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809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doc(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编者小语:2018年小升初复习备考已经开始,在备考复习中,同学们要务必保证各类基础题型逢做必对,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数学网为大家准备了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4),希望同学们多做练习,并祝各位同学在2018小升初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进入重点中学!31. 某地收取电费的标准是:每月用电量不超过50度,每度收5角;如果超出50度,超出部分按每度8角收费.每月甲用户比乙用户多交3元3角电费,这个月甲、乙各用了多少度电?因为338=4.1,335=6.3,即都有余数,所以,既不可能两户都达到或超过50度用电量,也不可能两户都未达到50度用电量

2、,因此只有一种情况:32. 王师傅计划用2小时加工一批零件,当还剩160个零件时,机器出现故障,效率比原来降低1/5,结果比原计划推迟20分钟完成任务,这批零件有多少个?效率比原来降低1/5,即变为原来的4/5,那么所用时间就是原来的5/4,比原来多用:5/4-1=1/4所以,推迟的20分钟就是原来完成160个零件所用时间的1/4。原来完成160个零件需要:20/(1/4)=80分钟这批零件共有:160/(80/120)=240个。160个的时间比是4:5,相差1份,是20分钟4份是80分钟160个前做了120-80=40分,80分160个,40分160/2=80160+80=240我也来做一

3、种方法:推迟的20分钟,即1/3小时相当于后来用时的1/5,所以,后来用时1/31/5=5/3小时原来的工效做160个零件就用了5/3-1/3=4/3小时。所以,每小时可以完成1604/3=120个2小时完成任务,这批零件就有1202=240个33. 妈妈给了红红一些钱去买贺年卡,有甲、乙、丙三种贺年卡,甲种卡每张0.50元,丙种卡每张1.20元.用这些钱买甲种卡要比买乙种卡多8张,买乙种卡要比买丙种卡多买6张.妈妈给了红红多少钱?乙种卡每张多少钱?买甲比买丙多8+6=14张,而丙每张比甲贵0.70元,多买14张甲一共0.50*14=7元,所以可以支付丙7/0.70=10张,钱数一共是1.20

4、*0=12元,可以买乙10+6=16张,所以乙的价钱是12/16=0.75元。34. 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和三间房子,临终前立下遗嘱,将三间房子分给三个儿子各一间.作为补偿,分到房子的三个儿子每人拿出1200元,平分给没分到房子的两个儿子.大家都说这样的分配公平合理,那么每间房子的价值是多少元?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三个儿子共拿出12018=3600元,这3600元刚好就是两个儿子应该分得的钱。每个儿子应该分得36002=1800元。三间房子共值18005=9000元,那么每间房子值90003=3000元。再做一种思路:每人应该分得35=3/5间房子,那么分得房子的就多分了1-3/5=2/5间也就是

5、说2/5间房子值1200元,所以每间房子值12018/5=3000元继续分享算法:如果还有5-3=2间房子,每人都分得房子,那么就要拿出12018=6000元所以,每间房子值60002=3000元。35. 小明和小燕的画册都不足20本,如果小明给小燕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2倍;如果小燕给小明A本,则小明的画册就是小燕的3倍.原来小明和小燕各有多少本画册?我的思考如下:小燕两次相差2A,且两次相差总画册的1/3-1/4=1/12当A=1时,两人的总和是21/12=24本,少于38本当A=2时,两人的总和是41/12=48本,多于38本所以,A=1第一次交换,小燕有241/3=8本,原来小燕

6、有8-1=7本小明有24-7=17本36. 有红、黄、白三种球共16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3,黄球的1/4,白球的1/5,则还剩120个;如果取出红球的1/5,黄球的1/4,白球的1/3,则剩116个,问(1)原有黄球几个?(2)原有红球、白球各几个?先理清思路:根据题意可以得出下面的关系。37. 爸爸、哥哥、妹妹三人现在的年龄和是64岁,当爸爸的年龄是哥哥年龄的3倍时,妹妹是9岁.当哥哥的年龄是妹妹年龄的2倍时,爸爸是34岁.现在三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充分利用年龄差来解答问题。妹妹:9岁, 哥哥:兄妹差+9 ,爸爸:(兄妹差+9)3妹妹:兄妹差, 哥哥:兄妹差2,爸爸:34岁因为爸爸和哥哥

