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案汇编.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2933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案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狼和鹿教案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设计特色:自由地读,尽情地读,读有所思,读有所得。教学流程:一、细读,感知文本1、读课文,识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音,再用钢笔在生字栏里描红。(重点指导“凯”、“殖”、“染”、“胁”等)2、读课文,读通顺。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要争取读得通顺、流利。遇到自己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3、读课文,明文意。读了几遍课文,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凯巴伯森林以前的面貌和现在的样子有什么不同?狼和鹿之间是什么

2、关系?凯巴伯森林里的这些鹿群最后怎么样了?二、精读,感悟文本(一)猜谜揭题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两个谜语给你们猜猜好吗?2.猜后说说喜欢或不喜欢的理由。3.它们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狼和鹿这一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请同学把课本打开,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2.刚才你们读了课文,知道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吗?(板书:凯巴伯森林)(三)学习第一自然段1.那时候,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儿的?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指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这一自然段向我们展示了怎样的画面)2.读了这一节,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些画面?这些都是课文中描写的画面,

3、你还能想象课文中没有写的吗?(天空蓝湛湛的,铺满新绿的地上,野花竟相开放,小河波光粼粼。)在我们的精心描绘下,形成了多么美丽的画面呀!3.(出示图)大家看,谁来读这一句话?(指名读)4.是呀,远远望去凯巴伯森林,树木郁郁葱葱的,简直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多美呀!你们能用赞美的语气把它读好吗?(再指名读)5.除此以外,你们还透过那些语句感受到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的气息?6.(出示图)谁来读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欢乐的语气读)7.在这一自然段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接着往下读。(评:你读书可真仔细)(是呀,森林里还有恶狼出没,威胁到鹿的生活)8.总结:尽管狼经常暗算鹿,可鹿们仍显得那样活泼美丽,整个森林呈

4、现的是一派和谐美好、生机勃勃的画面。(四)学习第三自然段1.可是25年后,凯巴伯森林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出示画面)2.再读一读第三节,找一找课文画面?(出示句子)3.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带着怎样的心情去读?4.(出示比较图),如果说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生机勃勃,那现在的森林我们用怎样的的词语来概括?5.多可惜呀,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原因,同桌相互说说。6.已经找好了,我们来认真听他说。7.为了能让同学们抓住要点表达得更清楚,请你们按老师的提示再练习说一说。出示练习:因为(),造成鹿(),又因为(),造成森

5、林(),所以凯巴伯森林发生了这样的变化。8.我们通过读、找、说,基本上找到了答案,造成森林变化的原因是:人们为什么要捕杀狼?当地居民是怎么做的?9.狼被捕杀,森林变枯黄,鹿的命运又如何呢?(请快速看课文第三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出示句子,齐读)透过这些数据,你读出了什么?(鹿在不断病死)(五)学习第四自然段1.原来活泼美丽的鹿,怎么会一下子病的病,死的死呢?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能回答老师刚才提到的问题吗?2.是呀,多么惨痛的一幕,人们能否从这样的悲剧中感悟出什么?(出示句子,齐读)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

6、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3.理解“功臣”、“祸首”,及其原因。4.鹿本身愿意毁灭自己的家园,毁灭自己吗?谁迫使他们这样做的?谁才是真正的祸首?(这么异口同声,相信大家一定都明白其中的的因果关系,谁愿意再来解释一下:人是祸首的原因)(六)拓展延伸“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

7、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总结:是呀,善良的人们的确是好心做了坏事,在人们捕杀狼前,凯巴伯森林狼鹿共存,那时森林(生接:生机勃勃),整个森林处于一种生态平衡的状态;而狼被捕杀后,凯巴伯森林(生接:一片枯黄)。林毁鹿亡,又造成了生态失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