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1186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本文是对一例高校女大学生进食障碍进行咨询的案例报告,主要采用了认知行为治疗,使其认识并改正了不合理认知,建立自信,消除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基本达到了咨询的效果。 进食障碍;不合理认知;认知行为治疗 一、一般资料 王某某,女,20岁,某高校大一学生,身高160cm左右,体型稍圆润。家住县城,家中排行老大,有一个尚在襁褓的弟弟,家庭经济状况一般。既往体健、无重大躯体疾病史。父母三代无精神异常史。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 总是觉得自己胖,对自己的身材很不满意,通过各种方法如节食、运动等想要让自己瘦一些,近两月来饮食很不规律,或少食或暴食,有时暴食后会通

2、过抠喉催吐的方式来减重。对自己的外表很没有自信,对自己失控的饮食行为感到痛苦焦虑。 个人陈述 自述因自己长期以来是家里的独生女,备受父母关注和宠爱,同时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也很高。从小成绩优异、乖巧懂事,是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初中一年级的时候,父亲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无意间说到自己吃得多、脊背很厚的话,自此开始关注外形身材。曾经因节食被诊断为厌食症,治愈后不敢再过度节食,但仍然觉得自己胖,自卑。高中因为患上厌食症的原因耽误了学习,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来到本校很不满意,认为自己学习能力差。现在无法安心学习,经常逃课躲在宿舍,回避和同学交往,整日心情低落、焦虑。近两个月以来为了身材瘦一

3、些有意识的少吃饭,但有时心情很糟糕又会暴饮暴食,暴食后心情内疚自责又会用手指刺激喉咙把食物吐出来。因为自己这样失去控制的行为感到很痛苦、羞愧。 三、咨询师观察和测评 来访者神色怯懦,谈话间与咨询师缺乏眼神对视。说话语速较慢,语音也较小,语言表达流畅。神情压抑、沮丧,坐姿中规中矩,显得有些局促。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56分,显示轻度焦虑。 四、评估和诊断 (一)评估 来访者自知力完整,态度诚实,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主要问题行为表现为少食、间断暴饮暴食、催吐,回避与人交往,逃课。问题心理表现为自卑、焦虑、情绪低落。 (二)诊断与诊断依据 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

4、常“三原则”,该来访者知、情、意统一,精神运动协调一致,自知力健全,有主动求医行为。无思维逻辑障碍,无异常行为,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根据临床资料收集及心理测验结果提示,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因为对其身材不满意所引起,是具体的刺激。少食、间断暴饮暴食、并自我催吐,自我评价低、回避和他人交往说明问题已经泛化,排除一般心理问题。该来访者心理冲突虽十分明显,但仍属于常形冲突,且带有道德性质,据此可排除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三)鉴别诊断 (1)与神经性厌食症相鉴别 神经性厌食害怕体重增加,对体重和体型的极度关注,盲目追求苗条,体重显著减轻为主要特征。该来访者体重正常、身体健康

5、、并无过度节食现象,且神经性厌食症的症状至少持续三个月,内心冲突是变形的;而该来访者的内心冲突是常性的,且痛苦情绪持续时间短,因此可以排除。 (2)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焦虑性神经症主要症状是焦虑,且对患者的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内心冲突是变形的,持续时间长。该来访者虽然也有焦虑、痛苦等症状,但没有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内心冲突是常形的,据此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五、病因分析 生物学因素女性,20岁,此阶段的女孩对自己的体型外貌表现出强烈关注,而该来访者身材偏胖,容易对自己身体上的瑕疵产生自卑心理。 家庭、社会因素长期作为家中独生女获得父母的宠爱与关注,习惯于他人的肯定与赞扬,对自己要

6、求尽善尽美,不能忍受他人任何的否定,不能忍受自己的任何缺陷。几个月前弟弟的降生让她想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得家人更多的关注。 心理学因素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要求过高,有完美化倾向。 存在着不合理信念,由于自认为胖就对自己完全否定,对自己做出概括性的负面结论。过度的夸大了不良事件的影响。 六、咨询目标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 帮助来访者纠正少食、暴饮暴食和催吐等不良进食行为,减轻来访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帮助来访者建立自信心,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回避行为,逐步改善人际关系。 (二)最终目标 在达到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帮助求助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的

