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加强对我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事件及其危害,根据_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_传染病防治法,根据_年_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_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一、目的确保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处理。二、应急_体系及职责(一)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联副组长:李君史亚峰杜慧成员:何存才朱创洲吕文焦卫平窦从让康耿华上官宁娟门海龙_辉(二)应急专业组组长:李君副组长:何存才焦卫平史亚峰成员:朱创洲吕文焦卫平王东月窦从让康耿华门海龙上官宁娟陈烨岳望现腾元护(三)职能与工作1、应急领导小组在市食品
2、安全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下,_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到实处。2、应急专业组职责(1)负责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抢救、会诊、病例讨论。进行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病人和可疑食品样品进行采集、实验室检验查找致病原因及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划定中毒场所区域并指导消毒;(2)负责我院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信息的统计、分析、上报;(3)负责_开展应急工作培训、应急演练及物资准备;(4)_指导开展卫生应急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三、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一)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
3、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二)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三)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四)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五)食源性疾病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源性疾病。四、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一)报告范围及内容接到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后,应在初步核实情况后立即向医院总值班医务科及防保科报告。信息报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分首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首次报告应说明信息来源、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可能原因、波及范围、已采取的措施
4、报告单位、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进行。(二)报告方式和时限接到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或者疑似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后,积极_应急专业组半小时内集结会诊,到达现场后半小时完成事件性质的初步核实、确认,并在接到报告后_小时内(不含路途时间)向市卫生局做初步汇报,电话报告。五、现场调查处置(一)现场调查处置程序1、接到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时防保科要认真询问记录,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详细记录和核实发生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和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同时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告知患者或家属保护好
5、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吐泄物。待有关部门检测。2、开启检验快速通道对采集样品进行检验,由于技术原因需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检验机构协助检验的,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提交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情况特殊需延长出具检验报告时限的,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二)现场调查处置工作内容1、流行病学调查(主管医师配合防保科)(1)了解_小时的食谱,特别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对与中毒病人有共同饮食史而未发病的人,人群中有对照意义的健康人同样也要做好个案调查。(2)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故相关的情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特别是首发病例的情况。(
6、3)调查内容一般应由患者自述,病重或无力表达者,可由其监护人代述。2、样本采集与送检(1)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无冷藏条件的,于采样后立即送达化验室,化验室在检样送达后必须立即进行化验。所采集的样品我院因技术原因不能检测的,检验科做好标本收集、保存待上级部门检测(2)对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应尽可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或上报上级部门检测。六、奖惩与后勤1、奖励在处置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置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2、责任追究对在食源
7、性疾病事件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置过程中,有玩忽职守、麻痹大意、隐瞒实情、措施不当、工作不力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应急专业组成员在通知后无故未按时参与救治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3、后勤对所有参加食源性疾病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按规定给予补助。兴平市人民医院_年_月_日第二篇: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一、成立食源性疾病_应急处置小组,组长由单位法人代表或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食品安全管理员担任,应急处置小组严格履行各自职责,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二、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置措施及相关要求:1、食源性
8、疾病事故发生(发现)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本单位法人或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向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报告,并启动应急处置预案。报告内容包括发生食源性疾病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发病人数、住院人数、救治医疗机构和死亡人数、病人主要症状、可能发生的原因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不得瞒报、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迟报、谎报,不阻碍他人报告。并做到按相关部门规定的时间报告事故处置动态(范本)情况。2、立即拨打急救电话,_人员将发生食源性疾病的病人或疑似发生食源性疾病的人员及时送往就近医疗机构进行救治。与就诊医疗机构联系,并派专人到医院守护病人,
