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教学纪实.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89998 上传时间:2019-01-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草》教学纪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草》教学纪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草》教学纪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草》教学纪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草》教学纪实.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草教学纪实 教学内容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小草。 教材分析小草是第三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以“花草树木”为主题。小草是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文章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具体描写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草的赞美之情。总分总的构段方式,第2、3、4、5自然段均以古诗名句开头。这篇课文无论是在内容思想上,还是在表达方法上都是一个范例,可谓文中有物,文中有情,文中有法。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对文中描绘的小草美景及古诗的含义仅凭朗读难以深刻理解,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图像并结合古诗的含义来理解课文。

2、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草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小草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课抓住事物特点,先用古诗概括表述,再具体加以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作者从哪几方面介绍小草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自然段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小草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揭题开篇 师同学们,第三单元主要是以“花草?淠尽蔽?主题。今天,我们要共同来学习第六课小草(板书6小草。)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小草,绿色的小草,没有鲜花那绚丽的色彩,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草颜色很绿,很漂亮。 生因为小草到处都能生长。 师好,让我们来读

3、读课文 ,一起了解一下小草。 二、初读感知,自学感悟 师先请同学们看看“自学提示一”。(课件出示。) 1. 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人们为什么赞美小草? 师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你们真会学习。 师现在老师请几名同学来读课文,一个人读一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人们为什么赞美小草。 (6名学生开火车读。) 师有两个字音不太好读,但刚才那两位同学却读得很准确,老师要表扬他们,这两个词语是纤细,炽热。(课件出示。)今后大家读时也要读正确。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人们为什么要赞美小草啊? 先不着急回答,来看看“自学提

4、示二”。(课件出示。) 师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1.边读边想,哪些内容与人们赞美小草有关系,画出相关句子。 2.把句子中的写在卡片上。 (生默读圈画、写卡片后组内交流。) 师请同学们把卡片贴到黑板上。按照相对应的自然段的序号贴好。 (师贴好自然段序号。) 师再请4位同学分别将每一部分重复的词语和无关的词语去掉。 (生上台整理词语。) 师现在黑板上贴的这些词语就是整理好的,我们先看看,字写对了吗? 顽强的生命力 烧不尽 吹又生 纤细 茁壮 野火 狂风 干旱 摧毁 坚强 荒城 古道 乐园 繁衍 高山之巅 到处生长 青青草 象征希望 绿油油 生命 三春晖 增色 茂盛 葱郁 充满生机

5、 寸草心 师“摧毁”这个词笔画较多,都写对了,“繁衍” “巅”还不是课内生字,笔画也很多,都能写对,真了不起,给这3位同学掌声鼓励。 三、精读理解,感悟概括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下面我们就请写这些词语的同学说说人们为什么赞美小草。 生1我觉得这句诗说得非常好。“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火都“烧不尽”,因为它的根还深深地扎在地里,明年春风一吹,小草又长起来了,说明小草生命力非常强,所以人们赞美小草。 生2小草长得又细又小,体态“纤细”,我看见过大树被风雨刮倒的,可从来没见到过小草被风雨吹打折断的,它能够经受得住大自然的风风雨雨,所以人们赞美它。 师说得好,而且结合生

6、活经验来理解课文内容,真是一个好的学习策略。 生3野火、狂风、干旱,这是多么恶劣的环境啊,都不能摧毁小草坚定的生活信念,这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生4小草不怕风雨、不怕烈日,而是越炼越坚强。它从不向困难低头,所以人们赞美它。 师 同学们理解得多么深刻啊,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挑一个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看看这两个句子怎么读。 越是风吹雨打,小草越是长得茁壮。在暴风雨中,在烈日下,小草越炼越坚强。 师谁来读读?大家听他读得怎么样,一会给他评价一下。 (生读句子。) 生他读得很平淡,每个句子中第二个“越”都应比第一个语气强烈些。 师你能试着读一下吗? (生读。) 师他读得怎么样

