 + 82= 49 + 5 = 22 = 22 =46 - 8 = 34 - 5 = 83 - 6 = 45 - 23 =二、填空。(14分)1、1米60厘米 =( )厘米 45厘米 +26厘米 = ( )厘米42米 28米 =( )米 300厘米 = ( )米 (2分)2、(1)4个3相加,写成乘法算式是( )( )=( );其中因数是( )和( ),积是( )。(2)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 )。(3)2和4相乘,写成乘法算式是( )(

3、)=( ) (5分)3、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2分)2 +2 + 2 + 2 =( )( ) 4 + 4 + 4 = ( )( )5 + 5 =( )( ) 8 +8 + 8 + 8 + 8 + 8 = ( )( )4、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1分)5、三角尺上有(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三、判断(对的打 ,错的打)(6分)1、下面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请判断。(2分)( ) ( ) ( ) ( )2、3个4相加列式是3 + 4 。 ( )3、4 + 4 + 4 + 3 = 4 3 。 ( )4、4和5相乘列式是4 5, 4个5相加列式也是4

4、5.(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5、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

5、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以上就是为大家分享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测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