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9767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社会教学应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主要是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目标。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有利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和行为习惯。 培养;儿童;品德 G62 A 1673-9132(2018)14-016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8.14.106 一、利用生活教学 “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这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经典名句,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各方面的判断能力不足,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

2、程主要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对他们各方面的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生活教学,以生活为基础来制定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生活事例学到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只依靠教师单方面的教学以及学习教材上的知识远远不够,需要教师多开展一些生活有关的活动,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课内引到广阔无边的课外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乐趣,并且在生活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小培养良好的道德。比如,教?W春天里的发现时,教师就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或去一些没有经过刻意打造的公园,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心情,引导学生走到课外实践中。在学生感受大

3、自然之后,可以让学生做个即兴演讲,随心所欲说出春天的优点,如春天暖和并且绿树发芽,给人带来愉快的心情等。当学生体验到春天的美之后,油然而生一种对春的喜爱,并且衍生出一种尊重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正确观念。 二、巧妙利用教材 教材是根据教育课程标准汇编,并且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定制而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是该学科具有开放性,主要是针对儿童道德培养方面的,并且强调儿童个性、学校以及地方特色,因此与其他教科书不同之处是教材内容给教师教学留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教师一定要巧妙利用教材,以课程为教学基础并且因地制宜地开发有特色的课程。另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4、,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为了完成任务,结果学生什么都学不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以及内容全面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三、创设生活情境教学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传递真情实感。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真实的感情。俗话说得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学生可以在想象中经过动机的冲突以及心灵的激荡,最后传递出最真的感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必须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灵魂,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教学我在慢慢长大这篇文章

5、之前,教师要提前让学生准备几张自己的生活照,然后在课堂上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换展示。对于愿意上台展示自己的照片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上台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共同感受成长。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有一位同学展示这样的一张照片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一个小姑娘,小姑娘长得非常可爱,水灵灵的。手里还手里拿着一块蛋糕并且津津有味地吃着,旁边的妈妈看着孩子幸福地笑了。这时,我问这个学生“图片上是你的妈妈吗?”这名学生有点害羞并且点点头说“是的。”我接着说“在你小的时候,你还不会走路,你的妈妈每天都要抱着你,甚至有时候胳膊都酸了但是舍不得放下。从你小时候到你现在慢慢长大,你的妈妈总是疼爱你,有好的东西总是留给你,妈妈为了给你

6、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你有什么话相对你的妈妈说吗?”经过我的鼓励,这位同学眼睛湿润了,哽咽说道“我最想跟我的妈妈说您辛苦了,妈妈我爱你。”利用生活中这样的情境教学,成功激发了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情,有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并且自觉克服自己的不良习惯。 四、加强实践教学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

7、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良好的道德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教育,并且通过亲身实践才能逐渐提高。作为品德教育课教师,还需要结合实践来教学,这样更容易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道德的目的。众所周知,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这门学科在教材内

8、容上与生活更加接近,并且与学生的亲身经历有关,通过在课堂上模拟生活中常见的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受到启发,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又比如说在设计我爱我家这一节课的活动时,我设计了几个方面的活动父母与孩子的亲子游戏、一家人一起回忆生活往事,通过行动来表达对父母的爱。这几个活动都是以学生的感情为线索,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父母的辛苦,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可以说,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生命所在就是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观。从我爱我家这个活动来看,活动的主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因为只有学生在做有意义事情上,那种学习才是最有效的。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学

9、生的家庭,而学生最早接触的就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且是通过家庭来认识这个社会,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然后形成自己的道德观念以及责任感的。所以,在这个主题的确立之后,教师要围绕这个主题设计活动方案,开展相关的活动。比如,让学生去记忆爸爸妈妈的生日、年龄等,然后给爸爸妈妈以及家人制作生日卡片,送给家人最真的祝福。另外,还要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卫生、帮父母洗菜摘菜等,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并且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进而把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教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促进学生的发展

10、。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 阙兴如.品德与社会的课程魅力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8(9)288.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2 杨林.让品德与社会教学走进社会生活J.教育,2018(1)116. 责任编辑 冯红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