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3d66 文档编号:1794139 上传时间:2019-01-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职教育教学评价的问题及对策 中职教育是对中国历年来应试教育的一种挑战和改革,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开始到现在,都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然而,当前却存在着制约中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若干因素,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多方面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一、当前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中职学校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主要存在三大问题。1.大多数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都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硬件设施跟不上。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陈旧简陋。很难满足教学需要;开设课程的实用性不强,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

2、的想法。2.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不清,有很多中职学校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没有很好的领悟。3.有些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也缺乏创新精神。 (二)学生方面一般来说,初中毕业后没有考上普通高中的才来读中职学校。1.中职学校门槛低,入学容易。现在的中职学生,生源年龄偏小、综合素质偏低, 基本属于“淘汰产品”,中职学生起点较低。2.现在的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养成了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的“被看着”的习惯;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十分有限,入校后不能适应新的学习环境。3.由于没有了升学压力,将来的就业形势尚可,因此在校的中职生就成了“60分万岁”一族。 (三)教材方面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知识的更新。2.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中职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学习,确实强人所难。3.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少,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使学生产生“学了也白学”的想法。 (四)师资方面1.从质量上来看中职教育的教师有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特别是专业课老师,很难达到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双师型的要求。2.从数量上看中职学校不断扩招,师生人数比例逐年减小,造成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形成有时一个老师教3到5门专业课

4、的情况。如此大的工作量,难以保证教学质量。 (五)教法改革方面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内核是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的作用是指挥、引导、协调。职业教育套用普通教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很难出现突破性进展。1.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理论研究体系不完善。2.中职教育教学方法结构体系亟待健全,我国至今?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科学的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3.我国中职教育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方法的改革。4.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的应用。5.现有职业教育师资素质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六)政府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有些政府的政策和决定凭的是一些感性的东西,没

5、有前瞻性,也没有系统性。2.中职教育的教研机构不但少而且研究水平也很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是中职教育专业比较多,研究机构投入与产出的效益不可能像普通高中一样来得那么大,社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研究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是从大学里来的就是从普通高中来的,改变他们的思维也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三是许多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中职学校的投资兴趣与力度在减少,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 如何解决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摆在中职教育人面前的最大难题,也是解决中职学校生存危机的关键所在。 三、中职教育的发展对策 中职学校的教育如何以质量、效益、特色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如何在教育

6、改革的大潮中,正确定位其培养目标,构建办学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制订中专招生方案,以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这是当前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亟待我们进行思考与探索。如何办好中职教育,笔者提出了以下建议供同行参考。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构建的中职教

7、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 (三)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发展是硬道理”“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8、课题。 (四)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教育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作为己任,在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五)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要切合实际 生源就是财源,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共识。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9、。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广纳生源,中职学校可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周边学校保持联系和接触。通过当地党政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展办学的新思路、新时空,使中职教育的办学走出窘迫的困境。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

10、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学生。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