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129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的应用 “以情优教”是基于现代心理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提升中职声乐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简要介绍了“以情优教”及其对中职声乐教学的意义,并就如何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应用“以情优教”进行了探讨。 以情优教 中职 声乐教学 G632 A 声乐课程是中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优秀的声乐演唱能力可以使中职学生更易在未来求职和升学中胜出。因此,如何提升声乐教学效果,帮助中职学生掌握良好的声乐演唱能力,往往是中职声乐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笔者通过长期的声乐教学发现,教师积极的教学情绪可以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营造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2、,从而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在中职声乐教学中应用“以情优教”进行简要介绍和探讨。 1“以情优教”概述 “以情优教”,顾名思义,就是教师通过自身情绪的调整变化而使教学效果得到优化的过程,它是基于现代心理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审美艺术。从教育学的观念来看,声乐教育就是把声乐审美观念以及歌唱的技巧、方法、形式等进行传承和延续的活动。因此,声乐教育本质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是声乐审美感受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促使中职学生积极学习声乐的重要动力。 在中职声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对情感的调控,学会运用自身情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进行

3、声乐演唱的欲望,并以歌唱搭建起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声乐学习过程显得轻松、美好,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和提升学生声乐水平的目标。这就是“以情优教”的本质体现。 2“以情优教”对中职声乐教学的重要性 (1)帮助中职学生克服声乐学习的畏难情绪。对于大多数中职学生而言,他们都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虽然在小学和初中阶段都上过音乐课,但迫于考试升学的压力,音乐课往往会被语、数、外等主课挤占,学生学习音乐的时间很少,因此中职学生声乐知识水平普遍较低。进入中职学校后,面对专业的声乐演唱知识,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畏难情绪,这就决定了中职声乐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因此,中职声乐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情绪

4、调控,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积极的声乐学习心理。 (2)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声乐艺术家可以通过丰富的表现手段对音乐中的情绪进行展现,从而引起听众的情感共鸣。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自身的情绪去影响学生的情绪,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演唱和发声,而促使学生在以后的歌唱中保持这种状态。此时,教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提出表扬,可以进一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强化作用。 (3)优化教师自我评价。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情绪调控,可以使自身心理素质得到磨练,让自己持续保持积极乐观的教学心态。同时,健康的心态也

5、可以让声乐教师对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形成正确的认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让自己的每个教学环节都充满积极的情绪,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3“以情优教”在中职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1)保持审美的态度。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是提高声乐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因此,中职声乐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必须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进行声乐演唱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态度去对待声乐学习。例如,在教授鼓浪屿之波时,教师在进行范唱以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首歌的歌词、作曲、节奏等,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这首歌所包含的情感。范唱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进一步强化对这首歌音准、节奏、词曲情感等方面难点的理解掌

6、握。最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唱的过程中,对这首歌的创作背景、词曲、节奏和表现手法进行详细的讲解,加深学生对音乐中情感的体验。 (2)树立正确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对于中职学生而言,他们很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起有表情的歌声。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培养起对歌曲表现中审美标准的理性认识。例如,学习鼓浪屿之波时,要帮助学生弄清楚这首歌到底表达了词曲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歌曲的情感应该怎样得到表现?弄明白了这些问题,学生也对这首歌的学习目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声乐学习实践中,学生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榜样来学习。教师首先要树立起正确表达情感的方法。例如在演唱鼓浪屿之波时,就要结合歌曲的创作背景,把作者期盼海峡两岸统一

7、的情感以正确的方法表现出来,从而对学生声乐演唱产生直观的影响。 (3)要始终坚持情感教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声乐教学更多侧重于对声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兴趣和需求,教学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教唱歌曲要始终坚持情感教学。也就是说,在进行声乐演唱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表现歌曲的美好而进行的。无论是学习歌谱,还是学唱歌词,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良好的声乐演唱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体会歌曲中的美,并通过歌曲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才是声乐学习的真谛。例如,鼓浪屿之波表达了作者期盼海峡两岸统一的情感,唱出了两岸人民的心声。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作者站在鼓

8、浪屿遥望台湾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演唱,让学生通过情声交融塑造出歌曲所包含的意境,这就脱离了传统的死板演唱的形式,使学生有了更进一步的表现空间。 总之,声乐是中职声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需要中职声乐教师不断的探索创新教学思路。要转变传统的“重声轻情”的教学观念,更加重视情感在教学中的运用,促使中职声乐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1 赵送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2018.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

9、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 徐黎钟.浅谈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艺术表现力的培养J.中国音乐,2018.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

10、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3 刘雨青.论声乐教师的教学情绪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