7、? 生我听出来了,每个句子中的第二个“越”都比第一个“越”语气要重,也越来越激昴。 师是啊,掌声鼓励一下! 师大家都来练习一下,一会儿请最先读的那个同学再给我们展示一下。 (生再读。) 师恭喜你,有进步了!为你高兴!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两个句子。(课件。)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在第二自然段中,同学们选取了这么多,你们觉得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人们赞美小草的原因?把这个词语留下,其他的词语去掉。(一名学生操作,留下“顽强的生命力”。) 课件出示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 。 生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按照刚才的方法,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 生1连荒城和古道都有小草的身影

8、,说明小草到处都在生长。 生2是的,连高山之巅都有小草的身影。巅是山的最高峰,小草能长到那么高的地方,可真了不起。一定得赞美它。 生3“繁衍”这个词说明小草总是不断地生长,不是长一些就不长了,而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在不停地生长,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很让人佩服。 生4小草没有挑剔环境的好坏,无论是荒城还是古道,还是危险之处,小草都把它当成“乐园” ,我觉得小草很乐观,这一点也很值得赞美。 生5这段说小草“到处都能生长”,说明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小草,不仅是课文里说的这些地方,还有许多可能我们想不到地方,也都有小草生长呢。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看(课件出示小草在不同地点生长的图片。)正像你们说的那样,

9、小草无处不在。那么,在这些词语中,你们觉得哪一个词语最能说明你们赞美小草的原因? 生到处生长。 师好,其他的词语都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个原因。我们先暂时把它们去掉。那我们说 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 它到处都能生长 。 师让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部分。谁想读?(指一人读。) 师同学们想先练一练吗? 那好,一会儿我们选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PK一下,看谁读得好。 (自由练习后推选代表比赛读。其他同学当评委。) 师谁来评价一下两位同学的朗读? 师两位同学读得都很好,虽各有不足,但总体来说都是不错的,我建议两位同学同时获得冠军!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师第四、五自然段怎么学习知道吗?那好,小组合作交流,然后

10、选两名代表到前面来,一名来操作,选出一个最有概括性的词语,另一名同学说出结论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 。 生1黑板上第四自然段留下词语是象征希望。 生2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 它象征着 。 生3黑板上第五自然段留下词语是增色。 生4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 它给大地增色 。 四、梳理文章,总结写法 师课文是从几方面来赞美小草的呢?(出示课件填空。) 师(相机整理板书)谁来完整地说说? 生四方面。 师从后三个方面中,你能感受到小草的品格吗? (师相机板书。)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都是小草高尚的品格,?你再来根据板书说说人们赞美小草的原因。 人们赞美小草,是因为它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 。正像课文最后一段写

11、到的那样齐读 生小草,青青的小草,你顽强的生命力和高尚的品格永远令人敬佩,永远给人有益的启示。 师好,一起来看看文章的开头。(课件出示。)二至五自然段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以古诗开头。 师说得非常对。估计你也能知道全文结构的特点。 生总-分-总的结构。开头和结尾都赞美小草。中间四个自然段从四个方面赞美小草,都以古诗开头,然后用了一个相同的句式。 师真聪明,你很会学习,已经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师同学们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写写我们冰城的宠儿 “雪花”,先在作文纸上列个提纲,一会儿读给同学听,好吗? (生创作后用实物投影展示。) 生雪花,白色的小精灵,

12、没有鲜花那绚丽的颜色,没有苍松那高大的身躯,但人们总是爱它,赞美它。 “瑞雪兆丰年。”人们赞美雪花,因为她孕育了大地,是庄稼的“卫士”。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人们赞美雪花,因为她是冬日的“使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赞美雪花,因为她是世界的“化妆师”。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人们赞美雪花,因为她是孩子们的“欢乐剂”。 雪花,洁白的雪花,你是高贵的白蝴蝶漫天飞舞,你是天宫里的白仙女舞动衣袖,大地不能没有你,我爱你雪花!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13、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师同学们,写得怎么样?这位同学写得真得不错,结构完整,词汇丰富,流露出对雪花的喜爱,老师

14、也为你点赞!由于时间关系,先暂时分享到这里,下节课再继续,下课!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哈尔滨市大同小学) 编辑/赵卓然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

15、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