9、及时解决有关问题。做好相关善后工作,防止事态扩大和不稳定事件发生。3、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立即封存原有的加工现场、食品留样样本、食用过的所有剩余食物及食品加工有关原料、辅料等;立即封存加工现场的工具及用具;禁止擅自销毁和破坏现场,追回已售出的可疑食品。4、收集当日(餐)就餐人员信息(包括就餐人员_、住址、去向、联系电话等)。5、及时、准确做好信息公开,保障消费者在事故发生处理过程中的知情权。6、协助配合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有关部门调查处理,如实提供相关信息。三、总结:认真做好食品安全_的总结,分析、查找食品安全_发生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认真整改。进一步做好餐饮
10、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工作,堵塞危及食品卫生安全的漏洞,确保食品安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管理,明确责任、杜绝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并向相关部门书面报送整改措施及总结。四、责任追究:对_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推委拖延、擅离职守者,对造成或对_处理不力的责任者按相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对造成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责任人按本单位及相关的管理规定进行处理,并向相关部门报送处理结果。第三篇: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乌兰县人民医院食源性疾病应急处理预案1.总则1.1目的为了规范食源性疾病的调查处理过程,保证食源性疾病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
11、生命安全,特制订本预案。1.2依据本案依据食品安全法、_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_省卫生厅、经委、_厅、质监局、工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_年_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报告系统等制定本预案。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_省乌兰县区域内,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并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理工作。1.4工作原则1.4.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提高全县对食源性疾病的防范意识,落实各
12、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根据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范围、性质和危害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各科室对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进行统一领导和指挥,各有关负责人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的技术工作。1.5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分级根据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依据_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分级标准,将食源性疾病事件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个级别:1.5.1特别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影响特别重大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_卫生行政部门报_批准后确定。1.5
13、2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一次病例人数超过_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_例以上死亡病例。1.5.3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一次病例人数超过_人;或出现_例死亡病例。1.5.4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一次病例人数_人,未出现死亡病例。2._领导与职责分工2.1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贺芳(总指挥)副组长:吕连成(负责具体事务)组员:王绩胜黄俊杰赵永萍李芳李永秀韩琴史朝辉张启刚_梅庄丽萍2.2应急处理专业技术机构医疗救治机构在同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和现场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的领导和指挥下,承担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其职责是:统一指挥
14、协调现场医疗卫生救援和水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2.3医疗救治组职责医疗救治组负责承担责任范围内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报告工作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医疗救援工作,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标本采集、流行病学调查工作。3.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3.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的诊疗科室接诊医师上报工作领导组组长及副组长,由医务科协调_院内专家组进行会诊,一经确诊为食源性疾病后,立即上报。3.2报告时限和程序3.2.1院属科室发现食源性疾病事件应立即上报,院办接到事件发生后应在_小时内尽快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3报告内容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分为首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
15、报告,要根据事件的严重程度、事态发展和控制情况及时报告事件进程。报告的主要内容。发生食源性疾病单位、地点、时间、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疑水或食物、原因的判定、危害范围及采取的主要措施,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等。3.4报告方式通过传真、电话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4.应急响应和终止4.1应急响应院内专家组会诊核实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时限向上级部门进行报告。并立即安排应急处理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有关卫生行政执法文书、调查、取证和采样工具、医疗救治药械等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水、食品和患者吐泻物。4.2应急响应原则
