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8823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源头活水”写作教学策略之课本素材的利用 本文旨在分析高中语文课本素材对于写作教学的作用,以便更清晰地认识到挖掘课本素材的重要性。研究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必然离不开写作素材的积累问题,因此,以课本为本,拓宽积累语文素材的途径,可以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写作教学课堂。 写作教学 课本素材 语文积累 下面笔者将从教学理论层面浅析高中语文课本素材的积累对于写作教学的作用。 一、语文积累与课本素材 1.写作对积累的要求 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东西要靠平时的积累,不但作家、文学家如此,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中有一项是“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

2、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这说明只有学会积累素材,写作才会变成“有感而发”,才能游刃有余。1 由此可知,语文积累教学是贯穿整个学段始终的,积累对于学生写作也是非常重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有了积累这个“米”,才能创造出作文中优秀的“炊”。 2.语文积累的来源 学生需要积累的“米”从何而来呢? 语文积累的来源很广泛,而且必须要广泛。学生可以观察思考生活,向日常生活实践索取资源;学生也可以拓宽自己的课外阅读,向可阅读的书籍汲取积累材料;学生还可以面向语文课堂,回归语文课本,进行积累活动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不必舍近求远,语文课本,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

3、材宝库。课本是鲜活的例子,是可供二度创作的不竭源泉。对语文课本进行再次利用,既是对语文教材的深度挖掘,也是较好的素材积累方法。纵观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优秀作文,不难发现,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文章,其素材有很多就源自于我们的课本。高中生语文学习的大部分精力和时间都在选文的学习上,因此,语言材料的积累不可避免地需要面向课本素材。2 3.语文积累的内容 语文积累首先要有语言材料(字词句篇)的积累,形成自己的“语言库”。其次,要有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的积累,包括用得精彩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此外,还应该包含知识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生活经验和素材的积累等等。3 语

4、文积累的内容放在写作教学中,也就是“语文素材”的积累。 “语文素材”就是指学习使用语文的人积累掌握的语言材料和使用这些语言材料获得的经验感觉,即常用的汉字、词汇、短语,含有思想感情、观点主张、语脉意境的规范精美的句子、句群、语段、篇章,以及对这些语言材料意义、组织规则理解运用的经验、感觉。4 4.课本素材的提出 “课本素材”的概念脱胎于“语文素材”概念。从学生的作文反馈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既有对课文名言警句的引用,也有对文中人物精神品质的提炼,还有对作家创作精神的概括,更有敢于反弹琵琶解读出新意的。依据“语文素材”这一概念和学生作文的实践情况,不难发现“课本素材”包含课文语言素材、课文

5、情节素材、课文形象素材、课文思想素材等几个方面。 课本之“本”,主要是精选排列的一篇篇精美诗文,这些精美诗文有时候甚至“字字珠玑”。这些选文具有典型性、权威性。新课改实施后,教材编写也颇具时代特色,既有传统的文化知识,又有新时代的文化知识。现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素材,这些素材的内容在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等都有涉足,涵盖了政治、经济、地理、军事、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在文学体裁方面也包括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方面,单就素材中的人物来说,有工人、农民、战士、科学家、辩论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等,真可谓是一个宝库。高中三年的所有课文中必修课文就有近80篇,还有选修课文,加

6、上配套的语文读本一共有500多篇。因此,课本本身就是含有丰富营养的语言材料。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选文学习占据了大部分的语文学习时间,而且能够选入教材的选文都是“经典”作品。 二、阅读鉴赏和写作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之后的语文教材多采用“读写混编”,即“写作部分的编写,多采取读写联系、以读促写的思路”。就教材编写的意图来说,阅读与写作是放在一起,相互关联的,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5 比如高中语文必修四的雷雨,首先,雷雨之所以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是与其特殊的故事情节以及引发的矛盾冲突密切相关的。作者在这常见的“始乱终弃”和“乱伦”的社会现象中,开掘出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悲剧。他在剧中写了新旧交替时期3个

7、不同阶层、不同性格的女性,以不同的方式对命运所做的抗争和她们走向毁灭的悲剧结局,其引发的思考可以用于阐述与“道德”“伦理”相关的话题作文中。其次,周朴园为剧中的核心人物,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可以用于阐述与“贪婪”“虚伪”相关的话题中。此外,雷雨是一部典型的悲剧。一般说来,悲剧比喜剧和正剧更深刻、更有震撼力。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曹禺说“大概弱者的悲剧都归过于他太怯懦,受不住环境的折磨或内心的纠纷,强者的悲剧多归咎在过于倔强,不能顺应境遇的变迁。”从这个角度来看,又可用于阐述与“悲剧”“命运”“弱者”“强者”等相关的话题作文中。当然,学生可以围绕写

8、作的话题,对所学的课本进行多重的合理想象和利用。 所以,对课文内容理解清晰透彻是挖掘新颖素材的前提条件。如果对课文理解单一化,缺乏灵活多样性,那么课本素材对于作文教学来说就是“一滩绝望的死水”,毫无生机可言。 每一种写作教学模式都有其长处,也必有其短处。我们不能迷信写作教学模式,只能借鉴各种写作教学模式,看其是否符合自身的写作情况。每个学生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学会取长补短,或者取长避短,就会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1叶圣陶.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08月版.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

9、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

10、致。2伊塔洛?卡尔维诺 著,黄灿然、李桂蜜 译.为什么读经典.上海译林,2018年04月版. 3于漪.请教会孩子阅读J.文汇报,2018年7月6日第6版. 4赫伯特?斯宾塞 著,胡毅、王承绪 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2018年01月版.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

11、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5彭小明、刘亭玉等著.写作教学模式论.杭州浙江大学,2018年5月版.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