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4062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七年级下期期中考试数学卷一、仔细选一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方程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的是( )A. - y=6 B. + =1 C.3x-y2=0 D.4xy=3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2ab)(-3ab)3=-54a4b4 B.5x2(3x3)2=15x12C.(-0.16)(-10b2)3=-b7 D.(210n)( 10n)=102n3、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A.(-2)-3与23 B.(-2)-2与2-2C.-33与(- )3 D.(-3)-3与( )34、如图,与构成同旁内角的角有()A.1个 B.2个 C.5个 D.4个第4题图 第5题图

2、 第6题图5、如图,有a、b、c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A.a户最长 B.b户最长 C.c户最长 D.三户一样长6.如图所示,1=722=723=70,求4的度数为( )A.72 B.70 C.108 D.1107、因H7N9禽流感致病性强,某药房打算让利于民,板蓝根一箱原价为100元,现有下列四种调价方案,其中0A.先涨价m%,再降价n% B.先涨价n%,再降价m%C.先涨价 ,再降价 D.无法确定8、下列语句:同一平面上,三条直线只有两个交点,则三条直线中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截,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平行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

3、;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其中()A.、是正确的命题 B.、是正确命题C.、是正确命题 D.以上结论皆错9、一个正方形边长增加3cm,它的面积就增加39cm2,这个正方形边长是( )A、8 cm B、5 cm C、6cm D、10 cm10、已知 是一个有理数的平方,则n不能取以下各数中的哪一个( )A 、 30 B、 32 C 、-18 D 、9二、耐心填一填(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1、二元一次方程3x+2y=15的正整数解为_12、 =13、若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常数 的值是 第14题图14、如图,面积为12cm2的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位置,平移的距离是边B

4、C长的两倍,则图中的四边形ACED的面积是 cm2.15、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30,这两个角是16、某班同学去18千米的北山郊游。只有一辆汽车,需分两组,甲组先乘车、乙组步行。车行至A处,甲组下车步行,汽车返回接乙组(上下车时间忽略不计),最后两组同时达到北山站。已知汽车速度是60千米/时,步行速度是4千米/时,求A点距北山站的距离为 千米。三、认真解一解(7小题,共66分)17、解方程组(本题8分)18、计算(本题6分)(1)4a2x2(- a4x3y3)(- a5xy2) (2)19、(本题10分)如图,有一条小船.小船移动过程以点A的位置变化为参照。(1)若

5、把小船平移,使点A移到点B,请你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小船.(2)若该小船先从点A航行到达岸边L的点P(即A点与L上的P点重合)处补给后,再航行到点B,但要求航程最短,试在图中画出点P的位置(3)求出靠岸点P与A,B所围成的ABP的面积.(简要写出计算过程即可)20、(本题8分)如图,学校有一块长为(3a+b)米,宽为(2a+b)米的长方形地块,计划将阴影部分进行绿化,中间将修建一座雕像,则绿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并求出当a=3,b=2时的绿化面积.21、(本题10分)如图,M、N、T和P、Q、R分别在同一直线上,且3,T,说明R的理由22、(本题12分)某蔬菜公司收购到某种蔬菜280吨,准备加工

6、后上市销售.该公司的加工能力是:每天可以精加工12吨或者粗加工32吨.现计划用15天完成加工任务,该公司应安排几天粗加工,几天精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如果每吨蔬菜粗加工后的利润为1500元,精加工后为3000元,那么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多少元?23、(本题12分)如图1,ABCD,EOF是直线AB、CD间的一条折线.(1)说明:BEO+DFO.(2)如图2,如果将折一次改为折二次,如图2,则BEO、O、P、PFC会满足怎样的关系,证明你的结论.(3)若将折线继续折下去,折三次,折四次折n次,又会得到怎样的结论?(不需证明)参考答案一、仔细选一选(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题

7、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D D C D D B A B B二、耐心填一填(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11、 , 12、 ; 13、14、 36 ; 15 42,138或10,10 16、 2三、认真解一解(7小题,共66分)17、解方程组(本题8分)(1)解:由+得: 5x=20x=4 2分把x=4代入,得y=1 1分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分(2)解:原方程组可化为由2-得: x=370 2分把x=370代入,得y=1101分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1分18、计算(本题6分)(1) ax4y 3分(2) 4ab 3分19、(本题10分)解:平移后的小船如图所示4分作

8、点A与点A关于直线L对称,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则P为所求.2分SABP=28- 17- 33- 44=122分20、(本题8分)解: 4分(平方米)2分当 时,(平方米)2分21、(本题10分)22、(本题12分)解:设安排精加工x天,粗加工y天.则解得 2分此时精加工:1210=120(吨),粗加工:325=160(吨)2分公司可获利为1500160+3000120=210 000+360 000=600 000(元).2分答:该公司应安排10天精加工,5天粗加工,才能按期完成任务.该公司出售这些加工后的蔬菜共可获利600 000元.23、(本题12分)(1)证明:过O作OMAB,ABC

9、D,ABOMCD,BEO=MOE,DFO=MOF, 2分BEO+DFO=EOM+FOM,即EOF=BEO+DFO. 2分(2)满足的关系式是:BEO+O+PFC,2分解:过O作OMAB,PNAB,ABCD,ABOMPNCD,BEO=EOM,PFC=NPF,MOP=NPO,2分EOPOPF=(EOM+MOP)(OPN+NPF)=EOMNPF,BEOPFC=EOMNPF,BEOPFC=EOPOPF,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

10、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BEO+OPF=EOP+PFC.2分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

11、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12、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3)解:如果两平行线间存在一条折线,则所有同向角的和相等。或者:向左凸出的角的和等于向右面凸出的角的和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