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

上传人:吴起龙 文档编号:1760282 上传时间:2019-01-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3、系。 三、教学重难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人民币的单位间的换算、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新的特点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成为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和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过程。 4注重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5数与计算的数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落

4、实“四能”课程目标,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清晰的思路和步骤。 8安排训练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加大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力度。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3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1十几减9.1课时 2十几减9的练习课.1课时 3十几减8、7、6.2课时 4.十几减9、8、7、6的练习课.1课时 5十几减5、4、3、2. .1课时 6十几减几的练习课.2课时 7解决问题.2课时 8整理和复习.3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1数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1课时 2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2课时 3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 .2课时

5、4解决问题.1课时 5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6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5课时)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2课时 2简单的名数变换和加、减法.2课时 3解决问题. .1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7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1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8课时 4小括号. .1课时 5连加.1课时 6连减.1课时 7整理和复习.2课时 七、找规律(4课时)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

6、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八、总复习(4课时)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