16、4.2.1特别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i级)由_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4.2.2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由省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4.2.3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由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4.2.4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级)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应急响应。4.2.5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可直接参与下级管辖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响应,必要时,也可将直接管辖的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指定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管辖。4.3响应的终止4.3.1终止条件水性、食源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已被有效控制,未出现新的患者且原有患者病情稳定_小时以上。4.3.2终止程序水性、食源性疾病事
17、件应急响应的终止坚持“谁启动,谁终止”的原则。重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省卫生行政部门_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省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_部报告。较大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市卫生行政部门_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市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省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般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由县卫生行政部门_专家进行分析论证,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县人民政府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实施,并向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下级卫生行政部门的请求,及时_专家对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响应终止
18、的分析论证提供技术指导和支持。5.现场调查处理5.1医疗救治临床医护人员负责病人的现场抢救、运送、诊断、治疗;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等标本,以备送检;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6.善后处理6.1后期评估总结水性、食源性疾病现场调查处理后,事发地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_有关人员对水性、食源性疾病的处理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写出调查报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6.2资料参与调查处理的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分别将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有关卫生学调查、取证、控制、查处等资料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档案。6.3责
19、任追究6.3.1对在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预防、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有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等行为的,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6.4信息发布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处理及进程信息,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或授权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统一向社会公布,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无权向社会发布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信息。7.保障措施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应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方针,各科室应加强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_开展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卫生应急处理队伍建设和技术研究,建立健
20、全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预防控制体系,保证水性、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开展。7.1技术保障建立健全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源性疾病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处置和实验室检测检验能力。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形式,_开展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理演练。7.2物资保障建立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理的各类物资储备(包括诊断试剂、特效药物、消毒药械和检测检验设备等)。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时,应根据应急处理工作需要调用应急储备物资,应急储备物资使用后应得到及时补充,以确保应急供应。8.附则本预案由乌兰县人民医院院办负责解释。本预案自_年_月_
21、日起实施。乌兰县人民医院_年_月_日第四篇:食源性疾病应急预案_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应急预案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县食源性疾病应急处臵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事件及其危害,根据_食品安全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_传染病防治法,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一、目的确保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处理。二、应急_体系及职责(一)食源性疾病事件监测管理_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_副组长:_成员:_2、应急专业组组长:_副组长:_成员:_(二)职能与工作1、应急领导小组在县食品安全委员会的领导和协调下,_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确保各项预防与控制措
22、施落到实处。2、应急专业组职责(1)负责进行卫生学、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对病人和可疑食品样品进行采集、实验室检验查找致病原因及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划定中毒场所区域并指导消毒;(2)负责全县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信息的统计、分析、上报;(3)负责县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事件应急处臵的日常管理工作;(4)负责_开展应急工作培训、应急演练及物资准备;(5)_指导开展卫生应急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6)负责县疾控中心应急工作档案管理;三、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食源性疾病诊断标准主要以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病人的潜伏期和中毒的特有表现为依据,实验室诊断是为了确定中毒的病因而进行的。(一)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
