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49909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教案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海-气作用下形成的沃克环流,并了解沃克环流异常时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2结合景观图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全球的可能影响及减轻危害的途径。过程和方法:1通过读图、地理图表分析,绘制沃克环流示意图;2讨论分析数据信息,推导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3通过对各种学习资料信息的提取,简述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合作探究,提出应对策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系统的观点、区域差异与区域合作等观念,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认知与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识科学、探索规律的探究精神。2增强学生对全球气候及环境变化的忧患意识

2、,合作意识,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学重点、难点】1沃克环流的成因和变化2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及其可能影响【教学方法】图表分析、对比归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二、教学过程【预习篇】1在赤道附近的太平洋海区,驱使着赤道暖流自向流。在岸,由于表层海水被风吹走,下层的冷海水会上涌补充,同时,沿岸还有自高纬度流来的流,使该海区表层海水温度较。在岸,赤道暖流堆积下沉,形成深厚的暖水层。这样,在赤道附近太平洋的东西方向,表层海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形成,称为。2赤道附近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被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的主要原因。厄尔尼诺发生时,东岸海水现象消

3、失,(洋流)增强,东部气候由原来的变为,引发;本部气候由原来的变为,引发。3,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发生的重要依据。发生时它增强,现象发生时它减弱。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引发的水旱灾害比拉尼娜现象发生相对。【导入新课】我们已学习了“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知道海洋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和“大气的水源地”,这是科学家们通过长期观测并发现全球气候异常与海洋表层水温出现异常有很强的相关性的原因。海气相互作用形成了大气环流(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下面我们要学习的这种大气环流与厄尔尼诺现象、拉尼娜现象的出现有着重要的联系,就是“沃克环流”。【讲授新课】(一)沃克环流1让学生讨论回答,在其成长的经历中,切

4、实感受过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2【自主学习】读图4.5(P41),并归纳。(1)区域选择:赤道附近及其以南(约05S之间)的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东部和西部;(2)结合图例读出以上三大洋东、西部海水温度的数值,并加以对比。3回顾“热力环流”的形成机理和过程,同时由学生尝试画出以上三大洋东、西部之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4名词解释:沃克环流在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接近东西方向的热力环流。5【归纳小结】结合提供的材料和教材内容的阅读,归纳“沃克环流”的形成机理,并完整表达。6设问承转:由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稳定,所以形成了“沃克环流”,那么(1)若东、西部温差变为0,沃克环流是否还能存在呢?(2

5、)若东部的海水温度大于西部的,沃克环流将是怎样的呢?(3)若东、西部温差变小时,又将怎样变化呢?(二)厄尔尼诺现象1【自主学习】引导读图4.7(P42),并归纳。(1)区域选择:A: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05S、80120WB:赤道附近太平洋西部05S、140160E(2)比较A、B两区域的温度距平值A:温度距平值大(正值),温度升高B:温度距平值小(甚至负数),温度降低结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差异减小,沃克环流减弱。【合作探究】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西部的温度差异为何减小?中东部海区温度异常升高的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1播放厄尔尼诺影音资料。(1

6、)分析原因(2)讨论影响2设疑承转:如果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温差增大时,沃克环流将会增强。那么这种现象我们称为什么呢?它又会有何影响呢?(三)拉尼娜现象【自主学习】并由学生结合学案归纳。(1)拉尼娜现象的含义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2)拉尼娜现象的形成和影响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

7、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合作探究】(1)思考: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都会引发水旱灾害,哪个影响更大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