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772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石楼镇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发展的现实情况,挖掘适宜学校发展的文化资源,提出了“树人教育”的特色文化品牌,构建了基于办学哲学的特色课程体系,并就“树人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树人教育;石楼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石楼镇中心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色。近年来,站在新的发展点上,我们从学校历史之根、教育教学规律之根、中华传统之根出发,提炼出“让生命之树根深叶茂”的办学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极富特色、卓有成效的校园活动,特别是以“树人教育知书达理小公民”为培养主线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着力培养道德的、健康的、文化的

2、、幸福的新时代的小公民,逐步形成了以“树人”为核心的特色校园文化内涵。 一、日有所诵树文人课程 2018年我校被评为“广东省书香校园”后,学校继续深化“书香校园”特色,走“树人文化”发展之路上已迈向更高的台阶。“日有所诵树文人”便是其中的一大特色。我们通过编写诵读教材,开展晨读晚诵、比赛促进、社团组建及家庭带动等活动,让诵读成为石小师生的良好习惯,琅琅书声充盈孩子的幸福人生。 (一)编诵读教材,拓发展之路。2018学年,我们组织语文骨干老师利用暑假编制了富有校本特色的诵读教材,教材经过多次修改最终定型,并全面推开。“日有所诵”教材每年级一套,分上下两册,既融入了教材的精彩文段和小学生必背古诗7

3、5首,又涉及了课外大量的经典文篇,做到既立足教材又拓展课外的目的,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12册教材的编写真正实现了阅读层次化,层次梯度化,梯度渐进化。学生人手一本,晨读晚诵、课前诵读甚至堂上诵读已经成为石小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童稚的书声从校园的每个角落飘荡而出,甚是悦耳。 (二)日有所诵,带动家庭。在落实“日有所诵”活动中,教师还开发并使用了“诵读记录册”,指导学生做好诵读记录,让诵读与阅读同行,让诵读与家庭同行,切实提升诵读的品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家庭诵读”活动不仅把琅琅书声从学校传播到家庭,更是把经典文化中渗透的民族精神渗透到千家万户中,实现精神文化

4、的传播与传承。“亲子诵读”为全民诵读贡献了绵薄之力。 (三)活动培养诗意,生命正在成长。经典文学是人类文化的结晶,诵读是传播文字的形式,而人则是将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于是便有了动人心弦的诵读。在精彩纷呈的诵读中,学生培养了语感,提高了理解,产生了自信,怡养了性情,体验了成功! 1.“六?一”诵读品经典。“六?一”经典诵读活动是我校的一大特色活动,活动由学校统筹,级长统领,班级编排。诵读节目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其中有经典诵读表演、故事创编、歌舞表演及相声等,这些活动皆以音乐、感情、情境、舞蹈等多样的形式展现了诵读的魅力,并通过大型活动呈现在学生、家长甚至社会大众的眼中,实现了经典文化的交流、

5、传播与带动。 2.“三月风吟”养诗意。当我们用有声的语言去诵读无声的文字,文字一旦注入了情感,就在我们的心底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诵读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此。“三月风吟”活动是我校的第二大特色活动。活动的开展由班级到年级,由年级再到学校,经过层层铺开,层层挑选,最终选出最优秀的参加学校汇演。活动不仅给了诵读一个传播的平台,还给了每个学生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朗诵表现力,为喜欢诵读的学生开拓了展示自我的平台。 3.“诵读社团”塑人才。“诵读社团”是树人文化特色活动中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社团活动培养有诵读特长的学生成长。社团活动定点、定时、定人,由语文科组长冯少华老师主持,活动有计划,

6、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并通过诵读方法指引,有效诵读训练,优秀诵读展示及经典诵读欣赏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诵读水平,实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及以点带面的目的。 4.“语文乐园”拓平台。广播是我们学科宣传的阵地,语文科组把每周四的“语文广播”时间落实到班级,还给学生,让每班学生充分利用广播开展各项语文学习汇报活动。其中,喜?鬯卸恋陌嗉痘崂?用广播展示诵读成果,配上音乐的童稚之声常常从广播传送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二、炼艺陶情书法修身课程 炼艺陶情硬笔校本教材是我校书法科组根据国家地方课程实施的二次校本教材编制的成果。为贯彻好中小学书法教育进课堂,炼艺陶情崇扬“正正经经写字 堂堂正正做人”的宗旨,经过书法科