23、的中毒食品,未食用者不中毒。停止食用中毒食品后,发病很快停止。(二)潜伏期较短,发病急剧,病程亦较短。(三)所有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基本相似。(四)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五)食源性疾病的确定应尽可能有实验室诊断资料,由于采样不及时或已用药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取得实验室诊断资料时,可判定为原因不明食源性疾病。四、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一)报告范围及内容接到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后,应在初步核实情况后立即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报告。信息报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分首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首次报告应说明信息来源、初步判定的事件类别和性质、可能原因、波及范围、已采取的措施、报告单位
24、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进行。(二)报告方式和时限接到重大食源性疾病事件或者疑似重大食源性疾病信息报告后,_应急专业组半小时内集结出发,到达现场后半小时完成事件性质的初步核实、确认,并在接到报告后_小时内(不含路途时间)向县卫生局做初步调查,电话或传真报告。五、现场调查处置(一)现场调查处臵程序1、接到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时要认真询问记录,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详细记录和核实发生事件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可疑食物和临床表现等有关内容。同时应告知报告者,除及时抢救患者外,要保护好现场,保留可疑中毒食品和患者
25、吐泄物。_人员核实后,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和时限进行报告。2、在得到县卫生行政部门开展现场调查处臵命令后,立即派出应急专业组,携带有关调查文书和采样工具等赶赴食源性疾病事件现场进行调查处臵。3、开启检验快速通道对采集样品进行检验,由于技术原因需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其他检验机构协助检验的,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提交采集的样品进行检验。情况特殊需延长出具检验报告时限的,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_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束后,撰写技术分析报告,一周内报送卫生行政部门。(二)现场调查处臵工作内容1、流行病学调查(1)了解_小时的食谱,特别是共同饮食食谱,有无续发病例,对与中毒病人有共同饮食史而未发病
26、的人,人群中有对照意义的健康人同样也要做好个案调查。(2)向病人和接诊医生了解中毒发生的经过以及事故相关的情况,病人的症状、体征,发病人数、经过,呕吐物、排泄物的性状,特别是首发病例的情况。(3)调查内容一般应由患者自述,病重或无力表达者,可由其监护人代述。(4)对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中毒人数_人以内的(含_人)个案调查数量应不少于_%;中毒人数_人以上的个案调查数量应不少于_%;中毒人数_人以上的个案调查数量应不少于_%。两名调查人员和_者分别签字。2、样本采集与送检(1)采集中毒患者的呕吐物、排泄物、洗胃液、中毒病人发病期与恢复期双份血清,选择发病者中未用药或较晚用药的病人采集肛拭样品。
27、必要时可做动物试验,观察毒性强度及主要受损器官和临床表现。(2)对剩余食品、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分别取样,对熟食间操作台面,存放熟食品冰柜、熟食,常用工具、刀具、容器,熟食操作人员的手、肛拭、使用的抹布、可疑昆虫等视情况采样检测。所采集的样品在冷藏条件下,_小时内送达化验室;无冷藏条件的,于采样后_小时内送达化验室。化验室在检样送达后必须立即进行化验。(3)对疑似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应尽可能进行现场快速检测。六、资料由应急办将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建立食源性疾病事件档案。事件终结_天内,撰写出专题调查报告并报至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专题调查报
28、告内容至少要包括:事件主要经过;临床资料分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实验室检验结果;结论;控制和预防措施;工作建议及改进措施等。七、奖惩与后勤1、奖励在处臵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中信息准确、预警及时、预案周密、处臵有力、措施得当、成绩显著的科室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2、责任追究对在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报告、调查、控制和处臵过程中,有玩忽职守、麻痹大意、隐瞒实情、措施不当、工作不力行为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3、后勤对所有参加食源性疾病事故处理的工作人员,单位解决交通费并按规定给予补助。第五篇:食源性疾病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v
29、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三个基本要素:病源物-致病因子;传播媒介-食物;临床特征-中毒性或感染性表现。范畴(1)食物中毒(2)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如志贺菌引起痢疾,_弧菌引起_等(3)食源性寄生虫病(4)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5)其它:由食物中有害污染物引起以慢性毒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背景及意义v_市_年春,由于食用不洁毛蚶造成近_万人的甲型肝炎大流行,这是一次典型的食源性疾病的大流行。v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要发生食用河豚鱼中毒死亡事故,仅_市_年代每年死亡人数达_人左右。v近年来不法食品商贩用工业酒精兑制白酒引起甲醇中毒列亡事故履禁不绝,
30、年6、_月间_省曲靖地区发生饮用白酒导致恶性甲醇中毒事件,中毒_人,死亡_人;_年春节期间,_朔州和大同市灵丘县又发生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用甲醇勾况散装白酒,发生严重的甲醇引起的食物中毒,导致_人中毒住院治疗,其中_人死亡。上述二起食物中毒事件,是利用非食品原料非法生产加工食品造成食源性疾患的典型案例。食品安全全球_的热点食源性疾病与食品污染“一个巨大并不断扩大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告,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位。v世界范围内每年发生_亿例食源性腹泻据世界卫生_(who)和世界粮农_(fao)报告,仅_年一年,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_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腹泻病例约有十亿,其中
