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3868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2018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初二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二年五班和二年六班的教学任务,现教学工作计划如下:一、教学目标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与主动的发展,三维目标有机整合,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好习惯。3、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爱于学习的科学精神,并锻炼学生自学能力。4、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团结合作能力。5、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二、教学资源分析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五章,分别是第十六章 分式、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

2、数、第十八章勾股定理、第十九章 四边形与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其中教学任务的重点是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有关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会用一元一次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利用函数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会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掌握平等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掌握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会算权平均数、极差和方差,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教学资源除了教材、教师用书,还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源等。

3、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制作具,这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六班学生大多数可以做到课上认真学习,课后完成作业,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但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上课溜号或搞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学习气氛。四、教学方法设计1、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学生参与学习,主动学习,锻炼学生自学能力。利用分组加分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2、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适当加分扣分,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上课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好胜心理,让学生上前台讲解,其他学生补充改正,培养学生认真听讲、认真阅读思考、大胆发言、记笔记的好习惯。3、认真设计课前引言、课中引导用

4、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4、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检验改错的好习惯。5、充分利用好学校提供的教学教具,例如:挂图、多媒体、网络,及即将安装的班班通。五、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周次 时间 课题 课时一 2.29-3.2 16.1 分式 3课时二 3.3-3.9 16.2 分式的运算 6课时三 3.10-3.13 16.3 分式方程 3课时3.14 数学活动 1课时3.15 小结 1课时四 3.16-3.22 单元复习 4课时五 3.23-3.27 17.1反比例函数 3课时六 3.28-3.31 17.2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 4课时七 4.5 数学活动 1课时4.6 小结 1

5、课时八 4.9-4.12 单元复习 4课时九 4.13-4.18 18.1勾股定理 4课时4.19-23 18.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课时十 4.24 数学活动 1课时4.25 小结 1课时4.26-5.2 单元复习 4课时十一 5.3-5.10 19.1平行四边形 6课时十二 5.11-5.18 19.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课时十三 5.21-5.22 19.3梯形 2课时5.23-5.24 19.4课题学习:重心 2课时十四 5.25 数学活动 1课时5.28 小结 1课时十五 5.29-6.5 单元复习 6课时十六 6.6-6.12 20.1数据的代表 5课时十七 6.13-6.19 2

6、0.2数据的波动 5课时6.20-6.21 20.3课题学习 2课时十八 6.25 数学活动 1课时6.26 小结 1课时十九 6.27-7.2 单元复习 4课时二十 7.3-期末 总复习 约8课时六、教学评价方案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品行表现、校园活动参与情况、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学生互评、上课表现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课后预习情况,课堂测试情况及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全方面综合评价学生。七、好习惯养成1、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2、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3、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的习惯;4、培养学生大胆发言的习惯;5、培养学生记笔记的习惯;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

7、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6、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

8、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7、认真审题的习惯;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8、认真书写的习惯;9、检验改错的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