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7451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PBL教学方法促进医学院校大学生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 自主学习能力亦称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掌握自我,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策略、选择学习材料、评估学习效果等的一系列技能。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种能力,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在学校受教育阶段受益匪浅,而且能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PBL教学法卫生学自主学习能力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教育方式的发展和改革,高校教学模式也逐渐从以教师“较”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PBL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已被公认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有效实践方

2、法,其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起点,整合多种学习途径为手段,强调团队的交流合作作用。卫生学是预防医学的组成部分,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因此,本研究也将PBL运用到临床医学专业卫生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PBL教学设计与实施 笔者以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2018-4班为研究对象,在卫生学教学中融入PBL教学法,来观察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PBL教学法是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实验班开展PBL教学主要章节为第四章职业环境与健康,第二节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铅中毒,计划3学时的PBL教学,在实施前,先将学生

3、分组,学生进行计划分工安排,教师观察并随时参与学生讨论,提供信息资源。具体教学实施如下 (1)设计问题。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难度适中的问题,太简单的问题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太难的问题又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要多样化,有开放性,让学生可以开拓思维,大胆质疑。比如,在铅中毒这节中,笔者先给学生一个案例展示小强的妈妈带着小强就诊,妈妈说老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难以集中,同时最近发现小强经常感觉肚子间歇性疼痛和便秘,妈妈曾在药店给小强买药吃,但是没有效果。小强的妈妈和外公在蓄电池厂工作,小强和姐姐放学经常到厂里玩。小强姐姐有注意了

4、缺陷,外公患有痛风,经常腹痛。检查发现小强听觉灵敏度差,语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差,红细胞压积减少30%,妈妈目前在怀孕。最后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3个月。 问题1请问小强主要问题是什么? 问题2请列出几种贫血的病因。 问题3应进行什么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学生看完案例之后,根据现有的资源进行问题的查找和总结。 (2)分析讨论。每次讨论前随机选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记录、汇总并归纳讨论内容。讨论在充分自学和小组讨论后进行,由各小组长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结果,并提出讨论中的疑难问题。该组同学随时补充,其他组的同学可自由提问,发表意见。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思维方法综合分析

5、、解决问题,并诱导讨论的深入,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培养创造性思维。 (3)教师总结重点内容,同时围绕学生争论的焦点、分歧较大的问题进行解答,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三、卫生学课程PBL教学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探讨 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PBL)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在国外许多知名医学院校,PBL教学法已被广泛应用。我国最早是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引进PBL的,时间是1986年。其作为一种医学教育改革途径,突破了传统灌输式教育的限制,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学习,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仅给予方向性的和必要的引导,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摄取知识的

6、方法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发现在“铅中毒”案例阅读完之后,学生们变得熟练于多渠道获得信息进行自主学习,他们会使用除了卫生学教科书外的其他教科书,如内科学诊断学,会通过文献检索检索相关文献期刊,同时利用网络等多种不同的资源。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只会对课堂老师准备的PPT有较高的依赖性,甚至都很少做笔记,而PBL教学模式的学生则通过一切的资源获得他们想知道的信息,经过小组之间的讨论争辩、渐渐启发出了批判性思维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尽管PBL具有许多的优点,但我们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课程的设置。非预防专业的卫生学课程包括三大卫生,环境与健康12学时,营养

7、与健康12学时,职业环境与健康12学时,总共36学时的理论课。内容繁多,但是课时较少。PBL教学方法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原本2学时的“铅中毒”章节,使用PBL教学会占用34甚至更多的学时,这样职业环境与健康其他内容学时就无法保障,因此在非预防专业卫生学课程中开展PBL教学应该对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调整,当然这要与非预防专业班级的其他课程设置进行综合性的考虑。 (2)学生人数。PBL教学通常由68名学生和1名导师组成,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围绕某一特定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导师起到引导作用。在笔者所带非预防专业的学生中,尤其临床专业的学生,学生人数一般都是60名以上,多者甚至一个班级有11

8、0名以上的学生,按照68名学生分组的原则,则所分组数过多,在有限的时间内,部分小组甚至一半的小组都没有时间汇报所在小组讨论分析意见或建议。因此,PBL教学开展中,班级的人数是一个问题,可能并不是每个班级都适合开展PBL教学,可以将卫生学PBL教学设置为选修课,限定一定的人数,在适合开展PBL教学的章节中进行。 (3)课程的考核。目前,大部分学校课程的考核还是以笔试为主,以考试成绩评定学习效果,这使得学生们把考试分数看得非常重要,不愿花更多时间在平时的学习上,而更关心考试的重点所在。如果有一套完善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学生的成绩能够在平时的学习中体现出来,相信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四

9、、结论 综述所述,PBL教学方法在值得在卫生学课程学习中使用,其试行结果证明,此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变单向思维方式为多向思维方式,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和激发,在卫生学课程中实施PBL教学方法应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1Marquez UC,Fasce HE,Ortega BJ,et al Learning strategies of autonomous medical students.Rev Med Chile,2018, 143(12)1579-1584. “教书先生”

10、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

11、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Okubo Y,Matsushita S,Takakuwa Y,er al Longitudinal PBL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Develops Lifelong-Learning Habits and Clinical Competencies in Social Aspects.Tohoku J Exp Med,2018,(02)185. 3Fungerlings S,Schmidmaier R, Fischer MR,et al Feedback j

12、ust in timegroup-ePortfolios for PBL.Med Educ,2018, (11)1167.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4Oh

13、tsuF,NagamatsuT, NadaiM,et al.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jigsaw method in a pharmacotherapy course J.Yakugaku Zasshi,2018, (03)389-396.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5慕景强.PBL教学法在我国可行性研究.医学教育,2018,(06)37-4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