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38167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9.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小升初数学冲刺:应用题综合训练81. 有若干个自然数,它们的算术平均数是10,如果从这些数中去掉最大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9;如果去掉最小的一个,则余下的算术平均数为11,这些数最多有多少个?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最大值是几?解:根据新课标教材,0是最小的自然数。由于去掉最小数后,算术平均数是11,所以,这些数最多有10(1110)111个。所以,最大的数最大值是111102082. 某班有少先队员35人,这个班有男生23人,这个班女生少先队员比男生非少先队员多几人?解:方法一如果这23个男生都是少先队员,那么女生少先队员就有352312人,男生非少先队员就没有了,所以就多12人。方法

2、二如果这23个男生都不是少先队员,那么女生少先队员就有35人,那么女生少先队员就比男生非少先队员多352312人。方法三女生少先队员男生非少先队员(女生少先队员男生少先队员)(男生非少先队员男生少先队员)少先队员男生352312人。83. 小东计划到周口店参观猿人遗址.如果他坐汽车以40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那么比骑车去早到3小时,如果他以8千米/小时的速度步行去,那么比骑车晚到5小时,小东的出发点到周口店有多少千米?解:说明坐汽车比步行少用358小时,这8小时内,步行要行8864千米。坐汽车每小时要比步行多行40832千米。坐汽车64322小时,就可以多行这么多了。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

3、0280千米。又想到一个解法:汽车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085倍那么汽车行完全程的时间是(35)(51)2小时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所以从出发点到周口店有40280千米40/85 (5+3)*40320 320/(5-1)8084. 甲、乙两船在相距90千米的河上航行,如果相向而行,3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则15小时甲船追上乙船.求在静水中甲、乙两船的速度.两船速度和:903=30(千米)两船速度差:9015=6(千米)乙船的速度:(30-6)212(千米小时)甲船的速度:12+618(千米小时)答:甲船的速度是18千米小时,乙船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85. 二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

4、,其中少先队员有71人,一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75%,二班少先队员占本班人数的5/6.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人数多几人?解:一班人数:(5/6x90-71)/(5/6-75%)=48(人)一班少先队员人数比二班少先队员多的人数:75%x48-5/6x(90-48)=1(人)解:假设两个班的少先队员都占本班人数的5/6,那么少先队员人数就占两班总人数的5/6,即905/675人。比实际多了75714人。所以一班有少先队员4(5/675)48人,二班有904842人。那么一班比二班多4875425/61人86. 一个容器中已注满水,有大、中、小三个球.第一次把小球沉入水中,第二次把小球取

5、出,把中球沉入水中,第三次把中球取出,把小球和大球一起沉入水中,现知道每次从容器中溢出水量的情况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求三个球的体积之比.解:第一次溢出的水是小球的体积,假设为1第二次溢出的水是中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第三次溢出的水是大球的体积+小球的体积-中球的体积第一次是第二次的1/2,所以中球的体积为1+23第三次是第二次的1.5倍,第二次是2;所以大球的体积为3-1+35V小球:V中球:V大球=1:3:587. 某人翻越一座山用了2小时,返回用了2.5小时,他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时,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时.问翻越这座山要走多少米?解:往返共用去

6、22.54.5小时。所有上坡用的时间和所有下坡用的时间比是4500:30003:2。所有上坡用的时间是4.5(32)32.7小时,所以翻越这座山要走的路程就相当于所有的山坡路,即30002.78100米解:上山的速度是3000米/小时,所以走每一米需要时间1/3000小时下山的速度是4500米/小时,所以走每一米需要时间1/4500小时上山走的总路程下山走的总路程全程相当于用3000米/小时和4500米/小时的速度和(2+2.5)小时走了 2个全程(一个全程上山和一个全程下山)(2+2.5)(1/3000+1/4500)8100米88. 钢筋原材料每根长7.3米,每套钢筋架子用长2.4米、2.

7、1米和1.5米的钢筋各一段.现需要绑好钢筋架子100套,至少要用去原材料多少根?解:2.121.527.2米,用100250根原材料。2.437.2米,用100333根1段原材料。最后的这一段也要用1根原材料。所以共用去5033184根原材料。89. 有一块铜锌合金,其中铜和锌的比2:3.现知道再加入6克锌,熔化后共得新合金36克,新合金中铜和锌的比是多少?解法一:加入的6克锌相当于新合金的6361/6。原来的合金是新合金是11/65/6。铜没有变,占新合金的5/6(23)21/3,新合金中的锌占11/32/3。所以新合金中的铜和锌的比是1/3:2/31:2解法二:原来的合金重36-6=30(

8、克)原来的合金每份重30(2+3)=6(克)含铜62=12(克) ,含锌63=18(克)新合金中的合金比12(18+6)=1/2,即铜:锌=1:290. 小明通常总是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想锻炼身体,前1/3路程快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后一段的路程慢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2倍.这样小明比平时早35分到校,小明步行上学需要多少分钟?解:行1/3的路程,速度是步行的4倍,说明用的时间是原来总时间的1/341/12。行余下的11/32/3的路程,速度是步行的2倍,说明用的时间是原来总时间的2/321/3。所以这35分钟相当于平时总时间的11/31/127/12所以小明步行上学需要357/1260分钟。

9、解:35(4+2+1)=5(分钟)“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

10、,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5431=60(分钟)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答:小明步行上学需要60分钟.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