31、有_万儿童死亡。英国约有1/5的肠道传染病是经食物传播的。v每个人都面临患食源性疾病的危险。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美国:每年约_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损失$_亿英国:1987-_证实的病牛达_万头禁止进出口:每年损失$_亿病牛宰杀:损失$_亿比利时的二噁英污染事件动物性食品禁止上市并销毁的损失达:3.55亿欧元;禁止动物性产品出口的食品工业损失。_亿欧元。食源性疾病的分类(按发病机制)v食源性感染v食源性中毒食源性感染1.食源性感染(foodborneinfections)食源性感染通常是由摄入受细菌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感染性疾病。食源性感染有以下_种发病形式:经食物摄人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并
32、在肠黏膜或其他_中繁殖;经食物摄人人体内的细菌侵入和在肠道内繁殖,并释放毒素损害周围的_或影响正常器官或_的功能。这种类型的感染有时被称为毒素介导型感染。食源性感染的发病特点由于细菌在人体内生长繁殖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食源性感染的发病潜伏期要比大多数食源性中毒性疾病长得多。潜伏期一般以天数计。食源性感染的症状主要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和腹痛,而且感染经常伴有发热症状。食源性感染的病死率很低。能引起感染的细菌常常具有定向特点或某种黏附因子,常常可以侵犯肠道的某个特定部位,并在肠道内繁殖。有些食源性感染可以引起某些并发症或后遗症,病变常可累及心血管、肾脏、关节、呼吸系统或免疫系统等。食源性中毒2
33、食源性中毒(foodborneinto_ications)食源性中毒是摄人已受到某种毒物污染的食品所引起的一类中毒性疾病。食品中各种毒物的来源主要有:某些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细菌毒素;有毒化学物质(如有毒重金属等);动植物或真菌天然存在或形成的毒素(如某些有毒鱼类、有毒贝类和某些有毒野生蕈类)。食源性中毒的发病特点即使没有摄入活的病原菌,但是如摄人食品中已有的毒素,也会引起发病。中毒性疾病的潜伏期通常可以分钟或以小时计。中毒性疾病最常见、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发病症状是呕吐。食源性中毒的病死率较食源性感染高。食品中所含毒素的检测要比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更有意义。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一、微生物性病原物1)
34、细菌及其毒素:v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如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属等。v引起人类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如志贺菌、_弧菌等。v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病原菌如口蹄疫、_、鼻疽、结核、布氏杆菌病等2)病毒:v引起婴儿秋季腹泻的常见病毒。如轮状病毒,柯萨齐病毒、埃可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v引起甲肝流行的甲型肝炎病毒3)真菌v镰刀菌属(谷禾镰刀菌)v曲霉菌属产毒株v毒蕈4)寄生虫及其卵: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二、动植物天然毒素1)鱼体毒素:河豚毒素、雪卡毒素2)有毒贝类织纹螺等3)果仁中的有毒物质4)毒棉酚(gossypol)5)皂甙、秋水仙碱6)动植物食物储存时产生的毒性物质组
35、胺、龙葵素、亚硝酸盐等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三、化学性病原物1)不合规定的农药使用:有机磷农药的蔬菜2)不合要求的食品生产工具、容器、包装材料以及食品添加剂3)食品加工中可能产生的有毒化学物质v油脂聚合物v多环芳烃类v亚硝酸盐4)食品中混有不可食用的有毒物质或将有毒物质当作食物食用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四、放射性病原物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国防以及放射性核素废物的不合理排放及意外性的泄漏。通过环境向水生生物体和农田作物转移,通过动植物食物进入人体,而引起人体慢性损害及远期效应。食源性疾病预防1)政府作为(加大力度监督)严格食品生产环境、原料、流程、运输、销售各个环节以及食品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和监测;
36、在食品生产、加工、销售、贮存的各个环节防止各种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以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2)食品生产、运输、销售企业自律引入gmp、haccp3)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减少家庭、机体食堂传播食源性疾病的机会食源性疾病预防v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v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v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v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v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v6.重视加工凉拌和生冷类食品的清洁。v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v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
37、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v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v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食源性疾病监测方案监测目的了解我区_年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掌握我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的分布状况;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为自治区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和预警提供依据。v监测内容一、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二、食源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事件一、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v监测内容:v可能与食品有关并且有以下一个或数个特征的疾病/事件:1.疾病的临床表现(如症状、体征)、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及病程、流行病学特征(人群分布、时间
38、分布和地区分布等)与现有的诊疗等专业判断的经验明显不符,用现有的专业临床知识和经验无法得到合理解释;v2.病情/健康损害严重或导致死亡,无法得到合理解释。v3.同一医疗机构接诊的类似病例数异常增多,超过既往水v平且无法得到合理解释;v4.存在上述一个或数个特征,且可能与食品有关的疾病;v5.疑似食源性异常健康事件是由一个以上的个案组成。v监测对象:v_年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监测的对象为监测点医院所接诊的全部就诊患者,重点为年龄_周岁的婴幼儿和儿童,年龄_周岁的老年人以及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应当特别_内科系统(如消化科、肾内科和神经内科等)、急救中心、二门诊和儿科的就诊者。v监测工具:v附表: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疑似健康事件报告卡v报告流程:v监测对象到监测点医院就医,临床医生发现符合定义可能与食品相关的异常病例/异常健康时间。v接诊医生及时完整、准确填写纸质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报告卡交医务处传染办。v医务处传染办汇集报告卡。v医务处_院内专家会诊,确认是否为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第25页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