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794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二元一次方程组”中考试题研究 像2x-y=5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都为1次,那么这样的整式方程就叫作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组解,若添加条件限定(例如求正整数解),亦可有有限个解,甚至无解. 像2x-y=5, x+y=4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项的次数都是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七年级下学期,同学们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及其应用.下面以常见的中考题为例,探讨解方程组的基本方法. 一、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例1 (2018?重庆)解方程组y=2x-4, 3x+y=1. 例2 (2018?淮安)解方程组x-2y=3, 3x+y=2. 【解

2、析】这类中考题属于基础题,考查解方程组的基本技能.例1中方程已经是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的形式,故而适宜使用代入消元法,答案为x=1, y=-2.例2两种方法均可,但同学们一般还是比较偏向于使用加减消元法,答案为x=1, y=-1. 【点评】多元方程的解法原则是“消元”.而“消元”的具体方法有代入法和加减法两种. 有时,试题也会涉及“整体代换”等思想方法,比如 例3 (2018?珠海)阅读材料善于思考的小军在解方程组2x+5y=3, 4x+11y=5.时,采用了一种“整体代换”的解法 第(2)题需经整理后,再模仿小军的“整体代换”法,由得3(x2+4y2)=47+2xy,即x2+4y2=,把代入

3、得2=36-xy,解得xy=2,则x2+4y2=17.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弄清阅读材料中的“整体代换”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例4 (2018?北京)九章算术是中国传统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传统数学的基本框架.它的代数成就主要包括开方术、正负术和方程术.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 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牛五、羊二,直金十两;牛二、羊五,直金八两.问牛、羊各直金几何?” 译文如下“假设有5头牛、2只羊,值金10两;2头牛、5只羊,值金8两.问每头牛、每只羊各值金多少两?” 设每头牛值金x两,每只羊值金y两,可列方程组为_. 【解析】根

4、据“假设有5头牛、2只羊,值金10两;2头牛、5只羊,值金8两”,得到等量关系,即可列出方程组. 5x+2y=10,2x+5y=8. 【点评】这类问题中两个量呈一次关系,往往可以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找到题目中所存在的等量关系. 例5 (2018?佛山)某景点的门票价格如表 某校七年级(1)、(2)两班计划去游览该景点,其中(1)班人数少于50人,(2)班人数多于50人且少于100人,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单独购票,则一共支付1 118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只需花费816元. (1) 两个班各有多少名学生? (2) 团体购票与单独购票相比较,两个班各节约了多少钱

5、? 【解析】(1) 设七年级(1)班有x人、七年级(2)班有y人,根据如果两班都以班为单位单独购票,则一共支付1 118元,如果两班联合起来作为一个团体购票,则只需花费816元建立方程组12x+10y=1 118, 【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实际问题的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运用,解答时建立方程组求出各班的人数是关键. 三、 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的综合题 例6 (2018?益阳)某电器超市销售每台进价分别为200元、170元的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下表是近两周的销售情况 (进价、售价均保持不变,利润=销售收入-进货成本) (1) 求A、B两种型号的电风扇的销售单价; (2) 若

6、超市准备用不多于5 400元的金额再采购这两种型号的电风扇共30台,求A种型号的电风扇最多能采购多少台? (3) 在(2)的条件下,超市销售完这30台电风扇能否实现利润为1 400元的目标?若能,请给出相应的采购方案;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

7、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 设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a台,则采购B种型号电风扇(30-a)台,根据金额不多于5 400元,列不等式得200a+170(30-a)5 400,解得a10.所以超市最多采购A种型号电风扇10台时,采购金额不多于5 400元. (3) 设利润为1 400元,列方程(250-200)?a+(210-170)(30-a)=1 400,解得a=20.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

8、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若不符合(2)的条件,可知不能实现目标.a10,在(2)的条件下超市不能实现利润1 400元的目标.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

9、、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设出未知数,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和不等关系,列方程组和不等式求解.这类试题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结合起来考查,难度有所加大. (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江宁分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