7、组和全体语文老师的努力,逐步体现出翰墨飘香书法特色初显的书法氛围。我们从2018年4月开始把欧体的书法教学引进课堂,教材围绕基本笔画、组合笔画、偏旁部首、楷书机构与示范、硬笔大字技法和要诀和硬笔书法创作的框架,由浅入深地开展。通过课堂教学指导、全校每周两字的直播教学以及社团中硬笔班、毛笔班的培优,以楷书的法度,引导学生树立以端庄、平正为美的观念,要求学生写字时牢记“分中、平行、等距、对称、屏气”原则,让书法伴随着每一个孩子们的成长。通过炼艺陶情写字大课堂的开展,把硬笔指导教学模式一步一个脚印地铺垫下去。我们还创新了写字课前朗诵石楼镇中心小学写字规范歌,每周两字教学微课,一笔一画,规范笔画的普及

8、和提高。 围绕书法教育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吸引学生广泛参与,书法实践与创作,每学期一次硬笔书法赛,社区春联义卖等活动,陶冶情操,炼艺陶情。家长反映良好,社会各界对我校赞誉不断。我校先后被评为书法教育示范校,还出了广州首届教育名师陈剑锋老师,书法类国家级到地方的参赛获奖近千项。 我们深信书法教育与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励志求学、志向高远的懂得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信念。为创设更好的氛围,书法融汇了中华先贤的智慧、学问与技能,我们有责任把书法解读出来,融入心灵的世界,再好好传承下去。 三、知法守法明理人课程 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既是学校不断完善内部管理的必经之路,也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

9、一项重要工作体现。我校在立足于认真落实教育部依法治校指示精神的同时,结合番禺区农村小学和我校校情的需要,科学总结我校运行机制,科学建设特色课程,以促进师生能知法、守法、用法和护法,成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 童眼看宪法校本课程实践活动。建设依法治校特色课程的活动实践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为资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学生身边的行为规范与法律知识设计一种活动、一种游?蚧蛘咭恢种?识比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在饶有兴趣的活动实践、游戏体验感悟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以促成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学生遵纪守法的良好教育养成。活动包括开发校本教

10、材童眼看宪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与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扫除生活中的法律盲点,增强法律意识与法制观念,努力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开展“我是小律王”知识竞赛,加强法制教育特别是以童眼看宪法学习为抓手,面向广大学生开展廉洁文化主题教育活动,积极营造童眼看宪法知识普及学习氛围,让“知法、懂法、守法”观念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实践“两棋三进活动”(两棋快乐廉洁棋和学廉棋;三进进课堂、进家庭、进社区),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游戏中,把廉政教育与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相结合,引导孩子学法、守法,廉洁磊落。将以上的活动实践编成校报颂莲报,并以“

11、廉洁幸福,快乐成长”为核心的廉洁教育理念教育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培养师生廉洁的品性。 “树人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使我校的教学与德育资源得到整合优化,法制教育与德育学科的有效整合,形成学校“树人”的特色文化内涵,提高办学效益。学校、教师、班主任队伍的工作经验和教育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树人教育知书达理小公民课程不仅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高潮,而且以“小手拉大手带回家”的形式影响到学生家庭,从而辐射到整个社区,影响非常好。 1 何永红.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J .教育科学研究,2018(10). 2 郑金洲.学校内涵发展意蕴与实施J .教育科学研究,2018(10). 一般说来,“教

12、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3 卫晋丽.特色课程体系建构及管理研究以重庆南开中学为视角D. 重庆师范大学,2018(10).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13、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4 彭建平.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激扬对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小学管理,2018(12).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5 孙晓东.让课程成为学校特色建设的“展示台”J. 新课程研究,2018(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