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780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研究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0后”是当代大学生的主体,而寝室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对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构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要影响。随着高校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以及“90后”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自主意识的增强,其功能和影响日益凸显。 探索大学生寝室文化价值取向,合理分析并正确引导使之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先进文化方向的排头兵具有

2、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笔者参与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并组织进行针对笔者所在高校大连交通大学90后在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机械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电气信息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土木与安全工程学院、动车运用与维护工程学院等基层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1078份,有效1049份,有效回收率95.36%。 一、“90后”大学生生活行为特征 寝室生活呈现过度网络化。笔者在走访学生寝室发放调查问卷期间,发现大学生的寝室生活被网络游戏和手机网络所充斥。总数78.9%的同学会“每天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网2小

3、时以上”,22.1%的学生选择信赖网络,认为“网络都是虚拟的,应该不能产生太大的危害”;总数27.8%的学生承认有不同程度的网络依赖行为,并且随着年级升高信赖程度也会随之增加;总数46.5%(男生69.6%、女生26.5%)的学生有“不止一次上网至后半夜甚至通宵上网”尤以大四学生居多。 这些数据显示,部分大学生寝室生活呈现过度网络化,他们过分依赖网络,大四学生在通宵上网行为更是普遍,折射出一些大学生对复杂的网络传媒认知水平有限,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分辨能力的现象。这些过度网络化的生活方式,最终将干扰学生的学习、课余生活和日常规律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普遍存在“手机依赖症”。在涉及手机对大学生

4、的课余文化生活影响的调查中,仅有6.5%的同学在接受调查是坦言“手机只是作为通讯工具,除此之外很少用它”。56.4%的学生会“每天使用手机4小时以上”,70.5%会“闲着无聊的时候就翻看手机”,更有总数86.2%同学承认“离开手机将会很不适应”。 近年来,随着“微信”、“QQ”“淘宝”等手机软件的升级换代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我们追上“E时代”却迎来了“掌上时代”,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寝室几人各自躺在床上玩手机的现象越来越多,而这些数据和现象正表明了另一个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手机依赖症”。 就业心态谨慎。对于近年来出现的不就业依靠父母生活的“傍老族”现象,仅有总数6.2%的学生表示“赞成”、2

5、5.7%的学生表示“理解,有时也是迫于无奈”、68.1%的学生持否定态度,选择了“反对”;当被问到“就业意向”时,19.8%的学生回答“想进入体制内,准备考公务员或事业编”、39.7%的学生准备考研、11.6%的学生选择留学、28.9%的学生表示“毕业直接工作”。 “傍老族”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十分看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与遭受挫折而退缩的行为相矛盾。从调查中因少数人选择直接工作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和受压能力薄弱,退而求其次选择铁饭碗的体制内和延缓就业的读研深造,另一面也可以看到“90后”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显得更加谨慎。 二、“90后”大学生思想表现特征 人生奋斗目标正确。调查结果显示,在

6、“人生最大的追求”调查中,52.2%被调查的同学选择了“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不断磨练自己,赢得他人的尊重”占26.2%,15.3%的同学选择了“谋求一个高薪职位或者下海经商,赚很多钱”,只有6.3%的同学选择了“位高权重,呼风唤雨”。从这部分问卷中,可以看出“90后”并非像之前有人认为的追求“拜金”、“拜权”主义,他们中大部分人生奋斗目标是正确的,认为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获得幸福和别人的尊重。在“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调查中,98.9%的学生表示“非常有信心”,只有1.1%的同学表示“国家发展发展与我无关”,这说明十八大以来“90后”大学生总体上对党和国家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社会竞争心

7、理准备充足。调查显示,总数88.4%的大学生“赞同”或“较赞同”“大学生必须经过竞争,自我价值才能实现”的说法。总数11.6%的学生则反对,表示“不赞同”。总数82.9%的学生“不认为”“只要家庭背景好,自己就可以依赖家庭,工作不用操心”的说法。总数7.9%的学生表示认同,另外9.2%的学生则看法不确定。在调查中,91.9%的同学表示“无论在学校怎样,到社会都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从这些数据可以感受到“90后”大学生的韧劲,在社会竞争愈来愈烈的大环境下,大部分“90后”具备较强的竞争意识,对未来的竞争具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不乏一些竞争意识比较弱的大学生,这些个体自我价值观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不肯

8、用脚踏实地去换取自己更好的未来。 三、学生德育工作策略探讨 以寝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德育工作。被调查学生中,74.6%的大学生认为“朋辈教育与学校教育对我价值观影响很大”,61.6%的学生认为“知名人物对我的价值观影响很大”,80.3%的学生认为“家庭教育对我价值观影响很大”,91.2%的大学生承认“道德教育能够使人辨明是非,进而提高自身修养”。可见大多数学生支持能提高自身修养规范教育,并非像一些人认为的反对社会主流所倡导的德育工作。因此,笔者将以寝室文化建设为契机,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养成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德育方法的多样化实施。除寝室文化建设工作外,德育工作要注重细节,方法应多样化。调查发现,当涉及“你所喜欢的德育方式”时,大学生喜欢的德育方式依次为“社会实践或调研活动”(52.7%)、“校园文体娱乐活动”(25.7%)、“导师进行德育引导”(14.1%)、“班级主题班会讨论”(6.1%),而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仅1.4%。不难看出,多数大学生喜欢走出教室作为教育主体进行参与性强的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娱活动,反感“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因此,德育方法的实施也必须多样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