7、具体方法和原理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着眼点,在于来访者的不合理的认知,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已,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向来访者指出心理咨询的目标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才能达到,要求来访者每周按时来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并于每次结束之后写出心理感受及心中的疑问。心理咨询人员要无条件关注来访者,针对来访者存在的问题积极的给予咨询服务,及时解答来访者心中的疑问。 (三)次数与时间安排 六次咨询,每周1次,每次1小时。 (四)咨询费用校内免费心理咨询。 八、咨询过程 本案例共进行了6次咨询,共三个阶段咨询关系的建立;治疗实施阶

8、段;结束巩固阶段。 第一阶段第1次咨询。良好咨询关系的建立。 通过积极关注、共情、理解等咨询技术,使来访者感到无条件地被尊重、被接纳,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采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来访者的有关资料,了解其基本情况、精神状态、行为特点,探寻来访者的改变意愿,根据其焦虑、紧张、抑郁的精神状态进行放松训练,同时商定第二次心理咨询的时间。咨询方法主要为会谈法。并留家庭作业,要求来访者每晚睡前进行放松训练,做深呼吸,放松身体各个部位。 第二阶段第2、3、4次咨询。认知领悟过程。 第二次咨询目标改变来访者不良饮食行为 咨询过程 继续采用积极关注等咨询技术巩固咨询关系,例如对她如约准时前来给予表扬等。与来访

9、者商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计划,按照行为纠正的难易程度划分等级,从比较容易的开始。在能按要求、按计划进食时,给予正性强化鼓励,比如口头表扬或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奖励的方式,使其正确的行为模式得以重复、保持。反之,一旦来访者报告有违例行为,则给予负性强化,给予批评、取消奖励,同时酌情惩罚,如不准其看小说,玩电脑等。正性强化以及负性强化措施均在求助者的相应行为出现之后立即实施,让来访者明确认识到强化措施是其行为表现的直接后果。 第三次咨询目标改变来访者因身材问题产生的自卑情绪。 检查来访者治疗计划实施的情况,加强其信心。寻找和确认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领悟自己的问题与不合理信念的关系,帮

10、助来访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合理信念,建立自信心,克服人际交往中的回避行为。 过程摘录如下 来访者我觉得自己很胖、肚子上的肉让我寝食难安,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 咨询师如果瘦一些能让你好一些吗? 来访者当然了,如果我瘦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 咨询师上一次咨询你告诉我中学时因为想瘦而得了厌食症,那个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呢? 求助者恩,那个时候体重很轻,但是身体很不好,爸爸妈妈经常带我去北京医院治疗也很辛苦。 咨询师那是一段美好的经历吗? 求助者(沉默)不是 咨询师那么你所有问题的原因是胖吗? 求助者不全是但是如果瘦一些我会感觉好一点 咨询师所以你采取节食的方法试图瘦一些? 求助者恩,我希望这样,但是

11、有过厌食症的经历让我不敢过度节食,所以我有的时候会暴饮暴食,吃多之后会很内疚,就会想办法吐出来。 咨询师你认同这样的行为吗? 求助者当然不对了,要不然我也不会这么痛苦来到这里。 咨询师那你认为怎样的行为是适宜的呢? 求助者合理饮食适度锻炼保持健康 咨询师你能这样想非常棒!体重只是一个数字,我们需要的是健康的身体! 求助者对 咨询师你总说自己胖,影响你各方面的发展,那你觉得自己身上就没有一处好看的地方吗? 求助者没有发现 咨询师你的头发乌黑亮丽,非常漂亮! 求助者(害羞、低头)也许吧 咨询师你身上有很多闪光点,你一直都选择忽略它们 求助者有吗? 咨询师我们来找一找它们吧。给你一张纸,我们把它们都

12、记录下来 布置家庭作业每天都寻找、记录自己的三个优点。 第三阶段咨询结束和巩固阶段 与来访者一起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引导其整理自己在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对来访者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鼓励,进一步引导来访者将此次的认识转变到生活的其他领域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来访者自己的评价王某某自述对自己的身材能够正确面对,形成了正常的饮食习惯,自信心逐步的在建立。 2、咨询师的评价王某某在咨询的结束阶段,表情放松,情绪平稳。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并做出了有效的行为;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缓解,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

13、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

14、”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 北京民族,2018年8月第1版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2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三级), 北京民族,2018年8月第1版 3郭念锋主编.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二级), 北京民族,2018年8月第1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