7、的年龄差也将恒定不变。所以,(兄妹差+9)2=34-兄妹差2所以,兄妹差是(34-29)4=4岁即当妹妹9岁时,哥哥4+9=13岁,爸爸133=39岁三人年龄和是9+13+39=61岁所以,再过(64-61)3=1年,年龄和就是64岁了。所以,现在妹妹9+1=10岁,哥哥13+1=14岁,爸爸39+1=40岁38. B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出发10分钟后,乙从B地出发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8、我选择让丙先去追后出发的乙,10(3-1)=5分钟追上,拿到信后去追甲,甲乙相距甲行10+10+10+5+5=40分钟的路程,丙用40(3-1)=20分钟追上甲交换信后返回追乙,这时乙丙相距乙行40+202=80分钟的路程,丙用80(3-1)=40分钟追上乙,把信交给乙。所以,共用了5+20+40=65分钟。乙共行了65+10=75分钟,丙回到B地还要753=25分钟。所以共用去65+25=90分钟又想到一个思路,追上并返回。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3-1)2=10分钟追上甲并返回,需要103(3-1)2=30分钟再追上乙并返回,需要(102+30)(3-1)2=50分钟共用10+30+50=

9、90分钟39. 甲、乙两个车间共有94个工人,每天共加工2018竹椅.由于设备和技术的不同,甲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只能生产15把竹椅,而乙车间平均每个工人每天可以生产43把竹椅.甲车间每天竹椅产量比乙车间多几把?假设全是甲车间的工人,共生产:94*15=1410把;40. 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已知乙回家的路程比甲回家的路程多1/6,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那么乙回家的路程是几米?如果甲的速度和乙相同,那么甲的路程应该是乙的10/14=5/7,比乙少2/7;而实际甲是乙的6/7,比乙少1/7,是因为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10分钟共多走12*10=120米。所以,这1

10、20米就是乙路程的2/7-1/7=1/7;乙回家的路程为:120/(1/7)=840米。我也做两种基本的方法方法一:乙行甲那么远的路,就要14(1+1/6)=12分钟所以甲回家有12(1/10-1/12)=720米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720(1+1/6)=840米方法二:甲行乙那么所需要的时间是10(1+1/6)=35/3分钟所以乙回家的路程是12(3/35-1/14)=840米比实际少生产:2018-1410=588把;一个甲车间工人换成乙车间的,多生产:43-15=28把;乙车间共有工人:588/28=21人;甲车间每天比乙车间多生产:2018-21*43*2=192把。红球1/3+黄球1/

11、4+白球1/5=160-120=40红球1/5+黄球1/4+白球1/3=160-116=44红球+黄球+白球=160利用初中的代数消元法思想来解答。如果按照第一种方案,取16040=4次刚好取完,红球还差4/3-1=1/3,白球就多出1-4/5=1/5,黄球取完了,说明红球的1/3和白球的1/5相等,红球和白球的个数比是3:5按照两种方案的比较发现,白球的1/3-1/5=2/15比红球的2/15多4个即白球比红球多42/15=30个所以红球有30(5-3)3=45个,白球有45+30=75个黄球就是160-45-75=40个甲超过了50度,乙未达到 50度。因为33=5*5+8,可以得出:甲用

12、电:50+1=51度,乙用电:50-5=45度。如果都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8的倍数,显然33不是8的倍数;如果都没有超过50度,那么相差就应该是5的倍数,同样33也不是5的倍数。因此,甲50度以上,乙50度以下。33-8n的得数是5的倍数(从个位数字可以得出)只有33-8 1=25=55符合要求。“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

13、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所以甲50+1=51度,乙50-5=45度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