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53295 上传时间:2019-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青岛版)知识的学习需要大家每天的积累,这样才能提高成绩,查字典数学网初中频道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大家可以用心去看,去学习。一、选择题(每题3,共30)1、下列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的图形是( )。A、梯形 B、直角三角形 C、角 D、平行 四边形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50,则另外两 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A、65 65B、50C、65或50D、50 503、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是6和3,那么它的周长是( )。A、9 B、12 C、12或 15 D、154、到 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2、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 )。A、40 40B、80 C、50D、 50 50或 80206、AOB的平分线上一点P到OA的距离为5,Q是OB上任一点,则( )。A、PQ5 B、PQ5 C、PQ D 、PQ57、下列轴对称的图形中,对称轴最少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梯形C、正方形 D、圆8、已知等腰AOB的底边=8cm,且AC-BC=5cm,则腰AC的长为( )。A、13 cm或3 cm B、3 cm C、13 cm D、8 cm或6 cm9、如图,在A BC中,AB=

3、AC,A=36,BD、CE 分别是ABC 、AC B的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F,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 )。A、6 个 B、7个 C、8 个 D、9个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C、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D、等腰三角形定有三条对称轴二、填空题(每题3,共30)1、ABC中,DE垂直平分AC,与AC交于点E ,与BC交于点D, C=15,BAD=60,则ABC是 三角形。2、AOB 内部有一点P,分别作出点P关于OA、OB的对称点 P1、P2,连接P1P2,分别交OA、OB、于点M

4、、N,若P1P2=5cm,则PMN的周长为 。3、已知点P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是2 和3,且点P关于X轴对称的点在第四象限,则点P的坐标是 。4、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则这个三角形的底角为 。5、数轴上表示1和3的点分别为点A 和点B,点B关于点A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表示的数是 。6、已知点P、Q关于直线x=1对称,点P的横坐标为-2,点Q的纵坐标是-3, 则点P的纵坐标为 ,点Q的横坐标是( ),PQ= 。7、如图,已知,D是BC边上的一点,若AD=BD,AB=AC=CD,则BAC= .8、如果ABC和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且A=50B=70,那么C= 。9、A

5、BC中,AD为角平分线,DEAB于E,DFAC于F, AB=10厘米,AC =8厘米,ABC的面积为45平方厘米,则DE的长为 。10、ABC中,D为AB的中点,且CD=A D=BD,则ACB= 。三、解答题(每题10,共40)1、如下左图,在ABC中,BC边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BC于点E,连接BD.如果CE=4,BDC的周长为18,求BD的长。如果ADM=50,ABD=20,求A的度数。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

6、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2.如左上图,在ABC中,AB=AC,E在CA的延长线上,AEF=AFE,AD是高,是说明EF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

7、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3、如右上图,在等边ABC中,E为AC边上的中点,CE=CD,试确定EB和D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